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篇 |
大气科学 | 37篇 |
地球物理 | 101篇 |
地质学 | 242篇 |
海洋学 | 70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42篇 |
自然地理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岩浆熔体中的挥发性组分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论述了挥发性组分在岩浆熔体中的溶解行为及其在岩浆熔体中溶解的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挥发性组分对岩浆演化及岩石学成因方面的意义:溶解在岩浆中的水可明显地改变矿物从岩浆中结晶出的顺序,改变岩浆熔体的演化轨迹。含水玄武岩浆在其早期结晶出铁的氧化物并与Si和富碱质组分分异从而使其成为Fe亏损的钙-碱性系列的岩浆,而无水玄武岩浆演化的早期不能结晶出磁铁矿,因而演化成富Fe且具中等Si含量的拉斑玄武岩系列。溶解于岩浆中H2O的离解将产生高fO2环境,从而导致Fe的氧化物在岩浆演化早期沉淀。 相似文献
612.
以21世纪初滇中大姚—姚安一带接连发生的4次Ms6.0~6.5级强震为例,通过分析该地区构造类型及其演化历史,结合川滇块体的现今运动特征和构造应力场,提出滇中构造区运动模型和特殊的孕震模式,探讨褶皱节理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这些地震序列均有规律地沿北西方向展布,具有高度一致的沿北西向节理面右旋走滑的力学破裂机制。该地区断裂不发育,而是以北西向中生代褶皱构造为主。野外调查发现,该地区广泛发育与褶皱伴生的北西向纵向节理及北东向横向节理,前者较后者更为发育。这些节理密集成带,呈不等间距排列,带宽30~50 m,带内节理密度20~30条/m。节理面上发育有方解石脉和辉长岩脉,同时发育挤压片理化带、新鲜的水平擦痕和松软的断层泥,说明这些节理不仅与深部地壳有关联,而且近期有着新活动迹象。分析认为,在滇中块体南南东运动的背景下,这些地震是在现今北北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北西向纵向节理发生构造强化、贯通、破裂的过程中产生的。"活节理"与活动断裂、活动褶皱等构造一样,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活动构造之一。在特殊的构造环境和特定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节理构造会演变为一种构造强化带或活化带,进而成为一种特殊的孕震构造。 相似文献
613.
深切河谷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是指河谷下切过程中,由于应力释放,岸坡岩体将向临空面方向发生卸荷回弹变形,谷坡应力场产生新的调整,伴随这一过程岩体结构所产生的一系列新的变异或变化。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一般具有两类形式,即原有构造或原生结构面的进一步改造,或新的表生破裂体系的形成。其结果是在河谷岸坡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类似于地下硐室围岩“松动圈”的岸坡卸荷带,从而恶化岩体的工程性状,降低结构面强度,对工程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614.
载波平滑伪距技术是一种有效的GNSS数据处理技术,在很多高精度实时定位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随机模型中考虑载波相位时间差分观测量中有限冲激响应有色观测噪声的影响,推导出采用递归最小二乘方法的距离域和位置域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算法,并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试验表明,相位平滑伪距能够减小伪距观测值的误差,提高伪距观测量的精度,从而提高定位精度;相对于传统的算法,距离域与位置域滤波的伪距平滑精度均有提高,三维定位误差精度均得到改善;同时表明,载波相位时间差分的有色噪声对平滑效果和定位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5.
针对当前电力行业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业务中存在的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权威性无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没有集成、效率较低等问题,本文结合电力行业变形监测技术规范和要求,研究了数据权威性与安全性保证措施、数据格式转换、基准网稳定性分析、电力建筑变形分析以及预测预报等方法,并研发了"电力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工程案例进行了验证。这些方法的研究可为电力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16.
