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多尺度分割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震后倾斜摄影三维影像建筑物震害信息进行提取,获取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多种破坏信息。以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后倾斜摄影三维影像为例,依据三维影像建筑物顶面和墙体等进行样本的多尺度分割,样本分为完好建筑物面、破坏建筑物面、其它地物和背景等三类,选取211个100×100像素的样本集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采用训练后的模型提取灾区千古情风景区和漳扎镇小学的建筑物震害信息,并将提取结果与目视解译结果进行精度对比,结果显示:破坏建筑物面提取精度分别为65.5%和71.1%,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2.1%和84.1%,卡帕(Kappa)系数分别为68.7%和64.9%,表明该方法在倾斜摄影三维影像建筑物震害提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2.
53.
54.
以贺兰山岩画、云冈石窟等中常见的硅质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温变速率冻融后岩样进行称重、超声波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探究了冻融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随冻融温变速率的变化规律;根据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和微震特征,揭示了温变速率对冻融后岩石内部不同尺度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随着温变速率增加,岩样冻融后的微裂纹增多,颗粒间联结强度减弱,峰值强度、弹性模量降低,破坏应变及损伤参量De、Dv增大;(2)冻融岩石受载过程中,微裂纹具有“初始压密―扩展孕育―急速扩展”的演化特征,宏观裂纹演化过程可分为“匀速扩展-急速扩展”两个阶段,其中宏观裂纹的急速扩展阶段还呈现出“孕育-扩展-再孕育-再扩展”的波浪式发展特点;温变速率越大,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的微裂纹、宏观裂纹扩展越快,且更易于进入急速扩展阶段;当温变速率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微裂纹、宏观裂纹从加载开始即以较高速率扩展,直至岩样破坏;(3)微裂纹孕育阶段和加载全过程的声发射振铃相对增长速率,以及宏观裂纹匀速扩展阶段的相对时长、微震振铃相对增长速率均与损伤参量De、Dv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能够反映冻融循环对岩石的初始损伤作用;(4)冻胀力随温变速率增加而增大,导致不同温变速率冻融后岩样的初始损伤不同,这是引起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裂纹扩展、声震特性出现显著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5.
讨论Einstein参数、谐振子强度、权重跃迁矩的平方、线强及吸收系数等分子光谱多数的定义,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计算上层大气辐射提供了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我国历史上箭竹开花及王朗自然保护区箭竹生长气象条件的研究认为,箭竹开花多在冬暖夏凉的年份;箭竹的生长量可由气象因素的变化来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大熊猫提供一定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57.
58.
海上丝绸之路东起泉州,西至非洲和欧洲,横跨东南亚、南亚和东北非等地区,涉及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以及冈瓦纳构造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环境,导致了众多世界级矿床的形成。东南亚地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和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结合部位,经弧陆碰撞、陆陆碰撞形成了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铜金矿,红土型铝土矿,砂矿型锡矿,岩浆分异型镍矿和蒸发沉积型钾盐等优势矿产。伴随着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冈瓦纳大陆的裂解,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南亚地区先后形成斑岩型铜矿、岩浆型铬铁矿、BIF型铁矿、红土型、同生沉积变质型锰矿等矿产,东北非地区形成了VMS型铜金矿、造山型金矿、沉积型钾盐等优势矿产,西非克拉通形成了造山带型金矿、BIF型铁矿、红土型铝土矿和沉积型锰矿等优势矿产。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优势矿产资源具有矿床规模大、品位高、分布集中等特点,与我国的矿产资源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可以很好的服务"一路一带"建设,推动沿线国家矿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9.
毛乌素沙地固沙造林针叶树种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樟子松、油松等五种针叶树种在毛乌素沙地进行栽植试验,通过对成活率与保存率、生长量、蓄积量、抗逆性等14年的观测,从单项及多指标综合选优及排序,确立樟子松为毛乌素沙地针叶树造林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