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与火山、次火山隐爆作用有关的中酸性隐爆角砾岩型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中酸性隐爆角砾岩型金、银-金、铀、钨-钼-铜-铅-锌典型矿床的矿石、蚀变围岩稀土元素研究表明,不同矿种的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和弱差异性.矿床稀土元素总量w(REE)=69.7×10-6~245.27×10-6,单个矿床稀土元素总量变...  相似文献   
12.
广西田林县石炭纪礁内海百合生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石炭纪的后生动物格架礁为例,从礁体生长过程和群落竞争关系的角度,对赋存于造礁生物群落中的海百合与造架珊瑚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礁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详细探讨,揭示了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礁体发育初期,以海百合为主的群落是造架珊瑚定殖的初始条件;在礁体的生长过程中,海百合与造架珊瑚之间存在一种受环境控制的竞争关系,两者在数量上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当环境变化导致造架珊瑚死亡,礁体停止生长,海百合仍存活并不间断地为礁体提供沉积物,对已停止发育的珊瑚格架起到覆盖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礁体  相似文献   
13.
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大康堡层剖面(辅助标准地层剖面)纹泥发育,占沉积层的60%~70%,为沉积期古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素材。通过对湖相纹泥进行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大康堡层沉积期古气候、物源及湖水盐度变化。结果表明:纹泥化学蚀变指数多在65~67之间,变化幅度较小,对气候变化不敏感;w(Rb)/w(Sr)值较低,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大康堡层沉积期气候较温暖、湿润,存在寒冷、干燥向温暖、湿润变化的趋势;纹泥层偶厚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降水量逐渐减少;成分变异指数在1.3~11.6之间,均大于1,代表了初始沉积产物及活动的构造环境;大康堡层物源以偏酸性火山岩为主,如义县组主期火山岩;稀土元素w(La)n/w(Yb)n值大于1,稀土元素在湖水滞留时间较长,沉降速率较慢;稀土元素w(La)n/w(Yb)n值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在垂向序列上沉积物沉降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湖水盐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4.
15.
河北柳江盆地中晚寒武世藻类丘礁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柳江盆地中晚寒武世藻类丘礁十分发育,并形成完好纵向演化序列。藻礁具有两个演化方向,其一是骨骼钙藻Epiphyton向非骨骼蓝绿藻方向演化;其二是块状藻丘向厚层状叠层石礁方向演化。藻类丘礁的演化特征及其沉积相序揭示了该区中晚寒武世时从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至台缘浅滩和潮坪环境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6.
辽宁北票四合屯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沉积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北票四合屯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沉积时期的演化,将盆地演化划分为继承性初始坳陷、火山洼地、湖盆沉降与扩展三个阶段,其后由于火山作用而使盆地封闭。与盆地演化相对应,建立了盆内义县组的沉积相序,自下而上依次为冲积扇与河流相、火山沉积相、河流相、湖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火山溢流相,并指出火山喷发间歇期湖盆的湖水进退规律、水体性质以及沉积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7.
黔南地区宾夕法尼亚亚纪逍遥阶礁相地层中腕足动物普遍发育,主要产长身贝类和石燕贝类。本文主要研究该区腕足动物与造礁生物叶状藻和Fomitchevella 珊瑚之间的生态关系。在叶状藻礁内,小个体腕足动物常附着在藻叶上营假漂浮生活; 但藻叶密集处,小个体腕足动物也难见,可能藻丛造成水流循环不畅使腕足动物难以获得充足的食料; 藻叶稀疏处,腕足动物个体加大,数量增加。在大型Fomitchevella 珊瑚格架礁内,腕足动物与Fomitchevella 之间不存在食物上的竞争。腕足动物介壳层为Fomitchevella 幼虫定殖提供了生物成因的硬质基底,在此基础之上发育了大型珊瑚礁。腕足动物在 Fomitchevella 进入统殖阶段由于生态空间受到局限而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鲕粒是一类特殊的沉积颗粒,为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的重要指示器。为了深入认识此类特殊颗粒的成因机制、形成环境及地质意义,对广西隆安地区都结剖面下石炭统都安组上部含鲕粒地层开展了古生物学、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研究区共识别出5种主要的鲕粒类型: 放射状纹层鲕粒(O1)、规则同心放射状纹层鲕粒(O2)、不规则同心放射状纹层鲕粒(O3)、泥晶鲕粒(O4-A和O4-B)和复合鲕粒(O5)。各类鲕粒的显微组构和沉积环境指示其具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其中水动力条件影响和控制着鲕粒的发育和分布情况。研究区含鲕粒地层形成于维宪期末—谢尔普霍夫期,恰好对应早石炭世晚期冰川作用的开始。受冰川作用影响,全球海平面频繁波动,研究区地处低纬度地区并以浅滩和潮坪沉积环境为主,为鲕粒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水体条件,即温暖、动荡的浅水环境。此外,含鲕粒岩层内广泛发育钙质微生物和微生物席,说明微生物活动在研究区较为常见,可能与鲕粒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义县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层中多含凝灰质成分。为了解沉积期火山活动对沉积层产生的影响,对砖城子层火山碎屑泥灰岩(火山事件层)和纹层状泥灰岩夹层、大康堡层纹层状泥灰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研究表明:火山事件层中含大量的火山碎屑(20%±),其他各层均含凝灰质成份。样品中主量元素Ca O、Mg O和Si O_2含量较高,Si O_2含量变化较大,Al_2O_3含量较低;微量元素与上地壳(UCC)元素比值多小于1,大多数微量元素(Rb、Th、Nb、REE等)处于亏损状态,火山事件层富集Li、Sc、As、Sr和Ag元素。沉积期火山活动对沉积层中Si O_2和K_2O含量影响较大,并可能导致As元素富集。火山事件层样品化学风化指数(CIW)在82~91之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指示风化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20.
辽东半岛新元古界震旦系甘井子组叠层石出露完好,宏观形态完整,微观构造清晰,是研究新元古代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的理想对象,对恢复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选择甘井子组地层为研究对象,根据岩性特征该组自上而下可分成3段。叠层石出露于下段的底部和上段的顶部,底部叠层石为透镜状,顶部叠层石呈大规模层状。下段叠层石呈现波纹状—柱状—丘状的形态组合,上段叠层石呈现波纹状—柱状—长柱状的形态组合,均为水深不断增加的结果。笔者等通过对比现代叠层石生长机制,确定甘井子组叠层石纹层的3层构造和形成顺序,分析硬质基底对于叠层石定殖和叠层石密集生长的控制,厘定环境变化从微观到宏观对于柱体形态和叠层石规模的影响,揭示了甘井子组叠层石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