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9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52篇 |
地球物理 | 37篇 |
地质学 | 328篇 |
海洋学 | 29篇 |
综合类 | 15篇 |
自然地理 |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空间匹配关系角度出发,综合地质剖析及地球化学示踪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输导体系、运移方向及分布特征等进行的精细研究。结果显示:断裂、源储接触关系及盖层等共同控制着油气垂向运移的距离及层位;构造背景、不整合面、渗透性输导层、断裂的配置关系等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通道和距离;海平面升降旋回、优质储层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垂向聚集层位及平面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研究区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等研究成果,基于源储纵向接触关系及油气垂向运移距离,目的层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近源混合成藏模式与远源混合成藏模式;根据油气来源区域及油气横向运移距离,又可分为内部源岩叠加混合成藏模式与内外部源岩交叉混合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2.
汉江上游安康东段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汉江上游河谷广泛的野外考察,结合粒度和磁化率分析,证明汉江上游安康东段阶地剖面夹有两层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其记录了两期古洪水事件。选择该河段LSC两个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应用单片再生法(SAR)光释光测年技术,获得其光释光年龄值,结合地层对比,确定这两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距今13050~12270 a(对应BL+AL事件向着YD气候恶化事件转折阶段)和发生在距今1000~900 a左右,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北宋时代后期(A.D. 1000~1100)。通过与国内外多种高分辨率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古洪水事件的发生与气候恶化转折时期,季风气候格局突变、气候波动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有密切关系,这对汉江上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防洪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104.
为了深入了解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浑善达克沙地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沙地5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成砂——砂质土剖面序列进行了光释光测年研究。结合粒度、磁化率、烧失量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地层中的文化遗存分析,得到了浑善达克沙地近2ka来的环境变迁记录: 距今1.45~1.10ka和0.83~0.58ka,浑善达克沙地发育砂质土层,气候温暖湿润,与中国唐朝暖期和元朝暖期相对应,欧洲此时经历了中世纪暖期,该地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旱作农业文化发展。距今1.10~0.83ka和0.58~0.20ka,浑善达克沙地发育浅黄色砂层,气候干旱寒冷,沙丘活化,分别与我国宋辽和清朝冷期相对应,其中宋辽冷期是中世纪暖期的气候波动,清朝冷期则对应于欧洲小冰期,游牧文化发展。浑善达克沙地地层序列、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其所保存的人类文化遗存揭示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ka以来,气候经历了暖湿与冷干的交替变化,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沙地气候事件可能对我国相应时期朝代的兴亡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在湘东北地区浏阳市文家市仓溪岩群底部枫梓冲岩组(长英质二云母片岩)变凝灰岩中发现近百粒锆石,锆石虽然形态不相同,但CL图像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振荡环带和韵律结构。该类锆石的U、Th含量较高,Th/U值变化范围为0.32~0.87,均属于岩浆结晶的产物。获得的SHRIMP锆石 U-Pb年龄为855Ma±5Ma,该年龄改变了仓溪岩群枫梓冲岩组的时代,对重新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西安市冬季采暖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西安市冬季采暖气象条件和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国家采暖规范结合西安冬季采暖的实际,首先对西安1951年7月到2003年6月历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了国家采暖日期相关规范和规定中的3种不同的统计方法,确定了符合西安特点的采暖初终日。充分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2年和2003年两个冬半年的逐日850hPa和500hPa各时次各类气象要素及与之对应的西安各时次实况的气温作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提出了采暖期及其逐日气温预报。 相似文献
107.
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不同地貌位置发育了较好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但目前关于这些风积物的时间序列、空间分异及其对地表过程的指示意义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野外考察所获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成果可为准确理解若尔盖古湖泊消亡后,该地区风沙活动的盛衰变化、风化成土强度变化和气候变化规律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提供直接证据.选择黄河一级阶地玛曲老桥西(LQX)剖面为探究对象,对其剖面构型、磁化率、地球化学、微形态等进行研究,用光释光(OSL)方法进行测年断代.研究认为:在若尔盖盆地普遍发育多周期土壤,但不同地貌位置发育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时间序列和构型并不相同.LQX剖面具有MS0-MS1-L-MS2-L构型,为近3.0 ka以来连续发育所成,风沙活动强度变化是影响土壤连续发育的主要原因;矿物组合、CIA、Rb/Sr比值、磁化率等数据指示该剖面整体处于低级风化强度阶段,土壤层风化成土强度有所增加,但增强的幅度有限;5~4 ka形成的黄河一级阶地为风成堆积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3.0 ka前后区域气候转向较干旱,风沙活动较强形成了黄土 L.1.5ka前后,气候向较湿润方向转化,降水增加,地面的水热条件有利于草甸类植物生长,形成土壤层MS2.0.6 ka前后,出现短暂的气候较干旱时段,土壤发育中断,风尘堆积加剧形成约30 cm厚的黄土.0.3/0.4 ka始,气候干旱降低,风沙活动减弱,土壤又重新发育,形成MS1+MS0. 相似文献
108.
“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恢复储层临界物性条件的演化对于揭示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及成藏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库车坳陷依南2“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盆地模拟技术,恢复了储层临界物性的演化过程,并根据临界物性条件和储层演化的耦合关系,确定了该地区“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可以成藏的最早时间.研究表明,“连续型”致密砂岩气成藏临界物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依南2“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最早的形成时间为距今9 Ma,对应的临界孔隙度为6.95%;现今储层临界孔隙度为7.26%.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证实了依南2气藏为“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 相似文献
109.
永进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最近发现了多个与走滑断层相关的含油气构造,但关于走滑断层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程度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在研究区三叠系—侏罗系内识别出近东西向、北西西向以及北东东向的三组走滑断裂体系,平面上呈\"网格状\"展布,剖面上具有不同深度几何学形态差异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四组砂箱模拟对比实验,重现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这类走滑断裂的形成与基底先存断层的发育位置有关,是受先存构造和地层属性双重控制的广布式走滑断裂系统,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的断裂系统成因模式.研究成果对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地区的走滑断裂成因解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倒春寒是冬末春初的一种冷害。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家气象局和南方一些省市曾做过工作,他们大都针对水稻的烂种、烂秧、死苗而进行的。指标则各不相同。而我省对于倒春寒较全面的分析还基本处于空白。本文结合气候评价在这方面做点分析。我省南北窄长,又有秦岭横贯其境,跨越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相应的主栽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倒春寒就是针对上述作物春季的冷害而言的。同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不采用逐日资料去找指标,而是从旬平均气温中找指标,因而这里的倒春寒是一个气候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