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地质学   16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九龙脑矿田位于南岭东段矿床分布最为集中、成矿强度最大的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内,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同时发育矽卡岩型、热液脉型、云英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风化壳型等多种类型矿床,形成了以九龙脑岩体为矿化中心,以钨锡为主,金银铜铅锌及铀、铌钽共生分带的矿化格局,在南岭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成矿元素组合上极具代表性。通过对九龙脑矿田内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上与九龙脑岩体密切相关;在空间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构成网格状分布格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但同时印支期也伴随钨锡成矿作用。各矿床有可能归属于不同的成矿系列,或者属于同一个成矿系列的不同亚系列,或者同一个成矿(亚)系列的不同矿床式。并进一步提出1就矿找矿,对已知石英脉型矿床开展深部找矿;2根据分带性,对外带和内带矿床的找矿潜力进行评价;3根据共伴生规律,通过综合评价,明确找矿方向,拓展找矿领域;4根据区域成矿规律,通过区域对比,借鉴邻区矿田的成功经验,大胆实践;5打破常规思维,开拓新思路等五个找矿工作部署方向。  相似文献   
42.
江西广昌新安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铼-锇同位素测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昌新安钼矿是武夷山西坡中段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文章概要地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新安钼矿体中的辉钼矿进行了成矿年代的测定,获得辉钼矿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66.7±2.3)Ma~(169.5±2.4)Ma,计算出等时线年龄为(168.3±1.7)Ma,表明其钼矿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早期,属于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第一阶段的产物。矿床成矿时代的精确厘定,说明该区在燕山期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之前(165~150 Ma),可能存在一期独立的钼成矿作用。区域钼矿床年龄数据统计表明,本区至少存在三期独立的钼成矿作用,分别集中在130~140 Ma、150~160 Ma和165~170 Ma,意味着本区钼成矿作用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这对区域岩浆岩活动及其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以板块理论为指导,提出本区地质演化阶段四分方案,总结了各阶段相关矿产时空分布特征;阐明成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成矿作用的多样性、矿床类型丰富性、成矿元素特征性和矿床规模趋大性等特点;在成矿时代上指出三叠纪、侏罗—白垩纪和第三纪为主要成矿期;在成矿构造环境上,以岛弧、弧后盆地、重熔花岗岩带、走滑剪切带及其拉分盆地为有利成矿场所,并根据成矿系列的定义厘定了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44.
江西寻乌铜坑嶂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时代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铜坑嶂钼矿床是目前南岭东段正在进行普查评价并取得重要进展的钼矿,它以独特的辉钼矿-萤石组合、特征的矿体内部结构变化趋势、辉钼矿颗粒大与品位富等宏观特征,有别于赣南已知的低品位斑岩型、与钨共(伴)生的石英脉型钼矿床。鉴于其产出的特定区域背景,通过Re-Os同位素研究,了解其成矿时代(134Ma),对研究其成矿机理及其在赣南燕山期区域性大规模成矿过程中的特殊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川西九龙黄牛坪铍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川西九龙三岔河地区开展综合地质调查工作,发现该区桥棚子花岗岩体与三叠系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具有较好的铍矿化,初步圈定了4条铍矿体,主要沿岩体接触带呈NNW向延伸,BeO品位最高可达0.698%,初步预测BeO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矿石矿物主要为绿柱石,围岩蚀变以电气石化为主.花岗岩体顶部是含铍伟晶岩的重要成矿部位,野外可采用遥感先行的技术手段查找异常,再对遥感异常开展大比例尺追索,进一步采用工程手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九龙地区具有明显锂、铍异常,且与地质体套合度高.研究区外围东部发现稀有金属矿化显著的打枪沟锂铍矿床,南部乌拉溪地区追索到大量含锂辉石矿化伟晶岩转石,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6.
