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蛇毒是一类组成复杂的动物毒,对人畜有致命的威胁。但蛇毒中含有多种毒素、酶和非酶的蛋白质、多肽等,也是一种供生理、生化研究及临床应用的宝贵资源。 青环海蛇是我国北部湾一种产量较多、毒性较大的海蛇。它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及澳大利亚沿海等处,在我国山东、广东、福建沿海一带也有发现,但以广西沿海较多。  相似文献   
122.
裂缝脉体中蕴藏着天然裂缝演化与古流体充注活动等重要信息,对于深层页岩气保存条件也有指示意义.针对泸州区块龙马溪组深层页岩裂缝脉体,综合运用光学薄片、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及微区原位等分析手段,分析了裂缝脉体的发育特征,研究了成脉流体活动及其成岩环境演化,探讨了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发现,深层页岩裂缝脉体主要为石英与白云石或方解石组成的复合脉体,不同矿物之间表现出较复杂的切割关系,盐水包裹体与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大量发育,且裂缝脉体主要形成于还原性环境.整体看来,构造抬升背景下,深层页岩裂缝开始形成且处于不断开启或闭合过程,3期不同性质的古流体多次充注胶结,较封闭的成岩体系对深层页岩气的保存有利.   相似文献   
123.
岩爆是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硬质岩体存储的弹性应变能突然、迅速释放的动态过程。我国西南山区正在建设或拟建大量深埋长大隧道,勘察阶段岩爆的准确预测对有效设计和控制投资十分重要。从隧道工程勘察阶段线路比选与设计需求出发,针对隧道勘查期岩爆灾害预测指标获取难、预测精度低的问题,以该阶段岩爆预测指标的易获取性为前提,利用贝叶斯网络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性来反映岩爆烈度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基于473组岩爆灾害案例,采用4个预测指标(地应力、地质构造、围岩级别和岩石强度)来构建岩爆烈度朴素贝叶斯概率分级预测模型,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确定模型预测精度达84.47%。将该模型应用于雅安—叶城高速公路跑马山1号隧道岩爆段落,预测结果显示:28次岩爆预测中有24次正确、4次错误,准确率高达85.71%;其中2组错误预测中,现场判别为轻微-中等岩爆,而本文模型预测为轻微岩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南山区深埋长大硬岩隧道勘察设计期岩爆灾害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4.
为研究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动态力学性能及能量损伤演化过程,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对尾砂胶结充填体进行了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充填体的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抗压强度增强因子随应变率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增规律,且水泥含量越低的充填体应变率效应更显著;充填体的峰前能耗量密度、峰后能耗量密度、单位体积应变能及总能耗量密度随应变率的增加均呈指数函数递增规律,且动态抗压强度与峰后耗散能密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冲击载荷作用下,充填体变形破坏主要经历了线弹性变形、屈服破坏及峰后破裂这3个阶段;在充填体的线弹性变形及屈服破坏阶段,能量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储存在试样内部,而在峰后破裂阶段,能量以耗散能释放为主;冲击加载下,充填体的受荷能量损伤演化过程划分为损伤稳定发展阶段、损伤加速阶段及损伤破坏阶段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引入职业生涯管理等概念,结合陕西省气象台等气象部门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其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气象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6.
南秦岭构造带发育大规模早中生代花岗质岩体群,它们是研究源区组成和转熔矿物的选择性带入(PAE)对酸性侵入岩成分变化影响的理想对象。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宁陕花岗质岩体群可划分为2个期次:早期以懒板凳岩体(二长花岗岩)为代表,形成时代约为223~220Ma,对应于同碰撞阶段;晚期以胭脂坝和老城岩体(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代表,形成时代约为211~196Ma,对应于后碰撞阶段。所有花岗质岩石样品具有SiO2含量变化大且相对含量高的特点(SiO2>68%),同时Cr、Ni含量较低,这些特征指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未经历明显的壳幔混合作用。在F-An-Or图解中,宁陕花岗岩样品沿着岩浆分离结晶趋势线分布,且它们的Sr-Nd同位素(87Sr/86Sr(t)=0.705348~0.705483;εNdt)值为-4.5~-4.7)组成较为均一,暗示其经历的同化混染作用较轻微。此外,元素协变图表明,宁陕花岗岩经历了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的分离结晶。通过对比宁陕花岗岩与各种无水实验熔体,本文推测宁陕花岗岩的源区主要为杂砂岩和砂屑岩,而非玄武质地壳岩石。深成岩体的εHft)值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表明其源区主要为中元古代地壳。主、微量元素(如Ti、Ca)与镁铁指数(摩尔Fe+Mg)的协变演化进一步表明,宁陕花岗岩是由含黑云母的砂屑岩(或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并伴随有单斜辉石、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转熔矿物组合的选择性带入。  相似文献   
127.
