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617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本文介绍了2003年8月在云南丽江举行的“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2003年综合性学术年会”上的各位学者、专家在大地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报告,概述了大地测量的发展动向,并希望能为从事大地测量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12.
南极长城站区寒冻风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南极长城站区寒冻风化速率的观测和分析,结合气温等因素的变化,讨论了该区寒冻风化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夏季风化速率为冬季的36-7.5倍;海拔较高的地方风化速率比海拔低的高1.28-3.35倍;壁朝向东、东南的风化强度比朝向北、北西的大2.6-16倍。低温年份的风化速度仅有高温年份的7.2%-16.6%,与世界其它冰缘区的风化速率对比,本区寒冻风化速率属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13.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岩溶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并参照洞穴次生方解石的年代资料和有关文献,指出青藏高原目前所见到的岩溶地貌主要是第三纪古岩溶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形成的。更新世间冰期至少在高原南部,湿热型岩溶地貌过程得以延续;更新世冰期在灰岩山地冰川槽谷的边缘,冰川融水作用亦可发育小型洞穴。现代灰岩表面一些深度在十数cm以下的平行溶沟则形成于全新世。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溶地貌经历了一个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的三维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14.
施甸5.9级地震场地与震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施甸5.9级地震震源浅导致了其震害偏重,而特殊的场地条件则导致许多烈度异常区(点)的产生。概述了施甸县历史地震的情况,介绍了旋甸5.9级地震震区自然根貌和场地特征,以近百年现场调查点资料为基础,将影响震害的四种主要因素,按其对震害影响程度的轻重分类,分析了该次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与异常区的场地特征,结果表明,在影响震害的诸多场地因素中,以地基土特性的影响最重。  相似文献   
915.
中尼公路泥石流的分布规律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达756km的中尼公路上,分布有泥石流842处,其中坡面型的泥石流368处,沟谷型的泥石流474处。迷些泥石流给我国的国防、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综合泥石流的分布规律,该线路上的泥石流可概括为3个区、5个段。全线不同水动力条件的泥石流类型有雨洪、冰雪消融、冰湖溃决和融冻型,其中雨洪型分布最广。全线不同性质的泥石流有水石流、稀性、稀偏粘性和粘性,其中稀性及稀偏粘性泥石流居多。 沿线分布的尼石流规模,除个别冰种类泥石流外,普遍偏小,其发生发展具有周期性演化的特点。在泥石流的活动状况及危害特征方面,该路段的泥石流表现为成群暴发,量小频高、量大频低,活动集中与偶发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16.
早-中二叠世地层在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分布广泛.上二叠统分布比较零星,以陆相沉积为主,有限有化石证据的海相上二叠统仅见于喀喇昆仑的甜水海-麻扎一线以南地区[1].……  相似文献   
917.
大兴安岭北部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区内13处岩金矿床(点)均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金矿床(点)具有NE成带,NW成行的分布特征。EW、SN和NE向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多组断裂的交汇处是矿化的有利部位。根据区域成矿特点及成矿条件可划分出3种矿床类型,即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隐爆角砾岩型。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有部分地壳物质的加入;成矿溶液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温度为200-300℃,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18.
利用过河斜硐地下水以及坝区别处水样的环境同位素测试结果,依据不同高程大气降雨的环境同位素组成不同的性质,结合斜硐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查明了斜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相似文献   
919.
拱王山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及其环境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化壳的化学,粘粒矿物及磁化率等实验分析表明,云南东川拱王 山地区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红土化程度较低,处于Ca,Mg淋失阶段的后期或SiO2淋失,Fe,Mn富积的早期,该地区风化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现代环境的不相容性,它们是在古风化壳基础上发育的继承性风化壳,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前剥蚀面上,风化壳红土化程度的差异。是不同时期风化作用的产物,除山顶残留古夷平面上的风化壳之外,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特片。  相似文献   
920.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性质、发育时代和环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藏高原目前多处所见岩溶地貌主要属第三纪古岩溶之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而出露于地表的,风化壳红土和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等古岩溶相关沉积也多以残留形态出露在已经发生解体的高原主夷平面的南和东南缘,风化壳红土中所含粘粒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和Fe2O3;粘土矿物多属“伊利石-高岭石”型组合,少数样品属“高岭石-伊利石”型组合,据硅酸系数和粘土矿物组合判断,古岩溶风化壳红土的发育阶段处在化学风化的初期,但由于目前所见红土仅反映当时风化壳剖面根部的化学风化状况,故其较弱的风化指数仍能间接指示古岩溶发育时期湿热的地表环境,扫描电镜观测结果亦表明,风化壳红土中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以化学溶蚀形成的为主,机械侵蚀形成的为辅,反映了高原风化壳红土垢长期残留特征,对应风化壳发育时期的湿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