由地下水引起的静力液化可能是边坡失稳的隐含机制之一,松砂在不排水剪切条件下可能发生静力液化,密实的颗粒集合体在特定的应变路径下也会出现相似的现象,即试样整体发生急剧的失稳,应力状态尚处于峰值强度线以内。该种失稳模式称为分散性失稳,是为了强调失稳模式中没有出现应变局部化或者剪切带。采用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研究由不规则形状颗粒组成的密实集合体在等比例应变加载路径下的力学特性。根据Hill的材料失稳理论,当试样的应力增量 和应变增量 对应的2阶功 为负时,试样即发生不可逆的整体失稳破坏。以根据不同等比例应变路径得到 曲线为界,在 平面内将试样的应力状态分为剪缩区、剪胀-稳定区和剪胀-非稳定区,连接不同围压下试样发生分散性失稳时的应力状态形成失稳线发现,峰值强度线高于临界状态线,临界状态线高于失稳线。 相似文献
617.
本文对右江盆地北缘晚二叠世大隆组、早三叠世罗楼组中的凝灰岩夹层开展地质分析研究。镜下岩石学鉴定显示其为一套玻屑、晶屑凝灰岩;而其主量元素特征分析表明属流纹质、安山质凝灰岩,具高硅、高铝、高钾特征。结合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图及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形态特征,Y、Nb、Rb、La、Pb及Ce等稀土、微量元素的比值特征,认为凝灰岩的岩浆来源与该时期发生在凭祥一带的中—酸性火山弧活动密切相关。构造背景属于古特提斯洋向北往华南陆块之下俯冲时,形成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弧后陆壳发生伸展活动形成右江盆地。岩浆来源于洋壳俯冲发生部分熔融,且尚未与地幔发生作用,在上升过程中与陆壳物质发生混染,由火山弧的活动喷发而来。 相似文献
618.
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及其水汽输送和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利用NCEP/NCAR 1951~2000年共50a的再分析资料及我国西北地区内31个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对西北地区近50a来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环流形势及水汽输送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呈反位相分布,说明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影响系统不同,影响时期不一致。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夏季多、少雨年的相关区域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19.
关键金属作为未来新兴产业的核心资源保障,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研究存在难示踪、难辨识、难分离等瓶颈。知识图谱作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构建,能够为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与关键金属矿床相关的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成果大多以文献的形式发表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这类文献通常以自然语言的形式进行描述,难于为机器所理解和直接利用。文章以铌钽矿床为例,对铌钽矿床重要的概念和描述性属性进行了整理,构建了铌钽矿床知识图谱的本体层,并从大量文献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建立了铌钽矿床知识图谱的数据层,初步完成了Nb-Ta矿床知识图谱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从大数据分析的角度对中国铌钽矿床空间—时间—构造背景—成因类型多维分布特征以及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与铌钽矿床多维分布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揭示中国铌钽矿床时空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20.
高温下3种壳色虾夷扇贝存活率、代谢率、免疫酶活力及HSP70表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壳色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枫叶贝、红贝、白贝)为实验材料,将在15℃暂养的3种壳色虾夷扇贝分别驯化至20,22,24和26℃4个温度梯度(升温幅度为1℃/d),待各处理组达到对应温度梯度后暂养7 d,测定比较3种壳色虾夷扇贝的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抗氧化酶活力和热激蛋白HSP70表达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壳色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白壳色虾夷扇贝的存活率在同一处理组中最高;3种壳色的虾夷扇贝耗氧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一温度处理组下白壳色虾夷扇贝的代谢率始终高于红贝和枫叶贝;另外,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酶(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4种免疫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同一温度处理组下白壳色虾夷扇贝的免疫酶活力始终高于红贝和枫叶贝;3种壳色虾夷扇贝鳃HSP70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HSP70持续表达,到26℃时表达量最高,且白壳色扇贝HSP70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5.07。综上,白壳色虾夷扇贝在高温应激下表现出较强的抵抗和耐受能力,因此,可将其作为后期耐高温型虾夷扇贝新品系的重要培育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