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2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应育浦  宋仁奎 《地质科学》1995,30(4):355-362
21个多硅白云母来自4个低温高压变质带。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及穆斯堡尔谱测定其化学成分、b0值及Fe2+占位。建立Fe2+(M1)/Fe2+(M2)对b0值相关图,发现Fe2+在八面体晶位有序化并解释其有序机理。  相似文献   
12.
西藏南部花岗岩及有关岩石中的电气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藏南部,特别是高喜马拉雅地区,广泛分布着第三纪电气石花岗岩。这些岩石及其有关的伟晶岩和混合岩中都富含黑色电气石,显示了明显的区域性岩相学标志。本文对由本区和以北冈底斯地区这类岩石中采集的黑色电气石样品,作了某些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穆斯堡尔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于1981年11月6日至12日在长沙市隆重举行了第一届全国矿物学学术大会。来自全国各地12个系统176个单位的矿物学界代表340人汇聚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交流成果,讨论学术问题。参加大会的有老一辈矿物学家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矿物学工作者;有来自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于1981年11月6日至12日在长沙市隆重举行了第一届全国矿物学学术大会。来自全国各地12个系统176个单位的矿物学界代表340人汇聚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交流成果,讨论学术问题。参加大会的有老一辈矿  相似文献   
15.
冀东早太古代迁西群是由火山-沉积岩系变质生成的一套变质杂岩。它的主体是麻粒岩类以及退变质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的岩石。该套变质岩系的下部夹有层状和透镜状变质超镁铁质岩(变橄辉岩、变辉橄岩、变辉石岩及变闪辉岩),而上部为变质的含铁岩系。以石渣子山和娄子山为例,它们的含铁岩层分别为辉石磁铁石英岩和英榴易熔岩。 本区的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在岩相学上呈渐变关系。绝对不含角闪石和/或富钛黑云母的麻粒岩是很少的。本文将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要组成矿物的岩石归为斜长角闪岩类。在斜长角闪岩类岩石中,角闪石含量大大超过辉石,另外常见被角闪石交代的辉石残晶。  相似文献   
16.
1976年以来,先后在我国辽宁省莱河及河北省迁西县发现了高铁铁橄榄石,它们的化学通式为Fe~(3 )Fe_2~(3 )(SiO_4)_2;产在辽宁省莱河的高铁铁橄榄石曾被命名为莱河矿。作者曾用穆斯鲍尔效应研究过这种矿物。本文的目的是用X射线、红外光谱及穆斯鲍尔谱研究采自河北省的高铁铁橄榄石的热处理产物,探讨它在氧化和还原条件下的变化,这对阐明该矿物的成因和演化将是有益的。 河北省高铁铁橄榄石产在一种特殊的英榴易溶岩中,它与石英、石榴石、易溶石、磁铁矿和石墨共生,在光片和薄片中可以看到它交代易溶石,而被磁铁矿切穿。石榴石又往往包裹上述矿物。本研究所用的高铁铁橄榄石的化学成分为:SiO_231.96,Fe_2O_335.31,Al_2O_3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作者在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变质岩。根据其中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铁铝榴石和易熔石(eulite)将它定名为英榴易熔岩。该英榴易熔岩作为整合的层产在我国河北省东部迁安县娄子山早太古代迁西群中,出露范围为长1—2公里和宽数十米。它的上、下围岩分别为黑云母-石榴片麻岩(局部含蓝晶石)和二辉石麻粒岩。这类岩石长期被误认为榴辉岩。它虽与榴辉铁橄岩有些相似,但后者主要造岩矿物之一应是铁橄榄石。  相似文献   
18.
陨石的研究对于探讨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及生命起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64年首次使用穆斯鲍尔谱学技术来分析和研究陨石。本文主要对1964年10月陨落在我国四川省剑阁县杨家村公社民主大队的剑阁陨石和1974年12月陨落在湖北省恩施县芭蕉公社的恩施陨石进行了穆斯鲍尔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滇西广泛分布前侏罗纪变质岩。由于该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丰富,特别是在80年代,哀牢山带和澜沧江带相继发现蓝片岩(段新华和赵鸿,1981;周维全,1982),更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川滇西部特提斯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运用现代变质地质学的观点,将变质建造、变质作用条件、变质变形历史和同位素年代学、区域构造和大地构造相结合,探讨滇西三江地区前中生代变质岩与特提斯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关系,把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提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20.
吴俊  应育浦 《地质科学》1993,28(3):262-269
根据有机岩石学方法研究了南桐矿区煤有机显微组分的特征。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大量与煤成烃有关的有机显微组分,如渗出体,变渗出体,各向异性微粒体,各向异性沥青质体,变木栓质体等。它们与该矿区煤层的高含烃性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并且是高含烃性煤成烃的显微光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