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322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矿是中国重要的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中国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中国铁矿床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6种成因类型和40个矿床式,并建立了鞍山式沉积变质型、大庙式岩浆型、蒙库式海相火山岩型、大西沟式沉积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划分了36个中国铁矿成矿区带,编制了成矿区带图,总结了不同类型铁矿和不同时代铁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和矿石类型的时间分布规律;最后,探讨了7个重点成矿区带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512.
1IntroductionDissolvedorganicmatter (DOM)isamixtureoforganicsubstancesconsistingmainlyofhighmolecularweightpolymericcompounds (KenandLee,1 974) .Itplaysanimportantroleincarboncyclingandbiogeochemicalmobilizationoftracemetalsandorganiccompoundsintheaquaticenvi ronment (BeffleandLeppard ,1 995) .InrecentyearsmanyresearchershavepaidattentiontothesecomplexesbasedontheMWDofDOM ,sincethefateandtransportoftracechemicalsareinfluencedbyitsmolecularsize (Chiouetal.,1 986) .Themolecularweightorfrac…  相似文献   
513.
长乐—南澳变形变质带北起福建省长乐,经福清、莆田、晋江、东山、南至广东省南澳岛。全长500余公里,宽40~60公里,为北东向狭长带状热动力变质带,该带控制着福建—广东东南沿海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为大陆边缘高热能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带曾有4次构造热事件:第一次为加里东构造热事件,第二次为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第三次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形成大规模的混合片麻岩和花岗岩,第四次为喜马拉雅期变质热事件。为了解该带变质岩、花岗岩的成因和构造演化,笔者进行了福清和东山县有关样品的部分熔融实验。  相似文献   
514.
最近,花岗岩混合成了花岗岩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探讨了花岗岩混合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端元组分不同比例的混合来解释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变化。本文从花岗岩与玄武岩的对比出发,探讨了花岗岩混合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作者认为,花岗岩混合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次要的和局部的。岩浆混合的能力或能干性(competence of mixing)主要取决于岩浆的黏性和温度,而黏性又与硅氧四面体有关。相对于玄武岩,花岗岩的SiO_2含量高,温度低,因此,花岗质岩浆的混合能干性很低。玄武质岩浆的混合是mixing(以化学混合为主),而花岗质岩浆的混合通常只是mingling(以机械混合为主),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能达到mixing的程度,例如,埃达克岩与地幔混合形成的高镁安山岩或高镁埃达克岩。许多人认为,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最显著、最直接证据。研究表明,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大多是闪长质成分的,其初始成分大多是玄武质的。因此,暗色微粒包体不是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最显著、最直接证据,而是玄武质岩浆混合能力强过花岗质岩浆的证据。与玄武质岩浆的起源比较,花岗质岩浆从一开始熔融就是不均一的,这源于源区的不均一及熔融过程的复杂性。花岗质岩浆原始均一性的假定是不可能的。花岗岩成分的变化以及在哈克图解中成分点的"连续谱系",主要是由源区不均一性引起的,混合和分异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是次要的。花岗质岩浆从源区生成、迁移、直至在地表喷出或在浅部定位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均一化和不均一化的过程。但是,由于花岗质岩浆的黏性大,上述过程及岩浆演化的程度和规模都受到限制,也限制了岩浆混合的程度和规模。许多人仅从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分的变化来研究花岗岩的成因,而很少考虑花岗岩物理性质对岩浆演化的制约。对比玄武岩与花岗岩,我们认为,地球化学方法在花岗岩中应用的范围和程度可能远远不及玄武岩,我们应当重新考虑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15.
超临界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水的许多性质在共临界区域随温度、压力的升高有着异常的变化行为,这种行为不但控制着热液体系中的质量和热量输运过程,使得流体和对流热通量以及水溶液容质的大多数标准偏摩尔性质在水的临界点附近接近正的或负的无穷大,而且也影响着体系中的化学过程。超临界水溶液流体与室温下的电解质溶液在许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对水如何溶解矿物及迁移金属和配合物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16.
以天然纳米矿物纤蛇纹石和酸浸二氧化硅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TiO_2的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气体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载体和不同温度煅烧得到的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和结构分析,并在紫外光照射下,以10 mg/L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不同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750℃煅烧的酸浸二氧化硅负载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光照40 min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1.57%,载体良好的吸附能力能够促进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517.
榴辉岩的弹性波速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评述了榴辉岩的密度和高温高压下的纵波速度、速度各向异性、泊松比以及榴辉岩声软化现象的成因 ,着重介绍了榴辉岩的密度和波速对探讨岩石圈物质组成、莫霍界面性质、超高压岩石对实现壳幔物质交换的重要意义。榴辉岩的密度为 3 2~ 3 6 5g·cm-3 ,其中超高压榴辉岩具有更高的密度 (3 4~ 3 6 5g·cm-3 )。榴辉岩的纵波速度 (vp)在 1GPa时为 7 3~8 9km·s-1,其裂隙闭合压力可能高于 1GPa。榴辉岩的压力系数为 0 3~ 0 4km·s-1·GPa-1,温度系数为 - 3 4× 10 -4 km·s-1·℃ -1。它具有最弱的vP 各向异性 (<3% )。超高压榴辉岩的泊松比为 0 2 54~ 0 2 75。大别山榴辉岩的密度和波速研究表明 ,现今的大别山深部地壳可能依然存在榴辉岩 ,但数量应很少 ;大别山上地幔具有同超高压榴辉岩类似的弹性特征 ;拆沉作用是解释超高压榴辉岩折返机制的重要模式之一 ;榴辉岩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壳幔物质循环作用 ,一部分榴辉岩已拆沉进入深部地幔 ,另一部分则快速折返至地壳内或通过其他构造作用进一步抬升、暴露地表。  相似文献   
518.
提高坑道掘進效率,首要的是使鑽眼爆破技術工作合理化,這項工作是加速有益鑛物鑛床的勘探和降低成本的重要課題之一。岩石的可鑽性和爆破性的問題,儘管是已經引起很多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的注意,但到目前為止,在這些過程中的管理方面還有很多主要部份不够明確。因此,往往使電能、氣動能、爆破材料和其他材料消耗過大,特別是在勘探坑道掘進的條件下,更容易感到這一點。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山地工程教研室,在蘇聯地質保鑛部所屬的不同探鑛工程項目中,對岩石的可鑽性和爆破性方面作了若干研究工作。研究結果曾推薦  相似文献   
519.
地球深部流体与油气生成及运移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流体不仅存在于地球表层及上地壳,而且也大量存在于地球深部(下地壳及地幔),其成分以H2O和CO2为主。由于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流体均呈超临界状态存在,它们是能量与物质的运移载体。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因而它们不仅参与了深部油气的无机生成,而且也对油气的富集及向上运移成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0.
矿物材料学中的纳米组装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分子组装是材料制备的新方法 ,能够人为调节控制材料性能。在研究矿物材料的基础上文章试图提出矿物材料“纳米组装工程”概念 ,主要包括分子原子组装工程、宏观组构工程、结晶调控三个方面 ,这种在宏观和微观原子、分子尺度上进行组装的纳米结构工程必将推动矿物材料发展。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开发天然岩石矿物 ,而且 ,能够为材料科学的研究提供很多新线索和课题。(1)对矿物进行纳米级别的分子原子组装工程是获得新材料的有效方法对石墨进行纳米结构工程得到石墨层间化合物。石墨层面内 ,碳原子以sp2 杂化轨道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及 2 p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