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在豫东晚更新世地层中发现了广盐性海相介形类Sinocytheridea(中华美花介),提示我国东部第四纪的海侵不仅影响到江苏省微山湖西,而且影响到更靠西的豫东地区。本文除对该属化石在豫东的分布及其共生组合作一报道外,还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3.
114.
利用19612015年陕西省7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分析及Mann 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量、降水日数,还是降水强度,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且随着降水级别的逐级增加,地区分布差异逐渐增大;整体上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降水日数的下降趋势均非常显著,全省年均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达到了-3.83天·10a-1,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降水强度的增加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每10 a全省年均降水强度增加0.15 mm·d-1;陕西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春秋两季小雨及中雨的减少上,小雨降水强度在夏、秋两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5和0.04 mm·d-1·10a-1,其上升趋势分别通过了0.01和0.1的显著性检验,这是年均降水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陕西年均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自1984年出现了突变性下降,而降水强度的突变则出现在2004年,之后一直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5.
采用RANSAC算法剔除观测数据中的离群值,再使用线性内插法进行补全,利用整体投影计算的思想提取两点间的相对重力值,并对其精度和标准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动态重力观测的残差最大值为4.641 μGal,重复性标准差最大值为4.384 μGal,均优于5 μGal。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精度的重力观测数据,为在复杂环境下获取相对重力值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6.
昆明站流动VLBI观测数据处理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自行研制的流动VLBI首次长距离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初步结果,并对流动VLBI今后的观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7.
1∶5万区域地质调查表明,四合屯—上园地区的珍稀化石沉积层为同一时期的陆相湖泊沉积物,相当于义县组的中部层位。该湖泊早期发育在李八郎沟—四合屯—黄半吉沟一带,中晚期沉积中心向东北部迁移,水体面积逐渐扩大,最终到达上园一带。在湖泊的扩展及演化过程中,常伴随有火山活动,在四合屯一带就发现了湖相枕状熔岩。珍稀化石沉积层之下发育四套旋回性非常明显的爆发—沉积相、爆发相和溢流相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石组合。在沉积层的上部,出现一套酸性的火山爆发物。该沉积层形成之后,区内出现一期广泛的基性火山岩活动。在不同地域,火山—沉积岩石组合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受制于古地貌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本文提出的干沙地表层的模式可用以预估干沙地表层向上水流通量,即干沙地表层的蒸发率。在表层温度梯度不太大的情况下,它将不受温度梯度的影响(Kobayashi 等1987)。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试验。虽然盛夏晴天野外沙地的温度梯度可达5k/cm,但我们在试验中只达到3k/cm,然而至少在目前的试验条件下,上述预估结果是可以信赖的。因此,这一模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估算干沙地表层蒸发率的方法,只要知道干沙地表层的温度和含水量及其表层厚度即可。沙丘地带除了在灌溉或降雨之后的较短时期外,其地表层总是干燥的。所以,这种方法在调查、研究沙质地里水分收支时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