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单道地震作为海上地震勘探测量方式的一种,采用自激自收的测量方式,具有施工效率高、资料处理解释快速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海上地质调查。本文对单道地震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处理流程,重点是采用SRME算法对多次波进行压制,提高数据信噪比。将上述算法应用于长岛海域单道地震资料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2.
随着外源性硫酸盐(SO42-)的持续性输入,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SO42-浓度持续升高.野外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近几十年太湖水体的SO42-浓度逐渐升高,达到了96 mg/L的水平.此外,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衰亡会产生并释放大量的甲烷(CH4),湖泊水体的SO42-浓度升高是否会对沉积物产CH4过程造成影响仍缺乏相关研究.本实验构建了蓝藻水体沉积物微宇宙系统,通过添加30、60、90、120和150 mg/L五组浓度的硫酸盐,探究不同SO42-浓度下蓝藻衰亡过程中水体的SO42-、还原性硫化物(∑S2-)和CH4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蓝藻聚积衰亡的第6~9天硫酸盐还原作用最为强烈,此时水体中的SO42-浓度快速下降到最低值,依次为7.65、8.87、21.21、41.14和56.54 mg/L.伴随着硫酸盐还原过程的进行,水柱中∑S2-的浓度不断上升,并达到最高值,依次为4.77、6.98、7.49、7.49和7.43 mg/L.蓝藻聚积衰亡的第10~21天水体中的SO42-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S2-浓度逐渐下降,并趋近于0.培养开始时,CH4增长缓慢,SO42-浓度下降之后,CH4浓度逐渐上升,并在第6~9天迅速上升,培养结束时,CH4的最终浓度随着水体初始SO4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依次为546.39、207.24、79.61、37.25和5.56 μmol/L,CH4的浓度与初始水体SO42-浓度呈指数型负相关关系.因此,对于精准评估富营养化湖泊的产甲烷过程,需要考虑不断上升的SO42-浓度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基于测井电阻率和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利用页岩极化率测试和干酪根激光拉曼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导致南方下古生界高演化海相页岩呈现极低电阻率(测井电阻率低至10~1Ω·m及以下)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其内在成因,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是影响极低电阻率测井的主要因素;w(TOC)与测井电阻...  相似文献   
124.
草原火灾风险评价与分区——以吉林省西部草原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草原火灾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是草原地区重要的灾害之一,对我国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进行草原火灾风险评价研究对草原火灾管理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 (AHP)在综合分析吉林省西部草原火灾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草原火灾风险指数模型 (GFDRI),对研究区草原火灾风险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借助GIS技术将吉林省西部草原火灾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个风险区。检验结果证明草原火灾风险评价和分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当地草原防火部门火灾管理和减灾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5.
本文主要介绍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和三维声呐图像扫侧系统的测试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风机基础和海上升压站基础冲刷状况进行了检测。多波束测深系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获取目标区域高精度水深数据与点位,生成反映海底地貌特征的三维立体图像,有助于更加直观详细了解风机基础周围冲刷范围半径,以及最大冲刷深度、冲刷现状等信息;三维声呐扫测技术可呈现风电基础周围海底地形的高分辨率的二维平面图像,可直观掌握风机附属电缆的敷设状态、量化确定电缆悬空长度和电缆裸漏长度,以及升压站基础的冲刷状态的动态监测;通过多波束和三维声呐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更加直观详细了解基础的冲刷情况,为海上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基础冲刷防护处理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6.
石灰窑等地发现奥陶纪藻类化石,导致研究区内原确立的岩石地层单位解体并重新厘定。经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层对比,最终将石灰窑-沙尔乔克一带奥陶系厘定为上奥陶统乌列盖组、上奥陶统大柳沟组和上奥陶统庙尔沟组3个岩石地层单位,明确了分布范围。基于锆石U-Pb年龄、地层接触关系及化石证据等,将3个组的地质时代确定为晚奥陶世。完善了该区域地层格架,对正确认识该区构造演化历史,进一步开展东天山一带地层及岩相和古地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因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火性与高温下硬化水泥浆(HCP)的化学分解有密切关系,为获得对火灾高温所致HCP化学分解特征的定量理解,对HCP试样进行了400~800℃的高温处理,采用XRD测定C S H化学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C S H分解始于560℃,但仅在600℃以上其分解才变得显著,且分解速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尽管C S H的分解可造成混凝土强度的显著下降,但这种分解主要发生在600℃以上温度范围内,故对更低温度下发生的高温爆裂基本没有影响.分别建立了在600、700和800℃温度下C S H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8.
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 QSIs)可以通过干扰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而有效降低病菌的感染性和毒力, 并且不会胁迫致病菌使其产生耐药性, 是具有前景的抗生素替代品。海洋微生物是新型QSIs的潜在来源。本研究利用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026, CV026)模型评价QS抑制活性, 在来源于南海中西部和印度洋深海沉积物样品的放线菌中筛选QS抑制活性菌株, 并且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活性菌株。通过筛选获得了菌株SCSIO 53717, 其提取物在CV026模型中能够显著降低指示菌株的紫色菌素产量, 并且在0~1000mg·mL-1的有效浓度范围内不影响紫色杆菌的生长。菌株SCSIO 53717被鉴定为Kocuria属, 是首次报道的具有QS抑制活性的Kocuria属菌株, 因而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9.
海洋微生物因长期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而进化出特殊的代谢途径, 从而产生大量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 使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成为海洋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视角, 从海洋真菌和海洋细菌天然产物研究现状、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人工合成、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估以及成药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概述, 分析了当前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状况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0.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中的参数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可控震源地震勘探野外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设置不同的激发参数,如何选择合适的激发参数便成了野外施工所必须关注的问题。笔者介绍了可控震源的震源台数、扫频大小、振动次数、扫描长度、扫描斜坡、振动幅度参数对地震记录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在九里山的激发试验,研究如何正确选择激发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分辨率及地震记录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