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新疆诺尔特地区岩浆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山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花岗岩广泛分布,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区内火山岩主要是泥盆纪及石炭纪火山岩,泥盆纪火山岩赋存于上泥盆统忙代恰组中,石炭纪火山岩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区内岩浆岩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形成于汇聚阶段,属挤压环境;华力西中期花岗岩形成于新陆壳阶段弛张期向活化期过渡的时期,应力体制由拉张向挤压过渡;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形成于新陆壳阶段活化期,属挤压环境;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古生代新陆壳在中生代的发展阶段,属挤压环境;泥盆纪火山岩是新陆壳发展阶段固结期的产物,石炭纪火山岩为弛张期及活化期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52.
安徽月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矽卜岩-热液脉型铜(铁)、金、多金属矿田中成矿岩体-月山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制约与反演讨论,认为该岩体为深源的碱性玄武质岩浆经过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联合作用(AFC过程)形成的,其中,幔源物质约占70%,同化的壳源物质占30%。这种开放岩浆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对于该区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安徽月山矿田硅、氦、氖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安徽月山矿田硅、氦、氖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月山岩体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的产物 ,矿床的硅来自岩浆熔 流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 ,成矿流体中的氦来自地壳和地幔两个端员。成矿过程中发生了富含放射性成因氦的演化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  相似文献   
54.
河南桐柏老湾花岗岩岩浆动力学与成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岩浆岩岩石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研究。本文计算了河南桐伯老湾花岗岩岩浆过程的上升速度、冷凝速度及岩浆熔体的密度、粘度、含水量等物理参数,探讨了熔体中晶体的成核密度和生长速度以及岩浆对流形式等动力学行为,并分析了它们与成矿作用的联系。研究表明,老湾花岗岩岩浆含水量为4.76%,在侵位的温度和压力下是饱和的,较高的水含量有利于矿化。老湾花岗岩熔体上升较快而冷却缓慢,晶体成核密度和生长速度较低,以挥发分为迁移形式的成分对流是熔体中成矿物质迁移、富集的主要方式。老湾花岗岩特殊的岩浆物理性质和动力学行为指示其岩浆作用与老湾金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55.
安徽泾县地区晚二叠世地层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层序1—2对应于龙潭期,层序3—4对应于长兴期。一般均由海侵体系域、饥饿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个别尚发育低位体系域。层序界线一般表现为暴露不整合。各体系域中均识别出数量不等、厚度不一的副层序,一般海侵体系域中的副层序均表现为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旋回,总体为向上变深的退积型;高位体系域中的副层序均表现为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旋回,总体为向上变浅的进积型。副层序中不同程度的发育着高频层序,一般表现为韵律性旋回,其沉积厚度多在m级,多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个别为上粗下细的反粒序组构。  相似文献   
56.
安庆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及矿田成岩-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及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分析了安庆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建立了矿田形成的成岩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57.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Ⅰ型花岗岩同位素精确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区内酸性侵入岩较发育,森塔斯岩体中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28.2±5.7Ma(1σ),沃肯萨拉岩体中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23.8±6.2Ma(1σ),塔斯特岩体二长花岗岩全岩~(40)Ar/~(39)Ar年龄为313.6±3.2Ma(1σ),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各岩体均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岩石偏碱性,Nd、Sr、Pb同位素显示出其幔源特征,具正常O同位素组成。森塔斯岩体、沃肯萨拉岩体和塔斯特岩体属于后碰撞花岗岩,其形成表明早石炭世晚期萨吾尔地区乃至西准噶尔地区已处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它们可能是后碰撞阶段挤压-伸展转变期的产物。森塔斯岩体、沃肯萨拉岩体和塔斯特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准噶尔地区已知的Ⅰ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00Ma左右)相似,但其发育显示准噶尔地区后碰撞Ⅰ型花岗岩的形成应始于早石炭世晚期。研究区早石炭世晚期后碰撞Ⅰ型花岗岩的确定为区域晚古生代地壳的垂向增生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8.
云南景谷宋家坡铜矿床产于英安斑岩体及其围岩中三叠统火山岩地层中,矿床蚀变发育,原生矿化相对较弱,次生硫化物富集。本文报道了对该矿床的蚀变和矿化英安斑岩进行的Sm-Nd法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结果。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Sm-Nd法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给出了英安斑岩和原生铜矿床的形成年龄,时代为印支期中三叠世;而且^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给出的年代学信息较多,其高温阶段坪年龄大致与特提斯洋闭合时间一致,而较低温阶段的表面年龄反映了燕山期甚至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对成矿的改造。总之,宋家坡铜矿床的赋矿英安斑岩及区域中三叠世火山岩的成岩作用相对于特提斯洋的闭合及陆块碰撞俯冲在时间上基本同时。成矿与成岩关系密切、时间相近,且成矿经历了多期作用,原生矿化属斑岩型铜矿化,后期受盆地热卤水淋滤富集和表生氧化改造。  相似文献   
59.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苏皖凹凸棒石粘土进行超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发现大量蒙脱石和凹凸棒石交生的超微观结构现象,表现为凹凸棒石棒状晶体平行原生蒙脱石(001)面网生长以及蒙脱石晶体结构的崩解.此种超微观结构现象表明蒙脱石可以向凹凸棒石转化.结合野外观察和大量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了蒙脱石向凹凸棒石转化的机制和过程.蒙脱石向凹凸棒石的转化导致蒙脱石-凹凸棒石复合体的形成,原生蒙脱石崩解成为纳米尺度的细小晶片.蒙脱石晶体结构转化使蒙脱石-凹凸棒石混合粘土具有纳米尺度的矿物粒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60.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南(赣东北地区)、北(皖南地区)两侧发育花岗岩类,且与成矿关系密切。对花岗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造山过程动力学及低Nd模式年龄分析表明,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规模较大的侵入岩浆活动,赣东北地区以燕山早—中期为主,皖南—浙西地区以燕山中—晚期为主。燕山早期两大动力学体系的转换(160Ma~170Ma),NE向赣东北深大断裂的线性拉张减薄作用,引起幔源岩浆上升并与地壳相互作用形成赣东北斑岩体;燕山中晚期(<145Ma),皖南与赣东北的动力学背景趋于一致,随着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挤压作用使上溪群或成分类似于上溪群的基底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皖南—浙西地区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和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