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本研究通过主动脉CTA与胸痛三联排查扫描(心电门控) CTA主动脉图像质量的比较,明确施加心电门控的CTA在临床选择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案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影像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行胸痛三联排查与主动脉CTA的患者62例,分为两组,A组行胸痛三联排查扫描(13例),B组行主动脉CTA (49例)。评价主动脉图像质量与主动脉夹层各项指标可评估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主动脉根部CT值为367.000 HU±28.73 HU,B组主动脉根部CT值为335.24 HU±45.73 HU,t=1.653,P=0.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内膜片、主动脉瓣、冠状动脉形态学可评估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口位置与数目、主动脉弓分支与真假腔可评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加心电门控的主动脉CTA较常规螺旋扫描主动脉CTA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各项指标,在进行疾病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方案与制定手术/血管内治疗计划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2.
通过福建地下流体多起非地震前兆异常调查核实,展示每一起前兆异常调查的思路和技术分析的过程;阐述各异常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不同的干扰源;并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引起地震前兆异常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如何利用干扰信息,估算受干扰井泉的裂隙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本文对近几年福建地下流体非地震前兆异常技术分析进行初步总结,并对异常核实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3.
上海春季沙尘与非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粒度组成与矿物成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上海春季典型沙尘天气的湿降尘和非沙尘天气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湿降尘几乎全部由<63 μm的颗粒组成(99.45%),其中10~50 μm、5~10 μm和<5μm的含量分别占49.02%、21.75%和27.14%,平均粒径为13.57 μm,分选差。这一粒度特征与马兰黄土和下蜀黄土很相似。非沙尘天气总悬浮颗粒物的粒度分布范围和均值与湿降尘很接近,自然降尘颗粒则明显较粗。矿物X—衍射物相及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大气颗粒物都由粘土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角闪石等组成,所不同的是湿降尘中含有较多来自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远源输入的矿物颗粒;而非沙尘天气总悬浮颗粒物中石膏含量较高(达14.59%),推测为溶解在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 SO2与方解石作用形成的二次污染颗粒。  相似文献   
184.
为了提高地震观测数据质量,有必要对配制的标准溶液、混合标准溶液、混合标准曲线溶液进行检验,提出标准模板检验方法。当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需要对旧标准模板进行标定,提出标准模板标定方法。通过标准模板检验与标定结果分析,用低浓度标准样标定标准模板时,不能使用国标作为判断标准,而应使用标准偏差作为判断标准。提出特征离子概念,选一种相对标准偏差最小的离子,称为该水样的特征离子,作为判别标定结果是否合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5.
天津于桥水库沉积物磷赋存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天津于桥水库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垂直分布特征对了解水源型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及其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抓斗式采泥器及柱状采泥器分别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及柱状沉积物样品,采用Psenner提出的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磷形态进行分级测定,揭示整个水库沉积物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区域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于桥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303.7~997.8 mg/kg,各形态磷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钙结合态磷(Ca-P)铁结合态磷(Fe-P)残渣态磷(Res-P)铝结合态磷(Al-P)有机态磷(Org-P)可交换态磷(Ex-P).表层沉积物中Fe-P、Al-P、Ca-P与TP含量由东至西逐渐递减,主要受到黎河河水夹带的外源性磷输入的影响;Res-P含量由东至西逐渐递增,与活性磷的分布规律相反,表明水库下游比上游的水质更好.垂直分布上,南部区域底层与表层沉积物相差不大,说明从1960s以来磷的沉积量就比较大;西部区域沉积物中Fe-P和Org-P含量较高,随深度的增加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中心区域的各形态磷和TP含量均较低,且随着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现阶段沉积物中的磷以滞留为主,释放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86.
古叙煤矿区石宝矿段龙潭煤系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处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海陆交界地带,厚度76.25~105.62 m,含煤11~24层,煤层总厚度8.44~27.15 m,可采煤层8层。根据岩性、岩相等,可将煤层从上到下可分为3段,上段为较闭塞海湾沉积环境,因海进海退及灾害频繁,产煤量少,仅C13、C14、C15可采;中段为较闭塞海湾—潮坪沉积环境,因构造活动趋于平稳,成煤厚度较大,C17、C20、C23、C24煤层接近,基本全区可采;下段为障壁岛—泻湖沉积环境,因地裂运动,可采区仅C25层。三段厚度差异较大,反映了二叠纪晚期地裂运动对该地区影响较大,沉积环境差异是本区成煤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7.
由地表三维空间数据生产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误差包括从数据误差传递来的误差和因数据数量不足以反映地形起伏造成的信息损失误差。本文给出了由三维空间数据的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栅格化为DEM过程中,通过线性插值将数据随机误差传递到DEM栅格上的随机误差的解析解,同时利用地基激光扫描仪测量的冲沟地形数据点云,分析得出因信息损失产生的DEM系统和随机误差的估算方法。结果显示信息损失产生的DEM平均高程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与有效测点密度有关,其中有效测点由TIN中包含DEM栅格中心点的所有三角面的3个顶点组成;信息损失产生的DEM平均高程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除与有效测点密度相关外,还与地形特征有关,平均高程系统误差与地形整体凹度参数有关,随机误差与地形整体起伏程度参数有关。建立了分辨率为0.1 m×0.1 m的DEM误差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8.
土地调查是摸清土地资源家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湖南省全面启动第二轮土地调查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9.
滇池福保湾沉积物磷的形态及其与间隙水磷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滇池福保湾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间隙水中PO43--P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福保湾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大,河口区TP高达(5630.59±424.25)mg/kg,东西沿岸区TP只有200-300mg/kg,无机磷(I-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的55%-74%,铁/铝结合态磷(Fe/Al-P)是I-P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I-P的90%,不稳定性磷∞P)含量很低,只占TP含量的0.5%.福保湾沉积物具有极高的Fe/Al-P含量,说明湾内具有很高的内源磷负荷,这与福保湾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和藻类暴发关系密切.湖湾沉积磷的垂向分布规律较复杂,但基本上是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福保湾周边区域近几年人类活动作用加强,褐保湾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在湾内不同区域应用Peeper(渗吸膜式)技术,获得了间隙水中PO43--P的垂向分布特征,PO43--P浓度自上覆水向下层间隙水呈先升后降,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福保湾间隙水PO43--P浓度同沉积物L-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α=0.05),但Fe/Al-P、Ca-P、org-P和TP含量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0.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太湖梅梁湾围隔内研究了改性当地土壤絮凝除藻及其对水质改善的应急和长期效果,并结合室内实验研究了该技术防控底泥再悬浮和减少底泥二次污染的长效机制.现场围隔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当地土壤除藻30 min后,TN、NO3--N、NH4+-N、TP、PO34--P和Chl.a的去除率分别为66%、57%、60%、93%、92%和98%;长期监测结果表明,与对照区域相比,围隔内的TN、NH4+-N、NO3--N、TP和PO34--P在处理后11个月内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39.83%、52.30%、48.53%、18.75%和60.00%.室内再悬浮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土壤和沙子抗再悬浮能力较未改性土壤分别提高了3和5倍.室内柱培养结果表明改性土壤絮凝除藻和沙土覆盖相结合可有效提高表层沉积物-水界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使沉积物向水体的TP和TN通量从源逆转成汇,PO34--P和NH4+-N通量大幅度降低.改性土壤技术在利用絮凝除藻快速改善水质后,可通过改性沙/土分层底泥调控分别达到对藻絮体再悬浮的物理控制和营养盐再释放的化学控制,通过将亚表层底泥中的藻细胞分解并被沉水植物根系吸收,可实现对底泥中水华蓝藻复苏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长效生态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