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密井网和邻近露头资料,探讨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单元的层次划分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沉积构型模式。在冲积扇的扇根、扇中和扇缘各亚相带,进一步划分了3个级次的构型要素以表达其内的沉积复杂性。扇根亚相主要由主槽、片流带和漫洪带组成,其中,在主槽内主要发育槽流砾石(岩)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与泥石流沉积,在片流带内主要发育片流砂砾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在漫洪带主要发育漫洪砂体和漫洪细粒沉积,总体构型样式以广泛分布的砾石坝夹含流沟和漫洪沉积的“泛连通体”为特征;扇中亚相主要由辫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辫流带的主体构型要素为辫流水道(可细分为砂坝和沟道),总体构型样式为复合宽带状辫流水道砂体与漫流细粒沉积侧向相间、垂向互层为特征;扇缘亚相主要由径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径流带的主体构型要素为径流水道,总体构型样式以窄带状径流水道和漫流砂体镶嵌于漫流—湿地泥岩之中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和山1段为例,开展了低渗透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工作。以取心井压汞测试、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类型,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为4类,分析了各类微观孔隙结构的特征。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使得盒8段和山1段的储层孔隙结构非常复杂,造成本区储层特低渗透率的主要成因机制为成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及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次生孔隙,孔喉组合主要为低孔小喉型。应用聚类分析和Bayes判别分析方法,选取7种宏观和微观非均质参数,在建立4类微观孔隙结构判别函数的基础上,对苏里格气田进行了微观孔隙结构识别,绘制了主力小层储层综合评价图。分析表明:Ⅰ类、Ⅱ类储层为研究区的优质储层,是今后低渗透盒8段和山1段的主要勘探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埕岛油田馆陶组发育典型的高弯度曲流河沉积。通过分频融合地震属性提取与优选、储层构型模式指导、动态响应特征约束等手段,对研究区海上稀井网条件下曲流带和点坝进行精细刻画。研究表明: (1)分频融合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提高了曲流带的预测精度,振幅类属性与砂体厚度相关性最好,以最大峰值振幅为最佳,相比原始地震属性,分频融合得到的最大峰值振幅属性更好地刻画了曲流带砂体边界与砂体厚度分布;(2)复合正韵律、砂体厚度大、紧邻废弃河道分布为点坝三大重要识别标志,与此相对应,点坝表现为高最大峰值振幅、高反演属性的地震响应特征,而废弃河道呈弯月状低振幅属性、“顶平底凸”的低反演属性特征;(3)在应用地震属性确定点坝位置的基础上,通过经验公式推算点坝跨度,可认知研究区点坝的规模,有效指导地下点坝识别,动态信息的约束也为点坝识别提供了依据。井震结合的曲流带及点坝识别方法可为相似油田构型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X气田位于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主要目的层H4层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气田地震资料主频较低(25 Hz),而H4层埋深较大(3 300~3 400 m),储层低孔低渗,常规地震反演预测砂体厚度吻合度较低。针对X气田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及钻井较少的特点,通过地质模式指导下的正反演结合设置虚拟井来弥补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算法中样本点的不足,通过提取地震属性并优选表征砂体厚度的敏感属性,利用SVR算法进行多属性融合,完成了H4层砂体的定量预测。基于储层预测成果,提出H4层为浅水三角洲曲流型分流河道沉积,并进一步完成了砂体沉积模式解剖,成功指导了开发调整井部署,实钻砂体厚度与预测砂体厚度吻合度高达84%以上。探索得到了海上少井条件下地质模式约束的SVR算法储层定量预测方案,对X气田中深层分流河道储层完成了精准预测,亦对同类型油气田的储层描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陆相储集层油藏评价中储层非均质性及地下资料本身的不完备性带来的困难,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六七开发区侏罗系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及测井地质学为理论指导,从沉积微相分析、油层测井评价、储量分布等多角度对研究区齐古组J3q3砂层组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认为J3q3砂层组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心滩及辫状河道微相,泛滥平原微相分布比较局限。油层分布受断层和沉积微相双重控制,断层附近构造高部位且心滩发育的位置是最有利的油层分布区。基于微相分析和油层测井评价结果的储量计算表明,新增控制储量719×104t,新增含油面积8.37km2。根据构造、沉积微相、油层及储量分布研究成果优选出两个有利目标区,设计4口评价井,为油藏进一步投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低渗透油田开发在中国石油工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将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远岸浊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3个亚相,其中扇中亚相划分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侧缘、扇中前缘及叶状体5个微相类型;阐明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内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系统总结了微构造的类型及组合模式。在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静态结合的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揭示了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微构造及井网条件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根据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结果,结合相关资料,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剩余油的挖潜措施,为增加剩余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11J11密井网区曲流河储层为例,在曲流河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原型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岩心、测井及动态等资料,探索了一套曲流河地下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在基于构型分析的精细等时地层对比及单井构型要素解释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按复合曲流带、单一曲流带、单一点坝以及点坝内部侧积体的4个层次进行模式拟合,对曲流河各级次构型单元内部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拟合结果既符合曲流河沉积成因理论,又与研究区动态资料吻合,说明研究成果是可靠的,由此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再现了曲流河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空间分布特征,为分析油田开发后期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方法对类似油田精细储层研究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并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化对冲积扇储层内部结构和剩余油分布的认识,为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为例,应用岩心、露头、测井及动态等资料,以层次分析、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对研究区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套冲积扇储层构型解剖方法。经研究认为,研究区为冲积扇体的一部分,建立了该区冲积扇沉积模式。将冲积扇划分为4个相带:扇根、扇中内缘、扇中外缘和扇缘-湿地。扇根和扇中内缘砂砾岩体以连片状为主;扇中外缘以宽条带状为主;扇缘-湿地以窄条带状为主。将单一砂砾岩体叠置方式分为垂向叠置、侧向交错、侧向叠置、侧向分隔及侧向拼接5种叠置方式。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对储层精细解剖结果进行了验证,指出剩余油富集场所。在构型界面附近,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19.
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积体的层次结构是复杂地质体的内在特征。针对现有碎屑沉积体层次结构分级中的不足,按照构型规模及包含关系, 以最大自旋回与最小异旋回为衔接点,采用倒序分级原则,将已有的岩性体构型与层序构型分级整合为一体化的沉积体构 型分级方案,并与我国的沉积相分级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沉积盆地内划分了12 级构型单元,其中1~6 级单元为层序构型, 7~9 级单元为相构型,10~12 级单元为层理构型。这一方案有利于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地下地质研究。油气田勘探阶段构型分 布的研究级别主要为1~4 级,油气田开发阶段构型分布研究的级别主要为5~9 级。我国现有的沉积相分级体系为自成因沉积 体的分级体系,但并非层次结构分级体系,且存在相单元级次不统一的问题。微相单元一般具有层次结构意义,可作为构 型单元,而亚相一般不能作为构型单元。  相似文献   
20.
以渤海海域A油田为例,探讨了海上油田中高含水期河流相油田储层表征的内容及特点.以精细地层格架为基础,在平均井网密度350m的情况下,形成了河流相储层沉积相研究的方法与流程,确定了三维定量表征储层物性的原则,建立了主力油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种剩余油分布模式,为A油田中高含水期的综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