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209篇
地质学   594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针对扬子西缘峨边群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峨边群玄武岩形成年龄为1 018.7 Ma±4.8 Ma(MSWD=1.19),与石棉SSZ型蛇绿岩、会理辉绿岩-花岗岩及昆阳群安山质凝灰岩时代吻合。其w(SiO_2)在44.03%~48.75%之间,高w(TiO_2)(2.26%~2.71%),w(Na_2O)为3.04%~3.96%,w(Al_2O_3)=15.28%~16.40%,w(K_2O)=1.09%~2.51%,w(MgO)相对稳定(3.22%~4.9%),Mg~#为33.1~38.4,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ΣREE=292.98×10~(-6)~334.44×10~(-6),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La/Yb)_N=14.41~12.62),无明显Eu异常(Eu/Eu~*=0.98~1.06),稀土配分模式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相对富集LILE(如Rb,Ba,Th),没有明显的Nb和Ta异常,具有高的Ti/Yb(5 814~7 123)和Zr/Yb(192~219)比值,显示典型的OIB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峨边群玄武岩可能来自于地幔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岩芯观察并综合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物性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成岩作用、成岩矿物等进行了研究。根据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成岩矿物组合特征等,将研究区成岩相定性划分为不稳定组分溶蚀相、黏土矿物充填相、碳酸盐胶结相以及压实致密相四类。通过常规测井中对成岩相具有较高灵敏的伽马、密度、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孔隙度、电阻率的测井曲线分析,利用密度-伽马交会图法进一步对四类成岩相进行定量划分,并建立研究区成岩相的测井定量识别标准。以华池地区城96井为例,其单井纵向的成岩相测井定量识别划分结果与取样点薄片鉴定结果、试油结论和物性分析等均具有良好的对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成岩相测井定量表征方法的研究,为后期致密油储层综合评价以及有利发育区带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3.
旬阳烂木沟地区处于南秦岭造山带金及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该区下志留统经过多年的金矿勘查,找矿取得了一定突破,发现并探明了烂木沟金矿床。以往对烂木沟地区以西成矿带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的研究较多、观点各异,但对烂木沟地区金矿的相关研究报道甚少,为解决该区今后找矿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在分析研究近年来烂木沟地区金矿勘查资料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现代造山带理论,对金成矿区域构造背景、矿区地层、岩石、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粗浅研究,指出下志留统第二岩性段黑色岩系是烂木沟地区金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南秦岭印支—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使巨型推覆断裂带之间的构造岩片发生大规模基底滑脱、逆冲推覆作用,是烂木沟地区金矿形成的动力学来源;黑虎庙韧性剪切带是烂木沟地区金富集成矿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糜棱状石英黑云母片岩叠加黑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蚀变是该韧性剪切带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994.
扬子西缘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形成时代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澄江组底部发育一套玄武岩,其形成时代一直未能准确限定。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武定罗茨地区澄江组底部玄武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最年轻一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04±6 Ma(MSWD=0.40),可以代表澄江组玄武岩的形成时代,从而进一步确定澄江组底界年龄为800 Ma左右。武定罗茨地区澄江组底部玄武岩显示低Si O2,高(K2O+Na2O)、Ti O2和Al2O3的特点,具有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的性质。结合区域相关研究资料,认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一个自~800 Ma持续至725 Ma的幕式双峰式岩浆岩带,而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和苏雄组火山岩均为~800 Ma双峰式岩浆活动的产物,并推测该双峰式岩浆岩带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此外,玄武岩中捕获的锆石年龄信息指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2.5 Ga、1.8~1.6 Ga及1.0 Ga等数期重要的区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995.
