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廖志杰 《地质论评》1985,31(3):285-288
我国台湾省位于西太平洋岛弧带,全省地热区约80余个,主要分布于岛北端的大屯火山区、中央山脉变质岩区和台东纵谷带。温泉的温度一般局限于两个区间,即38—70℃和84—99℃,在一些喷汽孔区,温度可达120℃(大屯的大油坑喷汽孔)。除大屯火山区  相似文献   
42.
极地海域作为海洋中极具战略地位和影响力的关键地区之一,越来越受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关注。拖曳作业是开展海洋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极地冰区开展拖曳作业往往受天气、海冰、调查装备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还面临各种突发问题,可能影响考察任务的顺利实施。我国极地考察在开展冰区拖曳作业中经历了从冰区边缘试探到密集浮冰区实践,从结构简单的拖网采样到系统复杂的地球物理综合调查,通过不断的探索试验,积累了丰富的极地冰区考察实践经验。本文总结了我国在极地冰区开展拖曳作业中遇到的主要风险,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同时对比和借鉴国外的相关考察作业经验,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今后在极地冰区开展相关调查作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3.

滑坡直接转化而成的泥石流通常比滑坡本身运移距离更远,波及范围更广,危害也更严重,但目前相关转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2020年10月20日位于白龙江左岸、甘肃省舟曲县的虎家崖暴发小型泥石流,侵入省道313,威胁毗邻村庄。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岩土试验、遥感解译和降雨资料分析,本文对虎家崖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运移及堆积特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浅层滑坡失稳并直接转化为泥石流的主要特征、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虎家崖上游狭长沟道堆积体受到长达19 d、累计98.5 mm的持续性降雨的激发而发生慢速滑坡,区域强震造成的坡体结构损伤对滑坡发育也有贡献。(2)滑坡后段与滑坡前缘的剪出部分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但中段滑坡体则维持剪切滑动。(3)转化过程受滑坡前缘剪出土体饱水程度、沟道坡度与落差以及地表径流等因素的影响。(4)虎家崖狭长沟道后缘可能因毗邻泄流坡滑坡活动牵引而破坏,同时上游沟道残余滑坡体与灰岩崩塌体、出口右侧残余滑坡体可能受降雨、地震等激发而失稳,再次转化为泥石流,威胁沟道下方虎家崖村和省道S313。

  相似文献   
44.
45.
德兴-黄山断裂带以往都被认为是由伏川蛇绿岩套、赣东北蛇绿岩带组成的中新元古代蛇绿混杂岩带,代表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贴的北西界缝合线.近年来的地质调查表明,扬子和华夏两板块拼贴带大致介于宜丰-景德镇断裂、萍乡-广丰-江山断裂带之间,是一个多期碰撞造山带,称江南复合混杂岩带,而德兴-黄山断裂带则不具板块边界性质,仅是该混杂岩带内的一条分隔次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总体呈NNE向展布,包括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一系列NNE向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伏川蛇绿岩和赣东北蛇绿岩走向上无法连接,分别代表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内不同拉分小洋盆的沉积-构造混杂产物.本文对断裂带及其邻区前震旦纪地层重新划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6.
大茅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围岩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介绍了大茅隧道岩石三轴实验和地应力测量结果,分析了隧道围岩体应力作用特征。作用于该区的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量值不大,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这与该区主要断裂为压扭性的力学性质及震源机制解的结果是一致的。最后结合该区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及其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刘庆生  廖乔奇 《地球科学》1999,24(6):613-618
评述了非常规综合物化探方法寻找油气藏领域的研究现状,认为多年来一领域中以应用为主的生产性科学研究这多强调短期行为,缺乏深入、系统与综合的基础研究,给方法 应用带来了较大盲目性,制约了这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及应用,指出了应该开展这一领域多学科的、综合的及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这一领域中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油气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的形成机理,与烃类蚀变作用相关的岩石学与矿物学分析及与油气运移相  相似文献   
48.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似“羽毛”的风沙地貌。新月形“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的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东翼相连构成“沙垄”。组成“沙垄”的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平均长37.5m,翼间距30~66m,沙丘高3~19m;在所观测区域内,沙丘沙的分选性由南向北变差。新月形“沙垄”长为3~22km,垄间距为1~3km,其问分布浅色和暗色相间的波状微地貌,暗色部分平均宽24.3m,浅色部分的平均宽11.6m。暗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有60%在1.00~0.25mm之间,以暗色矿物为主,而浅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的90%在1.00~0.25mm之间,分选性相对暗色部分较好,以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暗色和浅色微地貌成对出现,相对高差约7cm。这种波状微地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重复出现,类似于风沙地貌分类的沙波,暂称其为“大沙波”。  相似文献   
49.
廖开立 《广西地质》1999,12(4):11-15
广西环江正灰统罗城组具穿时性在桂北地区罗城组有关资料报道中属首次。文章概述了环江地区相关剖面罗城组岩性特征及古生物组合分布概况,并对该区上,下石炭统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