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3篇 |
免费 | 169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篇 |
大气科学 | 83篇 |
地球物理 | 226篇 |
地质学 | 620篇 |
海洋学 | 100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66篇 |
自然地理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成矿过程中的有机质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滇中砂岩铜矿床宏观地质特征和微观分析数据,本文探讨了有机质参与成矿过程的事实及其在成岩成矿各阶段中的作用。在矿源层形成中,有机质以物理吸附为主;在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以硫酸盐还原细菌还原作用和有机质分解产生的H2S等为特征;而在改造成矿作用过程中,则主要表现为残存的有机质热降解产生的CH4等还原性气体对SO4=的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43.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间断”的,不稳定的传承方式。位于中国地貌大势之低台阶上的汶泗流域,属自下古生代以来就十分稳定的剥蚀区,这些自然条件造成了汶泗流域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叠置型,考古文化在时空上,很少随着时间做空间上的改变,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空间稳定不动,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连续”、稳定的传承方式。两个流域的对比研究说明,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条件,可以造成考古文化演替与传承模式的区域分异。 相似文献
44.
45.
中国南方砂(页)岩铜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南方著名的滇中和会理盆地砂页岩铜矿床宏观地质特征和硫同位素分析数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南方砂页岩铜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首次用筛分模式、分馏效应对硫同位素总体进行筛分,结果表明硫主要有三个来源:有机质分解或还原硫酸盐,占11.3%,地上水,占42.5%,热卤水,占46.2%,本研究为该类型矿床的成因,成矿地球化学环境及指导区域找矿勘探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
47.
针对光纤EFPI传感器通常尺寸很小,而断层尺寸相对较大,导致光纤EFPI传感器在待测断层处安装不便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断层测量的光纤外腔型法布里-珀罗位移传感器.两根陶瓷插芯从陶瓷套管的两端插入构成EFPI结构,通过使用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增大了光纤EFPI位移传感器的尺寸;并且金属外管的两端采用O型圈密封,因此该EFPI位移传感器能够防水防尘.为了消除温度对EFPI位移传感器的影响,两根金属内管采用了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在结构上进行温度补偿.在温度连续变化的环境下,对腔长为718.39 m的EFPI位移传感器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经过温度补偿设计后,位移传感器的温度系数由0.14 μm/℃下降到了-0.04 μm/℃,并呈现过补偿. 相似文献
48.
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塔北英买32潜山区发育一类特殊的潜山油藏类型——碳酸盐岩-砂岩复合潜山油藏。文章通过对部分复合潜山油藏的描述和英买32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的分析,指出沿潜山面发生的多期削蚀、超覆作用是形成复合潜山的根本原因,加里东中晚期、海西-印支期两次大型不整合的发育是形成复合潜山的基础。根据地层削蚀、超覆作用的不同,将复合潜山分为削蚀型和超覆型2类。根据砂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关系的不同,2类复合潜山又分别可划分为3种模式:削蚀型潜山可分为覆盖式、尖灭式、断堑式;超覆型潜山可分为覆盖式、尖灭式、沟谷式。塔北地区复合潜山普遍发育,加强储层顶面刻画,落实复合潜山圈闭,是实现滚动扩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9.
利用1951~2016年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极涡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极涡和南亚高压在夏、秋、冬季周期变化的时间尺度基本一致,夏季为准9a尺度变化,秋季为准8a尺度变化,冬季为准4a尺度变化;极涡和南亚高压的相关性在夏季最强,在春季最弱,其同期变化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基于葵花8卫星的上海市夏季对流初生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Mecikalski et al(2010a;2010b)提出的基于GOES系列卫星的对流初生预报方法,针对上海市夏季对流天气特征建立了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静止气象卫星数据的上海市对流初生判识及预报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上海市的一次对流初生个例进行了分析,并对2016年7-8月的12次对流初生事件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方法提取的各个指标能够很好地体现对流初生过程中云团的发展变化特征并能剔除掉成熟对流云团边缘像元的干扰;在12次对流初生事件中,成功地预报了其中的11次,预报时间较对流初生时间平均提前了约30 min,但是对于局地弱对流过程该方法仍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