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321.
内蒙古化德县三胜钨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型矿床。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8±1Ma,等时线年龄为138.6±1.4Ma,推测三胜钨钼矿床的形成时代为燕山晚期,这与区域上华北陆块北缘主要金属矿床的形成年龄吻合。辉钼矿的Re含量平均值为0.5548×10~(-6),表明其主要为地壳来源特征。成矿发生在陆内构造环境,为燕山期大规模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22.
我国三稀(稀有稀土稀散)矿产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是新一代尖端武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医药和医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所需要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关键性原料。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2011年组织全国33个单位220余人开展了我国三稀金属资源战略调查工作。在五年时间里,初步建立了全国三稀调查研究的专业队伍,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编制了稀土矿产地、价格等多项数据库(涵盖全球);在稀土矿山开采和建设用地压覆资源调查等多方面为矿政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开发监管和储量动态估算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四川甲基卡、福建永定大坪等多个地区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在三稀成矿规律和赋存状态研究尤其是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规律和勘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该项工作提升了我国三稀矿产资源的理论、技术研究水平,为通过矿产地质供给侧调查研究引导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323.
Based on daily 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rom ERA-Interim reanalysis data,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day-to-day circulation variance in cold season (October–March) by composite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wo same-length time periods were compared, namely, the hiatus period (1999–2013) and the rapid warming period (1984–1998). Spectr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ver the mid–high 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most outstanding peak in the daily 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variance was of quasi-biweekly timescale (about 10–20 days), accounting for about 32% of the total variance. During the warming hiatus, quasibiweekly disturbance (QBD) changed remarkably in Northeast Asia. On average, within the domain 42°–50 °N, 128°–142 °E, the QBD variance changed from 1860 m2 in the rapid warming period to 2475 m2 in the hiatus period, increasing by about 33%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95% confidence level. Lead–la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QBD signal could be traced back by about 14 days, with an origin around the Ural Mountains. Then, the signal developed and propogated southeastward, with its location about 10 days prior to its peak in West Siberia, and about 6 days prior to its peak in the Sayan Mountains, and finally moving to Northeast Asia. By comparing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periods, we found that the propagation paths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but there were evident differences in the intensity of the signal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QBD may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energy conversion from mean flow to QBD transients. The frequency of low-temperature extremes in negative QBD phases was much higher than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or in positive phases. Associated with the enhanced QBD, the probability of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19% during the rapid warming period to 27% during the warming hiatus.  相似文献   
324.
以氧化还原共沉淀的方法将铁锰复合氧化物负载于坡缕石黏土表面,制备负载型吸附剂,由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剂对磷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的动力学特征、热力学参数和吸附机理。结果显示,吸附剂对磷的吸附受溶液初始pH值、吸附时间及温度的影响,在中性条件下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pseudo-second-order吸附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描述吸附过程,吸附表观活化能为11.76 k J/mol;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结果略优于Langmuir方程,由Langmuir方程得到最大吸附量为26~31 mg/g。吸附焓变为9.29 k J/mol,吸附熵变为正值,自由能变为-4.3~-5.8 k J/mol,吸附作用有多层不均匀吸附的性质,同时包含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但不属强的化学键作用。  相似文献   
325.
陕西旬邑冰雹谱特征和防雹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8年7-9月在旬邑首次取得6次冰雹过程的地面雹谱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冰雹谱分布特征。以冰雹落地动能、冰雹质量等特征物理量为评价防雹效果的统计量,用物理检验法对一次降雹过程的防雹效果做个例分析。得到防雹作业区比对比区,动能、质量、动能通量和质量通量分别减少75%、58%、41%和55%,说明防雹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326.
(2004年3月12日) 应邀参加这次国土资源系统党风 全会和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精 烈的截留、挪用、拖欠征地补偿费问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感到很高兴。各 神, 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327.
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研究对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2段核形石发育段的宏观及微观描述(564块薄片)的基础上,分析了核形石组构、类型及垂向分布。该剖面核形石发育段共分为上、下两个亚段,厚度分别为109.53 m、126.2 m,核形石累积厚度分别为22.6 m、49.5 m。核形石核心及壳层的成分、组构、形态多样;核形石类型包括不规则状核形石、椭圆状核形石、次圆状—圆状核形石、帽状核形石等4种,每种类型的粒径、形态、层位分布、形成环境不同;粒度在垂向上表现为10个反旋回。整体上核形石发育不够完善,以薄皮核形石、弥散粒为主,代表着核形石发育的最初阶段。不规则状、次圆状、帽状核形石形成于弱搅动的浅水低能环境,包括潮下低能带、潮间带等;椭球状、圆状核形石形成于连续搅动的潮下高能带。核形石粒度差异大、形态多样、垂向多旋回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埃迪卡拉纪灯影期海水受限、水体相对深浅及能量频繁动荡,同时受一定物源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328.
赣南兴国县张家地钼钨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EW向南岭成矿带和NE向武夷山成矿带叠置部位的赣南兴国-宁都钨锡矿集区产有多处不同矿化类型的钨锡多金属矿床,但总体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基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重点开展了张家地钼钨矿床的高精度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并探讨了区域钨锡矿床成岩成矿时空分布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张家地钼钨矿化产于花岗岩与震旦纪浅变质细碎屑岩的内、外接触带,包括石英脉型(王泥排矿段)和云英岩型(刘家庄矿段)两种矿化类型。利用SHRIMP锆石U-Pb法,获得张家地钼钨矿区似斑状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年龄为154.1±1.8Ma;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王泥排矿段石英脉型矿体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8.4±3.1Ma、加权平均年龄为157.7±1.4Ma,刘家庄矿段云英岩型矿体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61.9±3.2Ma、加权平均年龄为157.9±1.6Ma,厘定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对应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矿体中辉钼矿的铼含量均较低(9.58×10-6~22.65×10-6),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综合分析区域最新年代学数据资料,表明钨锡矿床成岩成矿具多期性,主要集中在240~210Ma、170~150Ma和130~90Ma,以赣南和湘南为中心,钨锡矿床向四周成矿年龄均呈变小趋势。燕山期钨锡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于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时期的侏罗纪板内拉张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329.
三维矿山地质模型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述各种地质现象,直观展现地质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并为矿山动态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利用3DMine矿业工程软件,整理并数字化台吉营子金矿大量地质勘探资料,探索并建立了矿区地表模型、1号矿体模型、探矿工程模型,实现了矿区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在构建矿体模型基础上,对1号主矿体进行探索性储量估算。  相似文献   
330.
MVT型铅锌矿由于成矿温度低,目前没有发现十分合适的定年矿物,此外,由于多期成矿作用叠加以及成矿物质存在多元混合,严重制约了对此类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前人对云南金顶超大型MVT铅锌矿床成因、物质来源、成矿条件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对其形成时代各有所云,至今仍未定论.笔者在总结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跑马坪和架崖山矿段沥青样品开展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古油藏形成于59.1 Ma,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可能为27.7 Ma.早期的油气藏为后期铅锌矿的形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穹隆构造为金属成矿提供了储矿空间,由于遭受构造及热液作用的破坏,油气裂解释放大量的还原性物质,为Pb、Zn等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重要载体,进而形成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沥青Re-Os同位素不仅能够为MVT型铅锌矿床成矿年龄的厘定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同时还能够为油气藏的生成、破坏等事件发生时代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