基于无人机的滑坡地形快速重建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滑坡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化调查评价可以为滑坡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无人机航摄系统以其机动灵活、响应迅速等特点,日益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的可靠手段。以册亨平庆组滑坡为例,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滑坡的调查中,总结出一套基于轻型无人机航摄技术的边坡快速调查与定量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多种软件建立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使用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然后对滑坡变形机制进行分析,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Global mapper、Pix4Dmapper、Rhinoceros等软件对无人机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具有简便、快捷、可靠的特点;(2)以无人机航摄为核心的滑坡调查评价,能将传统地质的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定量分析有效结合,为后续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依据及数据支撑;(3)册亨平庆组滑坡是在降雨条件下由坡体自重应力作用引发的蠕滑-拉裂式滑坡,调查时滑坡已启动,地面裂缝有加速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8.
季节性积雪区不同遮挡条件下深霜发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为研究区,在2009~2010年冬季观测期利用体视显微镜(XTZ-E)及拍照设备和雪特性分析仪(Snow Fork),对3种遮挡条件的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和树下(90%遮挡)的积雪深霜进行连续观测,比较和分析西北季节性积雪区不同遮挡条件下的深霜发育特征。研究表明:1)深霜发育主要受温度制约,其次是温度梯度。由不同遮挡条件引起积雪累积和太阳辐射差异而导致雪深不同,从而形成的温度环境差异,是深霜发育差异的根本原因。2)深霜发育厚度与雪深呈正相关关系,有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树下(90%遮挡),融雪期深霜的消减速率为树下>开阔地>树缘。3)深霜冰晶粒径呈先减小(稳定累积期-过渡期)再增大(-融雪期)的变化,积雪稳定累积期后,深霜粒径开阔地>树缘>树下。4)2009~2010年冬季雪深大,因而圆角深霜(DHxr)和圆角刻面冰晶(FCxr)在深霜中发育最多,二者共占70%~80%。开阔地易发育杯型深霜(DHcp),树缘和树下则易发育柱状条纹深霜(DHla)、棱柱状深霜(DHpr)和刻面冰晶(FCso)。深霜中胶结态冰晶约占10%~30%,其比例在开阔地深霜中递减,而在树缘和树下处递增。  相似文献   
129.
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且类型复杂,严重威胁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分析次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并用于减灾防灾,急需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对现场调查获取的大量地质灾害数据进行管理。以信息建模理论为指导,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并结合GIS空间数据模型分析,以建立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及实现海量地灾信息综合管理为目的,研发了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信息综合管理系统(WIMS)。利用GIS的强大空间图形管理能力、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开发等技术,以发布图形服务与数据服务的方式实现地质灾害数据共享,解决了空间数据编辑及提升地图访问速度的关键技术问题。该系统不仅能够为灾害管理部门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认识地质灾害的公共平台,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相似文献   
130.
弹性地基梁理论在锚索抗滑桩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锚索抗滑桩的内力计算通常未考虑滑面以上桩身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将滑面以上桩身按一般静力结构或有限次超静定结构计算的现状。本文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考虑锚索与桩的变形协调,将初参数法运用到锚索抗滑桩的计算中,通过选取合理的初参数作为未知量,得到了锚索拉力以及桩身内力的计算过程。并结合皖南地区某处产生滑移弯曲变形的顺层滑坡治理工程进行了分析,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相比,本方法所得内力值较大,偏于安全,桩身内力分布规律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