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地表裂缝作为斜坡变形的前兆特征之一,能够对地质灾害早期识别、运动失稳特征确定提供预报信息。受地形条件影响,人工排查效率低,使用单一遥感数据识别也难以解决复杂背景下裂缝的尺寸效应及噪点滤波问题。为了高效采集变形斜坡地表裂缝分布位置及几何信息,采用以无人机仿地飞行获取的点云及数字正射影像图作为数据源。首先,利用分别以点云粗糙度、坡度、离散度、数字图像像素梯度、灰度值和RGB(red green blue)值作为特征的6种算法模型实现斜坡裂缝的初步识别,进行不同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并确定分割阈值;其次,通过形态修复、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索引的裂缝方向、长度、频数3种滤波算法对初始提取结果进行背景噪点处理,在最小程度造成裂缝失真情况下能够最高去除82.7%的噪点;然后,采用二分类模型评价指标分析6种滤波后裂缝提取结果的优劣性,并针对裂缝尺寸效应获得数据融合后的最优检测模型(F1=0.835 0);最后,基于裂缝骨架及轮廓自动计算了数量、长度、宽度、方向、离散度、裂纹密度6个定量化特征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多维数据融合能够解决地表裂缝识别的空间尺度效应,以裂缝单元索引的滤波处理方式能够适用于大...  相似文献   
202.
基于GPS的低轨卫星简化解析法轨道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星载设备的运算量、存储量的限制,在保证所需精度的前提下,根据卫星轨道的具体特点,尽可能地简化轨道改进、预报和摄动计算公式,对此提出基于GPS的星载简化解析法,采用一阶分析摄动理论和部分田谐项摄动。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可在满足一定精度的情况下降低定轨方案的复杂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3.
基于研究对象视角梳理轻小型无人机遥感手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无人机在不同生态对象应用的优势和局限:优势主要在于其能够高灵活性、高分辨率地获取各生态对象的数据,为较大规模的生态研究提供了便利。在农田生态系统应用中主要关注农田信息检测、自动化农作等方面,但在这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单一,缺乏更深层更全面的系统化应用;在森林草地中主要关注植被结构参数提取、生物量反演等,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对数据准确性造成影响;城市生态系统主要集中在城市环境监测和测绘方面,同时城市方面飞控政策尚待完善;水生生态系统主要关注水生动植物监测和潮间带观测等,大规模监测也对设备续航和数据标准化处理提出了要求;动物研究应用中主要关注动物迁徙规律、物种分布等方面,在监测过程中需注意不要对动物栖息造成干扰。总的来说,无人机应用局限主要在于其获取的数据处理尚未标准化,飞控政策尚未成熟和硬件续航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无人机遥感在生态学研究的应用趋势:随着无人机智能化的软硬件发展和云端生态大数据的建立,无人机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将更加智慧化,多源的无人机遥感数据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4.
205.
波斯湾海域古生界蕴藏着巨大的天然气资源。从区域构造演化出发,对该区古生界胡夫组的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大型缓斜坡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提出了该区古生界"源-相-势"复合控藏的成藏规律,并指明了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波斯湾海域胡夫组主要发育台地与台地边缘相区,从波斯湾西北部向东南部依次发育局限—蒸发碳酸盐岩台地、开阔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纵向上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和膏盐的互层沉积。开阔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波斯湾海域志留系古赛巴段热页岩烃源灶分布及规模控制着胡夫组油气分布与资源规模。胡夫组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平面富集区,膏盐盖层控制油气藏纵向与平面分布。热页岩生烃灶周围的低势能古基底高与盐拱构造是古生界主要的油气聚集带,同时,储层物性、油气运移与保存条件是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关键。根据资料分析,波斯湾海域南海湾盐次盆胡夫组发育大量盐拱背斜圈闭,且志留系古赛巴段烃源岩与胡夫组圈闭叠合性好,成藏条件优越。该盐拱构造带预测资源量巨大,为波斯湾海域古生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06.
目的:研究郑氏大力丸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中药物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从丸剂自动化生产角度考察郑氏大力丸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并建立熟地黄和人参专属性强、简便的薄层鉴别方法。结果:郑氏大力丸的生产工艺为:在出条口直径5mm,推料速度与切丸速度500r/min的条件下,以纯化水为粘合剂制成含水量28.6%的软材后进行制丸;郑氏大力丸中熟地黄、人参薄层鉴别方法重现性良好。结论:郑氏大力丸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标准良好,可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7.
目的:研究红藤瘀痛洗药经皮肤给药的毒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家兔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及皮肤刺激性实验,选用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实验,观察红藤瘀痛洗药的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反应及皮肤刺激性、过敏性。结果:红藤瘀痛洗药高剂量、正常剂量对完整及破损家兔皮肤均未见急性毒性反应;红藤瘀痛洗药高剂量、正常剂量对家兔皮肤均未见刺激反应;红藤瘀痛洗药对豚鼠皮肤未见过敏反应。结论:红藤瘀痛洗药经皮肤给药无明显的毒性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8.
以2008年10月太湖实测数据为基础,用改进的指数函数和线性法拟合非色素颗粒物吸收和浮游植物色素吸收,根据二者的加和关系,建立总悬浮颗粒物吸收分解模型,依据参量的不同,分别构建了两个分解模型(Mod-4和Mod-5),两者都可以较好的分解出太湖水体浮游植物色素吸收和非色素颗粒物吸收,但Mod-5的拟合精度稍高于Mod-4.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太湖区域生物光学模型,精确反演水质参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9.
安成邦  陈发虎 《湖泊科学》2009,21(3):329-334
综述了亚洲中部干旱区湖泊研究的古气候记录.发现湖泊记录的全新世有效湿度在大框架上具有一致性变化.据此,选择了其中年代可靠、代用指标湿度意义明确、时间分辨率较高的8个地点的记录,半定量地集成了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期间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亚洲内陆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较清晰的阶段性变化,大约8cal kaBP以前的早全新世气候干旱,8-4cal kaBP的中全新世气候湿润,从距今5-6cal kaBP以来湿润程度逐步降低到晚全新世,但晚全新世比早全新世湿润.内陆干旱区的全新世湿度变化框架与最新获得的亚洲季风变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论出,北大西洋海洋表面的温度变化可能是中东亚干旱区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10.
太湖沿岸水体CDOM吸收光谱特性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光谱特性研究对于水色定量遥感反演具有重要作用.通过2007年6月10日至6月18日太湖沿岸68个CDOM吸收光谱曲线和水质参数实测数据,分析了CDOM吸收光谱曲线特征以及ag(440)、Sg值及其相关关系等,结果表明:太湖沿岸水体CDOM吸收光谱曲线表现为两种类型,贡湖湾CDOM吸收系数明显高于太湖其他沿岸水域,ag(440)最高值即出现在贡湖湾;同时,梅梁湾、贡湖湾、镇湖湾、光富湾等ag(440)高于沿岸水体平均值,而南部3个湖湾皆低于平均值.另外,贡湖湾Sg值较小,且与ag(440)呈现出较好的关系;而沿岸其它水体Sg值与ag(440)虽然呈现负相关,但关系不明显.这对于了解太湖水体CDOM特件以及定量反演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