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94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34篇 |
地球物理 | 10篇 |
地质学 | 157篇 |
海洋学 | 22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8篇 |
自然地理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9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3篇 |
1976年 | 19篇 |
1975年 | 12篇 |
1974年 | 13篇 |
1973年 | 5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需要对地下含水层组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本文结合鲁北地区两个地下水水源地采用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实践,探讨定流量(单孔或多孔)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可行性,并对定降深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5.
吴宏岐、王元林等著的《司马迁与中国地理》一书2006年9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22万字,除序言和附录以外,正文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以鸟瞰的方式对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作了概述;二至四章,按照地理学的基本框架,在深入挖掘、整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7.
陕西省煤矿设计院韩城设计队 《煤田地质与勘探》1976,4(6):91-95
钻孔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岩溶分布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一九七五年七月又应用此法在陕西韩城桑树坪煤矿进行了探测煤系地层中浅部老窑分布情况的试验,为煤矿地面设施设计提供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球土地覆被时空变化与中国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土地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人类活动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成为“人类世”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科学评估全球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和新态势,分析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并提出优化路径,成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应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基于多源土地覆盖数据,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全球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演化过程,从景观尺度分析了地类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全球“变绿”和森林覆盖度的变化趋势,揭示了中国对全球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992—2015年全球土地覆被经历了显著变化,全球土地覆被变化度在南美洲中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亚、东南亚和东亚等地形成显著的热点区。中国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12.98%增至2020年的23.34%,湿地面积增长1908 km2,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了力量,同时在城市用地增长、草地和其他用地减少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与全球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城市扩张占用耕地面积居全球第一位,高达7.3万km2。1999—2019年全球叶面积指数存在全球性的显著提高趋势。中国以仅占全球6.6%的植被面积,贡献了全球20%左右的叶面积增加量,引领了全球“变绿”过程。1990—2020年全球森林覆盖度变化呈现出空间集聚性。中国森林面积增长62.84万km2居全球前列,其中西南林区和秦巴山区是林地增长的主要区域,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是森林覆盖度降低的主要区域。中国未来应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均衡协调度,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和更多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垂直钻进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纠斜机构是由均布在同一圆周上的3个导向块组成,导向块是自动垂钻系统中最主要的执行机构,承受较大的压力。为保证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利用先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导向块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通过创建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并求解,分析查看结果等步骤对零件进行仿真分析,较真实地反映出零件在受力状态的应力和应变情况,预测零件的结构强度并分析其设计合理性,使对零部件关键参数的设计更合理,有效解决设计中的可靠性分析和结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