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对汉江谷地的古土壤用6种方法分别进行了前处理,A处理为样品H2O2和盐酸处理后,烧杯注满水静置72 h后加5 mL分散剂。B处理在A基础上再用超声波再震荡10 min。C在A基础上再用超声波再震荡20min。D处理为H2O2和盐酸处理后,烧杯注满水静置72 h后加10 mL分散剂,再用超声波再震荡20 min。E处理为H2O2和盐酸处理后再搅拌15 min,烧杯注满水静置72 h后再加入10 mL分散剂,用超声波振荡20 min。F处理为H2O2和盐酸处理后,搅拌30 min,余与E相同。用Beckman公司生产的LS1320型激光粒度仪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过程中,超声波震荡及振荡时间是影响粒度测量结果的最主要因素。针对汉江上游谷地的样品而言,类黄土的沉积样品(黄土、表土、河漫滩沉积物等)使用前处理方法A后,颗粒可得到充分的分散,能获得了较好的粒度测量效果。而成壤强烈和黏结性较高的古土壤样品,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粒度测量结果影响非常大,平均粒径和众值粒径可出现数倍几倍的变化,其中前处理方法C对古土壤样品较合适,样品颗粒能得到较好的分散,测量效果要好于其它方法(A、B、D、E和F)。  相似文献   
172.
依据房价网和搜狐焦点长春地产等网络数据,借助反权重分析方法及GIS技术平台,对1991~2011年长春市新建的住宅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得出长春市住宅空间分布特征:①住宅的郊区化趋势日趋明显;②住宅沿城市主干道轴向布局和以城市绿地及水面为中心环状布局特征鲜明;③住宅价格总体上呈单中心多极核圈层分布;④价格重心相对于城市原有的几何中心南移等。同时,在对新建住宅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这种空间布局的效应: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郊区化、职住分离加剧、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加以及城市商业空间的郊区化和多中心化。  相似文献   
173.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孔隙度演化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坳陷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经历的地史时间长,构造期次多,成岩作用改造普遍,储层致密化严重,导致致密砂岩气藏成因机制研究困难,其中孔隙度演化史的研究是该区致密气藏成因类型的判识和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认识了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生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和古地温梯度等,建立了须二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序列,并确定了成岩矿物形成时间。在充分考虑沉积过程中的粒度、分选性等岩相特征对原生孔隙的影响,及压实作用、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对孔隙度演化的影响前提下,分成岩作用阶段建立了孔隙度演化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须二段储层致密化时间较早,一般在晚成岩作用早期,即晚侏罗世的早期已经基本致密化,但不同的气藏由于储层的岩相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存在差异,导致储层致密化时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4.
渭河咸阳段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确定古洪水事件的年代是古洪水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渭河流域进行深入的野外考察,在中游咸阳段阶地发现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层里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表明该地层记录了古洪水事件发生的信息。在该剖面采集光释光样品,分离提取40~63 μm石英颗粒成分,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进行红外后蓝光(Post-IR OSL)释光测量,获得了9个OSL年龄值。结果表明由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的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3 200~2 800 a B.P.之间。结合沉积样品系列的磁化率和粒度成分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分析,揭示了在全新世中期向晚期转折过渡时期,渭河流域处于气候向干旱化发展的转型期,气候变化剧烈,大气系统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等,是导致特大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渭河流域气候水文系统对于全球性气候恶化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5.
泾河下游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沿泾河河谷广泛的野外考察,在高陵县杨官寨段发现典型的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经过详细观测、系统采样和化学元素、粒度成分和磁化率等多指标测定,从剖面鉴别出两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SWD),分别记录了发生在4 200 ~ 4 000 a B.P.和3200 ~ 2800 a B.P.期间的特大洪水事件。该研究着重对古洪水滞流沉积层与黄土层和古土壤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风成沉积物中,Fe2O3、Al2O3、K2O、MgO等元素含量在古土壤层高于黄土层,而CaO和Na2O元素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表明风化成壤过程中,这些元素的迁移变化受到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成壤作用的影响。而Zr、Hf、Ti、Cr、Y、Th等微量元素含量与地壳平均丰度相当,且变化甚微。这是由于这些微量元素主要包含在粗颗粒和重矿物之中,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具有强抗风化性,很少受到风化成壤作用的影响。(2)单个古洪水滞流沉积层,是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沉积形成的,分选性很好,故其底部多粗颗粒和重矿物沉积,Zr、Hf、Ti、Cr、Y、Th等微量元素含量呈现突出的尖峰;自下向上随着颗粒逐渐变细,粘粒成分增加,Fe2O3、Al2O3、K2O、MgO等元素含量出现高峰。这两类元素由下向上的相互消长关系,与沙级颗粒含量和磁化率值变化规律对应,反映出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基本理化特性。这个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古洪水沉积学和水文学的方法和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6.
