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7篇 |
地质学 | 103篇 |
海洋学 | 20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14篇 |
1975年 | 10篇 |
1974年 | 7篇 |
197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最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战斗号令。这是全国人民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气象站是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实现大寨县,夺取高产稳产的气象参谋,因此,必须为实现大寨县做出应有的贡献。近两年来,琼中县各族人民学大寨,大批资本主义,大于社会主义,出大力,流大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搞科学种田,1974年全县粮食产量首次跨《纲 相似文献
202.
利用美国防卫气象卫星计划(OMSP)特别微波辐射/成像计(SSM/I)的多通道微波辐射亮温数据,开展中国陆地区域陆地表面温度反演研究,选择1997年7月20/24日的SSM/I数据,先对中国陆地区域的数据进行处理与成像,然后基于Holliger算法利用七个通道数据进行地表类型分类,最后利用SSM/I数据的统计算法进行中国区域内的陆面温度反演研究,并用NOAA-AVHRR反演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可以为大面积的陆面温度反演提供快速的研究方法,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一种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3.
利用星载微波辐射计SSM/I多通道、多时相亮温数据开展了中国陆地覆盖特征的季节变化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星载微波辐射应用研究分析,提出了归一化极化指数(NDPI)的概念。处理了1997年4月、7月、10月和1998年1月的(每月的20、24日各两天)多通道SSM/I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形成了第一幅中国陆地区域的归一化微波极化指数图,开展了中国陆地区域覆盖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陆地覆盖特征有特征的NDPI值,NDPI随季节而变化,植被、水分是引起NDPI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4.
205.
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科学评估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总体状况,对优化城镇化速度和质量,修复和提升生态环境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研究进展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分析模型体系,实现从综合评价指数分析、耦合协调度量化、耦合类型识别、解耦路径探索到未来趋势预测的全过程解析。以青藏高原及其省域、地级单元多尺度分析对比为手段,尝试厘清尺度之间的差异性,识别出问题区域,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不同尺度间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呈阶段性上升趋势,青海的整体城镇化指数高于西藏;生态环境指数变化趋势不同,青海呈下降态势,西藏则趋向平稳,各地级单元生态环境指数存在分层现象。青藏高原不同尺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协调类型由失调衰退类向濒临失调衰退类转变,最后转为勉强协调发展类,基本属于城镇化滞后型。城镇化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呈现出强脱钩、弱脱钩交互出现的波动态势,说明不同尺度间存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负相互作用,消极城镇化现象突出。通过预测,青藏高原各地级单元在未来10年内,系统耦合协调度将稳步上升,但各地增长速度将存在显著差距。 相似文献
206.
207.
208.
209.
210.
有利降水因素最多的地方降水的可能性最大,在其附近,降水强度往往比较大。从这一思路出发,把各种降水系统和物理参数叠合在一张底图上——即急流轴和系统配置综合图(以下简称综合图),圈出有利降水因素最多的地区,并从而探讨未来24小时强降水的落区预报。通过对1973—1975年4—6月江南有西南低空急流的近180天图次的初步分析,找到了一些初步规律,并在1977年5—6月进行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