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5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种多孔径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多孔径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充分利用SAR图像幅度和相位信息来区分人造目标和杂波。由于人造目标的回波能量往往集中在部分方位角范围内,当该部分方位角范围所对应的多个子孔径图像中存在目标时,其局部相关性较强,因此,该方法利用多个子孔径图像之间的相干系数检测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目标检测概率,同时降低了虚警概率。  相似文献   
22.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论述了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 (permanentscattererinterferometry ,PSI)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原理 ,并介绍了其应用实例 ,讨论了PSI的技术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以高斯-马尔柯夫模型的随机模型为基本框架,在差分干涉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应于DEM生成过程和形变提取过程,分别定义了由高程引起的相位模糊度和由形变引起的相位模糊度,并提出了相应的解缠算子约束条件,完善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数学模型。根据完善后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差分干涉测量基本的两轨、三轨、四轨算法的模型公式,并对其中的误差源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4.
针对传统变化检测方法存在的缺陷,将最小噪声比率变换(Minimum Noise Fraction, MNF)和多元变化检测(Multivariate Alteration Detection, MAD)方法应用于东营市城市扩展分析。从MNF和MAD变换获得的影像中提取的二值图像可知,检测结果总体精度达到90.1%,Kappa系数为0.802,证明了本文方法在变化区域检测方面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提出了一种顾及空间邻域关系的多时相SAR影像非监督变化检测方法,采用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模型描述SAR比值差异图像的空间上下文信息,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EMMPM非监督变化检测算法。实例研究表明,与未顾及空间上下文信息的EM双阈值算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变化区域提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
NOAA气象卫星AVHRR1A.5数据集的定位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主要研究对民是于NOAAAVHRR1B数据集的NOAAAVHRR1A.5数据集的定位,提出非地标导航的定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7.
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在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阐述了遥感影像数据并行处理的结构层次、计算模型、同步通信等问题,实现了在PC机群上对遥感影像线性拉伸的并行处理,证实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利用雷达干涉数据进行城市不透水层百分比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不透水层是城市地区的重要特征.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指数,不透水层百分比(Impervious Surfaces Percentage, ISP)常用于城市水文过程模拟、水质面源污染及城市专题制图等研究中.本文利用ERS-1/2 重复轨道雷达干涉数据,采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算法探究了雷达遥感在城市ISP估算中的可行性和潜力,并与SPOT5 HRG光学遥感图像的估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香港九龙港岛实验区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雷达干涉数据在城市不透水层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特别是裸土和稀疏植被的ISP估算结果要好于光学遥感,这主要得益于雷达干涉数据(特别是长时间相干图像)在人工建筑物和裸土或稀疏植被之间具有很强的区分能力,另外,雷达干涉数据和光学遥感数据间的融合能够提高ISP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29.
基于GPS观测量的InSAR干涉图中对流层改正方法及其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种站间和历元间的双差算法来计算InSAR结果的大气改正量.为了逐像素改正InSAR结果,引入自适应参数的支持向量机(SVM),利用稀疏的GPS站网上所获得的大气改正值回归估计未知像元上的对流层改正值.采用南加州GPS集成网络(SCIGN)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
张艳梅  程晓  李斐  廖明生 《地震》2005,25(4):105-111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精确测量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量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地表形变遥感测量方法。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是近50年来发生在我国大陆的最大规模地震。地震造成的断裂带长度约350km。文中以断裂带最西端的震中地区为实验区,选取多时相ERS-2 SAR影像和航天飞机SRTM DEM数据,采用二路重轨雷达差分干涉处理方法提取了地震形变信息并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外部DEM的二路差分方法在地形起伏大的高山地区较为有效,且昆仑山地震太阳湖南侧地震破裂带是左旋性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