南堡凹陷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分布具不均衡性。平面上,石油主要分布在南堡1号、2号和高尚堡构造带,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南堡1、2、5号构造带。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源上组合,源内和源下组合的油气储量相对较少。依据油气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南堡凹陷油气分布主控因素:(1)烃源岩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已发现的80%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在距排烃中心15 km以内;(2)有利的沉积相带控制了沉积砂体,进而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内;(3)断裂一方面控制了圈闭的类型和空间展布,进而控制油气藏的规模和位置,另一方面,断层作为油气纵向运移的通道,控制了油气纵向运移距离,已发现的油气藏90%以上分布在断裂带附近。综合而言,南堡凹陷油气分布受烃源岩、沉积相和断裂的多重控制。  相似文献   
177.
新坪金矿地处广西大瑶山成矿带的东部,是桂东南地区一个较为典型的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调查发现:矿区内金矿体(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黄洞口组中,部分金矿体(金矿化)赋存于花岗斑岩与寒武系硅化砂岩接触破碎带以及花岗斑岩体内,近EW向、NE向的次生断裂和裂隙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而金矿化强度与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根据新坪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化探异常进行综合分析,圈定了矿区内2个成矿远景区及6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7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致密砂岩气藏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化对库车坳陷致密砂岩气藏成因类型的认识, 采集致密砂岩储层岩样, 开展了油气充注史和孔隙度演化史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厘定了油气充注史, 利用沉积-构造-成岩一体化模型恢复了储层孔隙度演化史, 根据两者的先后关系, 划分了致密砂岩气藏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 依南2侏罗系气藏存在两期油气充注, 第一期是吉迪克期到康村期(23~12 Ma)的油充注, 第二期是库车期到现今(5~0 Ma)的天然气充注, 储层孔隙度在库车期前(12~8 Ma)降低到12%以下, 形成致密砂岩储层.迪那2古近系天然气藏存在两期油气充注, 第一期是康村期到库车期(12~5 Ma)的油充注, 第二期是库车期到现今(5~0 Ma)的天然气充注, 储层孔隙度在西域期(2~0 Ma)降低到12%以下, 形成致密砂岩储层.综合分析认为, 库车坳陷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致密砂岩气藏, 依南2侏罗系气藏致密储层形成之后充注天然气, 成因类型为"致密深盆气藏"; 迪那2气藏古近系致密储层形成之前, 天然气已大量充注, 成因类型为"致密常规气藏".这对深化库车坳陷致密砂岩气勘探与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9.
第三次资源评价(三次资评)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石油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30%以上,天然气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28%,其中30. 7%的原油资源和45. 7%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可见应深人分析南缘侏罗系主力烃源岩的特征及其生烃潜力。通过对三次资评之后勘探所积累的地质地球化学数据的系统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有机质类型总体以且II2型和III型为主,纵向上发育了一套优质烃源岩(八道湾组)和两套中等丰度的烃源岩 (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烃源岩的规模远远大于三次资源评价的结果。这3套烃源岩均达到了成熟一过成熟的演化阶段,在白垩纪末期进入生油高峰期,在新近纪末期进入生气高峰期,生油气关键时刻与圈闭的形成和定型匹配良好,有利于形成大型和超大型油气藏。研究成果对指导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0.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在对断裂的分布特征、断裂性质、断层几何特征、断裂形成时间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断裂与砂体的沟通关系、已发现气藏的开发情况和失利井的综合分析,揭示了断裂对陆相领域致密气藏天然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影响和控制川西坳陷致密天然气藏有5种情况:断裂发育促使深层须家河组天然气富集成藏、断裂输导使深部须家河组天然气部分破坏、断裂输导深部须家河组天然气使中浅层侏罗系成藏、断裂破坏严重使中浅层侏罗系成藏效率低和断裂不发育的部位中浅层侏罗系含气性较差。单井与断裂距离的远近对单井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级别断裂影响规律存在较大差异:I级断裂(延伸长度L≥100 km)和II级断裂((10km2 000 m,单井产能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