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北山—南戈壁海西—印支造山带内发现位移至少120km—180km的侏罗纪逆冲推覆体。推覆体走向E—W,长1200km以上,将中元古界白云灰岩推覆在新元古界至下—中侏罗统岩层之上。据断层面上的擦痕、沟槽、纤维线理、近断层拖褶曲、褶皱倒向和上盘叠瓦断层等运动学标志表明,西部北山地区上盘向北运动,而东部南戈壁地区相对于东侧向南运动。推测两大推覆断层带(北山推覆体和南戈壁推覆体)被一大型撕裂断层(弱水断层)所分割。主冲断层后期变形为一系列E—W背形和向形构造,侵蚀作用使这些推覆体分割成许多位于主断层向形构造部位的飞来峰。推覆事件之后,因伸展事件形成的亚干变质核部杂岩,其Ar40_Ar39坪年龄为155.1±10Ma,Rb—Sr等时年龄为153±6.2Ma。推覆体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远晚于本区以前报导的大洋闭合时代),本文作为陆内变形期。侏罗纪特提斯海的闭合或特提斯碰撞前,亚洲南部活动大陆边缘后侧的岛弧后撤变形或蒙古—鄂霍茨克大洋的闭合可能与此陆内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前坑探工程的手掘比重,约占总数60%左右。手掘坑道的通风问题,普遍采用自然通风、火炉通风和人工通风(手摇通风机、脚踏通风机)等。不仅通风时间长,效率低,而且井下工作条件比较恶劣。人工通风比自然通风效果有些提高,但劳动强度大,风压低,风量小,满足不了五十米以上坑道通风的要求。因此通风问题是手掘坑道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本区早泥盆世旱山微大陆与塔里木板块的北山地体间发生对接,原洋区变为残留滨浅海区。中泥盆世该区形成中央断块山,相应南带的断陷山间洼地内形成陆相磨拉石堆积,北带与南蒙古洋毗邻,形成陆缘滨浅海火山-磨拉石沉积。经计算,中带造山隆起侵蚀速率为0.154mm/a。晚泥盆世火山岩显示弱碱性和深熔岩浆喷溢特点,表明陆壳演化尚未达到完全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34.
拉鸡山构造带东西长逾650km,展布于由元古宇组成的结晶地块内部,是一条早古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的构造带。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拉鸡山进行大地构造学、岩石学研究。作者曾在拉鸡山从事多年野外调查工作,研究认为该地区无论在区域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变形学还是在大地构造演化方面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皆具典型的裂谷带特征。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陆内多阶段造山过程,而为后期多阶段抬升的构造窗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5.
科尔沁沙质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科尔沁沙质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动态的研究分析表明:(1)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出与降雨量同步的季节动态,即6月份较5月份有所减少,7月份增至最多,7月份以后微生物数量逐渐下降,真菌则表现出从5月份到8月份一直增加,9月份开始回落;(2)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差异.细菌和放线菌的垂直分布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少的趋势,真菌数量表层最高,20 cm以下变化不够规律;(3)土壤微生物的层化比率均大于2(5月份放线菌除外);(4)不同土壤生态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相同因子对不同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也不相同.细菌受水分影响较大,真菌与地温的变化趋势相近,放线菌与水热条件的共同作用有关.土壤养分(有机碳和全氮)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6.
科尔沁沙地水域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以奈曼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的奈曼旗近30 a来土地利用/覆被信息中水域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时空组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研究区(8 135.15 km2)1975-1985年水体与湿地斑块的类型面积和数量增加,形状趋于复杂;1985-2005年斑块类型面积和数量大幅减少,形状趋于简单;中尺度研究区(892.74 km2)水体与湿地斑块的类型面积在波动中减小,湿地斑块数量减少和形状简单化的转折期相对较短且滞后于水体。小尺度研究区(110.42 km2)集中了人畜以及上游活动的干扰,水体与湿地斑块仅在个别时期出现,难以连续存在。在各尺度研究区内,河漫滩斑块类型面积变化趋势各异,数量和形状复杂程度都相对稳定;且随着研究区增大形状更加不规则。水域类型的景观格局虽然在不同时空上的动态过程存在差异性,但其发展方向具有相同趋势,发展过程受到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7.
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为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土壤多功能性(soil multifunctionality,SMF)是衡量土壤系统提供多种功能的综合指标,对评估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目前SMF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研究对象多为农田生态系统,对于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较少。此外,对草原生态系统SMF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以及全球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SMF影响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因此,本文从SMF的概念和内涵、量化指标及方法、植物和土壤微生物与SMF的关系、全球变化对SMF的影响以及SMF的空间变异性5个方面论述SMF的研究进展,梳理了草原生态系统SMF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1)统一规整SMF量化体系;(2)SMF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转换机制;(3)不同类型草原生态系统SMF驱动机制;(4)土地利用变化、降水增加、气候变暖和氮沉降等全球变化交互作用对SMF的影响;(5)地上植物功能与SMF的联系和互馈机制;(6)根系功能性状对SMF的影响和植物在不同组织水平对SMF的贡献;...  相似文献   
38.
本刊讯 2月27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2014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平安建设暨信访稳定工作视频会议。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盛国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39.
嫦娥工程获得了大量月球探测数据。针对让公众用户通过网络获取月球信息,更好了解月球知识的需求,地面应用系统提出了建立基于WebGIS的月球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三维月球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开发WebGIS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技术,重点阐述了月球空间数据模型和三维场景可视化渲染等三维GIS可视化关键技术,为建立我国的三维月球可视化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