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21.
以渝东南-黔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岩心及野外新鲜露头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划分页岩微纳米级孔隙类型,并对其发育程度和形态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结合页岩样品地球化学测试数据,明确页岩微观孔隙发育主控因素,试图建立微纳米级孔隙发育程度与主控因素定性或半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牛蹄塘组页岩微纳米级孔隙分为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3大类,包括7个亚类。有机质粒内孔结构特征为球状、细瓶颈状和墨水瓶状,无机孔主要为串珠状、球状和楔状,微裂缝呈四方开口的平行板状、夹板状。有机质粒内孔、矿物粒间孔和微裂缝为主要孔隙类型,且具有较好连通性,可作为页岩气赋存空间和渗流通道。页岩孔隙以中孔为主,其次为宏孔,孔隙直径分布范围主要在1~50 nm。比表面积主要由孔径≤5 nm孔隙所提供,页岩孔隙孔径越小,对比表面积贡献越大,越有利于页岩气吸附聚集,随着孔隙体积的增加,比表面积不断增加。有机碳含量是控制页岩微纳米级孔隙发育和比表面积的最重要内因,特别体现在对微孔和中孔发育的控制上;黏土矿物含量增加能增强页岩吸附能力,但对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主控作用不明显;脆性矿物含量主要控制宏孔发育,对页岩吸附的贡献可以忽略;热演化程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有机质孔隙的发育,微纳米孔隙体积随着成熟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对于高过成熟页岩,不同干酪根类型的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和比表面积大小次序为Ⅰ型>Ⅱ型>Ⅲ型。  相似文献   
622.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边坡最危险滑动面搜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用于连续数值优化问题的人工蜂群算法引入边坡稳定分析临界滑动面搜索领域。该方法模拟了蜂群的群体协作采蜜过程,具有自适应收敛的特点,克服了传统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为进一步改善其在复杂边坡搜索中的效果,将Hooke-Jeeves模式搜索操作引入人工蜂群算法,提出一种用于边坡临界滑动面搜索的模式搜索人工蜂群算法。对土石坝、海堤等4个实例边坡的计算结果表明,人工蜂群算法是一种简洁、高效的边坡临界滑动面搜索方法;对于复杂边坡,所提出算法具有更高的收敛精度和可靠性,为边坡稳定分析临界滑动面搜索和最小安全系数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全局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623.
绿豆和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对科尔沁沙地光照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比较科尔沁沙地大田种植的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和大豆(Glycine max)两种豆科作物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 的日变化;同时用便携式荧光仪(Handy-PEA)测定了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PSⅡ最初电子受体QA的库容(Sm)的日变化。两种作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均在08:00;且08:00后绿豆叶片Pn均大于大豆。气孔导度在全天进程中一直呈下降趋势;分析表明:10:00—14:00 Pn的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与大豆相比,光照强烈(>1 455 μmol·m-2·s -1)的时段(08:00—14:00),绿豆能够更有效地调控Ci、Gs、Fv/Fm和 Sm。另外,与7月下旬开花期研究结果相比,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发育期的不同,绿豆调节其光合适应对策:气孔调节能力增强,叶片对流经PSⅡ的电子传递的调控能力增强。因此,较高的适应强烈光照的能力和对环境条件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有利于绿豆在科尔沁沙地灌溉不便的雨养农田中进行广泛栽培。  相似文献   
624.
晚新近纪以来中国北方堆积的风成红粘土-黄土序列是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 在黄土高原北部的吴起地区存在一套湖相沉积物, 层位上介于第四纪黄土与晚新近纪红粘土之间, 但该古湖存在的具体时限尚不清楚. 我们利用岩石磁学及古地磁年代学方法并结合多种气候指标对代表“吴起古湖”的土佛寺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湖相沉积物中特征剩磁的载体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 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磁极性序列能很好地与国际地磁极性年表对比, 剖面起始于4.28 Ma B. P.左右, 湖相沉积层起始于3.0 Ma B. P.左右, 结束于1.2 Ma B. P.左右. 岩性、磁化率、粒度和沉积速率变化均反映出这一时期该地区环境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暖湿向冷干发展, 期间“吴起古湖”的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3.0~2.5 Ma B. P.为古湖形成时期, 水体相对较深; 2.50~2.05 Ma B. P.期间受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水明显变浅; 2.05~1.20 Ma B. P.时古湖中仍有一定量的水体存在, 但随后逐步缩小并最终消亡. 该地区气候条件在1.2 Ma B. P.左右的恶化是导致吴起古湖消亡的主要因素, 区域构造活动引起的北洛河溯源侵蚀并切穿湖盆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25.
SBAS技术在南京河西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及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快,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日趋明显。本文以2007-2011年16景日本ALOS PALSAR卫星升轨数据为例,采用SBAS技术分析了河西地区的沉降趋势,反演了研究区的地表形变场,并与水准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SBAS用于沉降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626.
在对深部开采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基于关键层理论建立三维深部开采模型,对走向长壁式开采地表移动进行分析,数值计算所得三维地表移动图形能够定量、直观描述地表移动,结果与概率积分法预测符合良好,实现对采煤-上覆岩土层破坏-地表沉陷全过程分析,是对煤矿开采沉陷可视化工作的重要补充。通过数值计算,总结了深部开采地表移动特点,并对比深部开采与浅部开采,分析地表影响半径及相关变形指标。分别对充分采动和非充分采动条件下概率积分法下沉系数进行计算,并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开采条件下,下沉系数均小于传统计算结果,基于浅部开采的经验下沉系数不再适合深部采动情况,得出下沉系数随深度增大而变小的结论,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7.
沙漠-黄土边界带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反应敏感。近10年来,榆林地区由于重视沙漠化的防治工作,沙漠化出现逆转态势,但是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水蚀荒漠化状况依然比较严重。应当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荒漠化是一个自然过程。荒漠化加速发展是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方式而诱发的。应当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28.
交会法测定水平位移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典型交会测量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精度分析 ,并利用某大坝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29.
630.
本文在简述胶东地区“焦家式”金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较详尽地列举了典型矿区的岩、矿石地球物理参数和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以及在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典型矿体上的物化探异常规律和特点,并就多年的找矿实践,总结出了寻找“焦家式”金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模式,提出了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的方法。并阐述了在金矿普,详查和勘探各个阶段中,如何充分发挥物化探方法的作用,以及各方法的工作配合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