位于中低纬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是第四纪高原隆升和冰期气候叠加的产物,与高纬多年冻土相比,具有厚度薄和不稳定的特点,对全球变化反应敏感.因此,评价冰期-间冰期多年冻土扩张-收缩过程和其范围重建,是研究高原环境变化的重要工作.本文依据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温度数据和《中国冰川冻土沙漠图》,对青藏高原现代大片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高山多年冻土分布进行恢复.依据来自冰川、冰缘和湖泊等证据,采用末次盛冰期气温较现代低7℃,全新世大暖期气温较现代高4℃,进行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多年冻土分布重建.重建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多年冻土扩张明显,面积约为现代冻土面积的195%;末次盛冰期大片多年冻土几乎覆盖整个高原,岛状多年冻土向东扩张明显,向西范围逐渐收缩变窄,高山多年冻土在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地区扩张明显.全新世大暖期多年冻土明显收缩,面积是现代多年冻土的73%;大片多年冻土收缩幅度较小,岛状多年冻土在高原东南部收缩明显,高山多年冻土在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等高海拔山地发育.  相似文献   
996.
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东部的程海断裂带,产出有一系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以区内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分水岭、小龙潭和笔架山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化类型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程海断裂带各矿化类型取得的最新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矿床多产出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构造破碎带型3种原生矿化类型,与富碱岩浆相关,继承性特征明显。Pb、S、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从斑岩型→接触交代型→构造破碎带型,成矿物源从幔源→壳幔混合,幔源为主→壳幔混合,壳源为主逐渐过渡,矿化剂硫从幔源硫向壳幔混合硫过渡,成矿流体从单一岩浆水向岩浆水大气水混合转变,成矿温度、盐度从高温、中高盐度→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低盐度变化,总体表现典型斑岩成矿系统特征。最后,综合以上成果建立了成矿模式,有望为寻找相似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7.
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保护现状及保护空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类型、湿地植被和鸟类生境分布情况及湿地保护体系现状,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初步构建了合理保护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的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长江中游生态区已建立了各级不同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共78个,使大约33.6%的湿地面积受到了保护:但仍有3种湿地型和2种自然湿地植被没有纳入保...  相似文献   
998.
拱王山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及其环境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化壳的化学,粘粒矿物及磁化率等实验分析表明,云南东川拱王 山地区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红土化程度较低,处于Ca,Mg淋失阶段的后期或SiO2淋失,Fe,Mn富积的早期,该地区风化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现代环境的不相容性,它们是在古风化壳基础上发育的继承性风化壳,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前剥蚀面上,风化壳红土化程度的差异。是不同时期风化作用的产物,除山顶残留古夷平面上的风化壳之外,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特片。  相似文献   
999.
拱王山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及其环境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化壳的化学、粘粒矿物及磁化率等实验分析表明 ,云南东川拱王山地区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红土化程度较低 ,处于Ca、Mg淋失阶段的后期或SiO2 淋失、Fe、Mn富积的早期。该地区风化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现代环境的不相容性。它们是在古风化壳基础上发育的继承性风化壳。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前剥蚀面上 ,风化壳红土化程度的差异 ,是不同时期风化作用的产物。除山顶残留古夷平面上的风化壳之外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 ,这一现象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气候变暖下四川气候响应及对紫茎泽兰入侵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貌复杂,是一个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农业大省,山地和丘陵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0%。适宜的气候和广阔的农耕土地适宜于农耕,也为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生境。在四川主要农区的川西南山地和四川盆地,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种以紫茎泽兰为代表的入侵性有毒杂草,通过大陆间外来物种的交换和迁徙,先由经云南侵入到攀西与之接壤处,继而快速扩散蔓延,在适宜的气候生态环境下,经短短的20多年时间形成了漫山遍野多处密集成片的单一优势群落,泛滥成灾。随着气候变暖波动变化的加快,紫茎泽兰在进入四川新环境的过程中,自身适应能力在增强,其强大的生长繁殖能力,几乎没有天敌和竞争对手能与之抗争构成制衡。进入21世纪以来,大举犯境四川盆地,大有横行霸道扩张之态势。关注气候变化与紫茎泽兰入侵发展危害的严峻形势,不仅是一个学术难题,更是关系到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人类生活等国计民生安全的社会管理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