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白洋淀漂浮植物对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白洋淀地区漂浮植物对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的影响,于植物生物量达到最高峰时的8月,获得了6个主要淀区的18条样带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和水深数据,对有或无漂浮植物对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地上生物量及二者与水深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漂浮植物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小于同等环境下无漂浮植物区,漂浮植物对沉水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水深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而对挺水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水深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2.
以云南省土地利用图为基本图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云南省国际大通道建设对山地景观格局的影响,选择了澜沧江流域中下游两个典型区公路段,通过计算不同缓冲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化研究公路建设对景观格局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道路修建直接导致景观格局改变,斑块数目、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分维数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道路建设对缓冲区200 m内的景观格局直接影响最大,200 m外的影响趋于缓和;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不同缓冲区变化不是很大;分析结果也表明,澜沧江中下游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和地貌差异也导致道路建设对景观格局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生长的影响,在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中分别选择典型的植物残体干扰斑块和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调查了其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并取样测定了土壤盐度、含水量、容重等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芦苇种群的密度、生物量等明显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芦苇的形态特征也明显优于未受干扰的自然群落。这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芦苇生长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植物残体干扰斑块中,土壤盐度、容重显著低于自然群落,说明植物残体干扰对黄河河口高潮滩盐沼芦苇的生长起到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缓解物理胁迫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4.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5.
黄淮海地区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黄淮海地区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介绍了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和生态安全调控研究对我国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总体方案。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一套集河流、湖沼、河口等湿地系统组分于一体的湿地系统层面上的湿地学理论,解决我国湿地研究面临的一系列基础科学问题,有效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建立不同目标下湿地系统整体调控模式,构建生态、社会和经济相互协调及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
湿地恢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113,自引:0,他引:113  
湿地恢复研究是当今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从湿地恢复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恢复与湿地恢复的基本内涵,简述了国内外湿地恢复研究的进展。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分析了湿地恢复了3个基本原则,即可行性原则、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美学原则。也阐述了湿地恢复的主要目标。从沼汉、河流及河缘湿地、湖泊出发,简述了湿地恢复的基本策略。文中还从生态、社会、经济相整合的角度剖析了湿地恢复的复合性问题。文章最后对湿地恢  相似文献   
27.
于2021年1月下旬,在珠江三角洲河网,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实地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咸潮入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河网水体中分布着72种浮游植物和21种浮游动物,硅藻和蓝藻为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轮虫类为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由海洋向陆地方向,珠江三角洲河网水体的盐度在不断减小,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在逐渐增大,从崖门水道到虎门水道,浮游植物群落和浮游动物群落的丰度、生物量都逐渐增大;咸潮入侵是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8.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泊的营养状态和营养循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于2012年5月和9月,对白洋淀台田沟渠水生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水生植物的营养盐特征及其与水体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台田沟渠共有水生植物14种,分别分布于台田内、外边缘及内部水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hiza)、水鳖(Hydracharis dub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lucens)营养盐含量相对较高,而轮藻(Chara sp.)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 yllum spicatum)营养盐含量较低;植物全氮含量分别与全碳含量、全磷含量显著相关.水体营养盐和光照是决定台田区水生植物营养盐特征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9.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其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50年来,由于三江平原太面积开荒,使得湿地面积缩小,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改变,湿地产品的不可持续开发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等,湿地退化和丧失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口压力的变化,文章提出了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了可持续性管理方案,并从生态,社会,经济指标出发,探讨了湿地可持续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
以纵向岭谷区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考虑地形等相关因子,利用GIS 图形叠加分析得到区域道路影响域的范围,进一步统计道路影响域面积与区域面积的比例,探寻道路对区域影响的空间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与道路密度、人口密度、村庄数目、生态承载力、平均海拔高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道路不同等级具有不 同的影响域范围,区域道路影响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由省会昆明逐渐向周边辐射减小,红河流域高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流域。在纵向岭谷区东部、北部、西南部部分地区道路影响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道路影响域比例与平均海拔高度不相关,与道路密度、人口密度、村庄数目、生态承载力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