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110kV及以上电压线路,为了平衡线路参数,当线路长度大于100km时,线路应进行换位[1].西藏地区110kV长距离(大于100km)输电线路比较普遍,线路换位是一个常见的技术环节,该地区110kV线路换位通常采用自立式耐张塔换位方式.西藏高海拔地区风速大,耐张换位塔跳线绝缘子串在大风工况下绝缘间隙问题比较突出.针对...  相似文献   
82.
沉积硼酸盐矿床在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 ,主要见于南、北美和我国青藏高原的盐湖中、美国和土耳其某些第三纪沉积盆地中 ,以及欧洲某些古代海相盐矿床中。为了研究其形成问题 ,从 70年代开始 ,我们利用青藏高原盐湖卤水和泉水进行了许多模拟实验工作。从 40~ 5 0个样品中获得了大量钠硼酸盐、纳钙硼酸盐、镁硼酸盐和含氯化镁的镁硼酸盐复盐。这对于阐明表生作用条件下硼酸盐矿床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和研究结果证明 :1)与地热和火山活动有关的水体是硼酸盐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2 )硼酸盐矿床可形成于Na、K、Mg//Cl、SO4 ·H2 O和Na、K//Cl、SO4 、HCO3、CO3·H2 O不同水盐平衡体系的不同富硼水体中 (盐度 :1 2 7~ 41 4% ,B2 O3含量 :0 0 5~ 2 97% ) ;3 )硼酸盐矿床通常形成于稳定平衡条件下 ,而不是介稳平衡条件下 (蒸发过程中 ) ;4)低温条件有利于硼酸盐自水体中析出 ;5 )硼酸盐矿床的形成与水体的化学类型、pH值和硼含量有密切关系 ;6)我们实验中所获的硼酸盐反映了天然硼酸盐矿床形成的原始条件。不仅揭示了大陆盐湖硼酸盐矿床的形成 ,也揭示了古代海相盐矿床硼酸盐的成因。  相似文献   
83.
7月1日,北京时间将会"多"出一秒钟。这样,2012年的总时长将为"366天+1秒"。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为了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  相似文献   
84.
盘山矿泉水成因及开发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蓟县李庄子乡矿泉水田勘查评价的实例,阐述了盘山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主要成分,水温及产出条件,进行总结,对比研究,提出了该区矿泉水的不同成因及其分布规律,进而论证了矿泉水的开发条件及前景预测。  相似文献   
85.
硝酸盐矿床通常产于极度干旱和炎热的地区.世界上主要的硝酸盐矿床分布在智利、美国、玻利维亚、秘鲁等国家,其中以智利阿塔卡玛沙漠硝酸盐矿床规模最大(Ericksen,1981,1983;蔡克勤和高建华,1991).我国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硝酸盐分布区(张玉民等,2000),已发现库姆塔格、小草湖、红台(高月珍,1993)、黑山尾(刘国庆等,2005;李博昀等,2005)等许多硝酸盐矿床、矿点,在区域上已构成一个规模巨大的硝酸盐成矿带.其中,库姆塔格矿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钠硝石矿床,普查资源量达近两亿吨;矿床受构造单元、地质及水文地质、气候、地貌特征等控制.  相似文献   
86.
氯化物型钾盐矿床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大鹏  帅开业 《现代地质》1998,12(2):229-234
根据国内外许多钾盐矿床大量样品测定的结果,通常石盐(岩)的37Cl/35Cl比值和δ37Cl值高于钾石盐(岩),而钾石盐(岩)又高于光卤石(岩),说明这些蒸发岩是在不同水体、不同浓缩阶段形成的,是氯同位素分馏作用长期进行的结果。这些蒸发岩的氯同位素组成与其Br、K、Mg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今后在我国找钾过程中,应把氯同位素组成及其Br、K、Mg含量结合起来,作为找钾标志考虑。  相似文献   
87.
胡定煜  帅琴 《黄金地质》1995,1(4):71-74
利用流动注射在线萃取技术,以MIBK为萃取剂,用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法精密度好,无污染,操作简便,测定迅速,且样品不需分离。方法检出限Au为0.78×10^-9,精密度为2.30%。  相似文献   
88.
在长期研究青海柴达木盆地现代钾盐矿床和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钾盐矿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袁见齐教授于1983年提出了"高山深盆"的成盐理论。本文进一步提出该模型可分为"深盆深水"和"深盆浅水"两种类型。前者以邻近海水为主要补给,后者除海水之外,明显渗杂有富含钾、镁、钙的变质地下浓缩卤水,其中富钾卤水对"高山深盆"环境下钾盐矿床的形成意义不言而喻。但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我们还不能像研究海水蒸发实验那样,完全解释清楚这种地下浓缩卤水的形成机理,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对此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9.
90.
田峰  祁士华  王帅  肖志才  旷健 《地质科学》1958,55(4):1277-1289
岩石的放射性生热是地热资源的重要热源之一,为研究广东惠州石坝—黄沙洞地区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特征,本文系统采集了石坝—黄沙洞地区不同岩性的样品,测定其密度及产热元素含量,对花岗岩样品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岩性中花岗岩的放射性生热率最高(均值5.81 µW/m3),但是变化范围较大(2.83 µW/m3~9.07 µW/m3);U、Th对生热率的贡献基本相等,K的贡献一般低于10%,部分沉积地层样品可达20%;花岗岩的生热率与时间关系密切,在~150 Ma具有明显峰值。初步结论认为:研究区内岩性对岩石生热率具有显著影响,花岗岩的生热率最高;花岗岩的生热率受岩体形成时的区域岩浆事件影响,在~150 Ma形成的花岗岩具有最高的生热率,有利于干热岩的勘查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