南岭九龙脑矿田淘锡坑钨矿是赣南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受断裂构造与花岗岩体控制。本文通过8个中段坑道填图,结合地表钻和坑内钻揭露,对含矿石英脉、矿脉组、矿体以及成矿花岗岩体的几何形态、结构构造进行仔细观测,统计矿脉及成矿后断裂产状并进行构造解析。淘锡坑黑钨矿石英脉矿体整体呈平直长板状,具有尖灭侧现,单脉之间以左行斜列为主,而矿脉组呈菱形网格状排列等特征;花岗岩体呈矩形块状、阶梯状。岩突以顶蚀和岩墙扩展两种方式由南东向北西侵位。矿床为多期多阶段的成岩成矿,断裂对花岗岩的侵位与成矿起到主导控制作用。本文综合分析并构建了淘锡坑钨矿构造-岩浆的成矿演化模式,即区域构造应力作用生成共轭断裂构造网格体系,然后岩浆侵位上拱被共轭断裂切割的"几何体"围岩移位而侵位,并沿共轭断裂体系内充填云英岩脉、含矿石英脉体,完成一次成岩成矿作用;区域构造再次活动使围岩与花岗岩体发生断裂,并再次诱导岩浆侵位,在早期花岗岩体和围岩内断裂中形成矿体和云英岩脉体,从而形成内带和外带含矿石英脉;成岩成矿后区域构造小规模错动、破坏岩脉与矿脉,但未改变岩脉矿脉的整体展布。  相似文献   
47.
江西省上饶县金竹坪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西省上饶县金竹坪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北武夷梨子坑(铜钹山)火山岩盆地,该火山岩盆地是北武夷地区火山岩分布区,本区新发现了较大规模的钼多金属矿化。金竹坪矿区位于该火山岩盆地的近中心位置,钼(钨)多金属矿体又主要赋存于隐伏(半隐伏)花岗岩与其上覆火山岩的接触带,矿化与接触带产状一致。文章通过在该接触带的蚀变花岗岩型矿体中采集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定年测试,获得了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35.5±5.7)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16,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白垩纪。由于矿体赋存于岩体顶突部位的蚀变花岗岩中,预示成矿为花岗岩侵入的同期或稍后,即钼钨铅锌银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活动密切相关,这对于火山岩内寻找与侵入岩有关的矿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8.
大宝山矿床是我国著名多金属矿床之一,其中铁、铜硫、钨钼等元素均达到大型规模。据记载,唐宋时期古人即在此开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开采量的不断加剧,数百年的开采使得矿区内已探明的铁、铜硫、钨钼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日益枯竭。因此,矿山外围、深部找矿勘探增储工作显得非常迫切。然而,数百年的勘查与开采使得矿区积累了大量的地、物、化、遥数据,从而迫切的需要建立地学空间数据库,对多源空间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为成矿信息的提取研究提供可能性。鉴于传统数据库不适应于高效的管理多源数据库,且GIS技术以其高效的数据管理及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为多源数据集成找矿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平台,在成矿信息提取及成矿预测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运用ArcSDE Geodatabase和Oracle空间数据库技术,从概念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3大方面系统介绍了大宝山地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从图形库的建立、属性库的建立、图形库与属性库的关联3个方面介绍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进而完成了大宝山铜矿成矿信息的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完成对成矿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地存储、查询、处理、运算及更新等操作,从而实现了基于GIS与SDM相结合的技术从数据库中对遥感热液蚀变、地质、物探、化探等有用成矿信息的提取;最终利用SKUA-GOCAD三维平台将多源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研究成果可为生产矿山开展的外围、深部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赣南于都万田花岗岩锆石铀-铅定年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南岭是国内外著名的钨、锡及稀土成矿带,以往的研究成果大多认为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相对地,关于加里东期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少,而实际上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出露面积在该区域仅次于中生代花岗岩,与钨、锡及稀土成矿作用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位于赣南于都万田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同时结合该区域已有的地层和花岗岩成矿元素钨、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万田花岗岩体成岩确定年龄为464.9 Ma,由加里东期到燕山期,花岗岩对成矿元素钨、锡富集程度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可能暗示该区的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50.
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三稀)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矿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中国矿床地质工作者大家庭中的成员,一直致力于三稀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其中,对世界闻名的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和内蒙古白云鄂博稀有稀土矿床较早就投入了工作,他们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在湖南香花岭含铍条纹岩中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1970年后,在内蒙古巴尔哲、福建南平和四川大水沟稀土、稀有和分散元素等矿床发现后,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中国首次发现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后,对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的确定和分布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三稀资源被确定为关键矿产后,矿产资源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不但取得了理论上的创新,而且发现了一批新的三稀矿产地,尤其是在川西甲基卡和可尔因等地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钻探等工作,其中钻探工作量就达11818.96 m,为把川西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集区建设成为国家大型锂矿基地作出了新贡献.对于卤水型锂及其他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也一直是矿产资源研究所的重点,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四川盆地东北部及江汉盆地等地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