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51.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末次冰期早冰阶时期记录了5.5个由古沙丘砂与河流相、湖沼相构成的沉积旋回。对各沉积旋回的粒度及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河流相和湖沼相的平均粒径Mz、分选系数σ和SC/D的值明显高于古沙丘砂,河湖相中的微量元素Mn、P、Rb、Zr、V、Ni含量普遍较古沙丘砂含量高,而Ba、Co等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这些气候代用指标的波动构成了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的5.5个粒度及微量元素变化旋回,指示了该地末次冰期早冰阶至少经历了6次冷干和5次暖湿的气候波动,其中若干次气候回暖事件和冷干事件可与格陵兰冰芯和葫芦洞石笋等记录的D/O事件和Heinrich事件相对应。米浪沟湾剖面地层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既是对东亚季风环流演变历史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552.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和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25例,平均年龄58岁,发病时间均在6h以内;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2例,平均年龄54岁,发病时间在24h以内。磁共振检查采用GESigna1.5THDMR系统,头颅8通道线圈。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序列扫描,每个病例均加扫SWI序列。结果:25例脑出血病例中20例在T2WI上病灶周边可见到低信号环,显示率为80%。T1WI、T2FLAIR及DWI序列无特征表现提示出血。在SWI上均可见到低信号,显示率为100%,且显示的范围更大、更明显;22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2例在T1WI内可见到轻微高信号,显示率约为9%。T2WI、T2FLAIR及D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没有特征性表现。SWI序列显示22例梗死区内均可见点片状不均匀低信号,显示率达到100%。结论: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对诊断早期脑卒中的类型和及早检测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有更大帮助,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3.
为了跟踪新疆及邻近地区未来1~2年的7级震情,以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2011年制定的评估标准,对新疆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进行了评估和给予了综合评价;采用评估后达到A、B类的观测点月均值资料,使用月均值平滑、趋势速率、相对变差、从属函数等方法,提取了新疆及邻近地区7组7级以上地震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总结和归纳了其大震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554.
裂缝型储层地震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裂缝型油气藏在新增储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准确预测裂缝发育带是评价裂缝型储层的前提,更是裂缝型油气藏提高勘探效率和开发水平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裂缝型储层的理论介质模型;重点研究了国内外较成熟的裂缝型储层地震检测方法,如纵波振幅、速度、旅行时、和波阻抗检测,横波检测以及多波多分量检测等地震技术.纵波资料对裂缝的敏感度不够,而横波资料勘探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在进行裂缝型储层检测时,比较普遍使用包含有纵、横波信息的转换波勘探,尤其在海上勘探方面,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然而,地震检测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我们需要综合分析岩芯露头、测井、以及VSP资料,才能更有效地预测裂缝型储层.  相似文献   
555.
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2010年山西河津4.8级、2009年原平4.2级和青海6.4级地震前,山西形变台网在水管倾斜仪、伸缩仪和体应变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总结震前形变数字资料中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556.
中国城市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使用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研究了1983-2006 年中国城际航空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格局变迁。主要结论有:① 城际航空网络作为典型的小世界网络,网络的稠密化趋势显著;②“轴-辐”空间组织模式已成为我国城际航空网络发展的基本模式。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轴心,以其他城市与轴心的空间联系为“辐网”的多轴心网络。同时,以乌鲁木齐和昆明为单轴心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轴-辐”网络日益完善;③ 城际航空网络演进效果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呈现出“鞍型”模式。东部比中西部地区航空的网络结构更加完善;④ 城际航空网络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表现出社群结构特征。枢纽性城市、地域邻近的城市以及城市职能相近的城市之间具有相似的空间关联特征;⑤ 随着城际航空网络的演进,35个大中城市在网络中的枢纽性地位表现出差异化趋势。此外,黄山、丽江等旅游城市、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以及拉萨等西部城市航空联系的空间指向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557.
中国铁路客运网络组织与空间服务系统优化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王姣娥  金凤君 《地理学报》2005,60(3):371-380
以网络组织能力提升对空间服务系统的优化为研究目的, 选取中国客运网络中63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用旅行时间Ti、时间区位系数Ati等指标分析铁路提速对客运网络系统优化及其格局的影响, 并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8大铁路枢纽城市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发现, 提速后:① 客运网络系统“时间收敛”效果明显, 空间服务优化显著;② 优化效果空间分布不均衡, 网络结构变化不大, 有均衡化趋势。③ 促进了交通枢纽城市之间的联系, 但内部也产生了时间效益差异, “500 km半日行动圈”基本形成, “1000 km 一日行动圈”及北京和上海等大都市交通圈逐渐形成。④ 在设施系统发展到“普适化”阶段后, 组织网络的提升对优化空间服务系统、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并进而提高运输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重要;⑤ 交通枢纽城市的腹地和空间服务范围在扩大, 对经济活动空间区位的再选择产生较强的引导力。  相似文献   
558.
查孜地热田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断块隆起区之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区,区内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活动性断裂较为发育,拥有形成地热的良好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地热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查孜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地热田的热储层为古近纪古-始新统火山岩。大气降水及融雪水的入渗补给为地热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活动性断裂构成了地热水深循环的通道,广泛分布的岩浆岩体为地热水提供热能来源,本区地下热水的成因类型可划归为岩浆岩-构造断裂型。  相似文献   
559.
基于OpenSees数值分析平台,建立了群桩-土-桥墩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模型中桩-土水平向相互作用和桩-土竖向相互作用、桩底-土竖向相互作用分别通过p-y、t-zq-z零长度弹簧单元模拟。模型中同时考虑了群桩效应与纵筋在墩底的应变渗透和粘结滑移的影响。结合群桩基础拟静力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土体参数特性对桩基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可对群桩基础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进行较为准确的模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反复荷载作用下,前桩处土体的反应明显大于中桩处;土体由软黏土变为硬黏土时,墩顶侧向承载力与刚度显著增加,但土体的非线性反应减弱。  相似文献   
560.
位于中国南亚热带的西樵剖面主要是一套大约MIS5b以来形成的湖沼相。根据对该剖面759个主要元素氧化物SiO2、Al2O3和TOFE(Fe2O3+ FeO)含量分析结果并以Al2O3/SiO2比值作为考察“脱硅富铝”的气候代用指标,将西樵剖面MIS5b以来的主要元素波动划分出34.5个元素旋回“CY0—CY34”(其中CY0属于0.5个旋回),其平均变率—3.1 ka/旋回为千年尺度级别。通过对这些元素与气候的关系和古生物(孢粉和哺乳动物化石)指示的古生态的论证,认为气候旋回与这些元素旋回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进而提出MIS5b以来该地曾发生过34.5个时期的寒冷与温暖即东亚冬季风与夏季风交替变化的千年尺度的气候旋回。研究表明,MIS5b以来这些旋回中的若干阶段与北半球高纬地区D/O事件存在很好的“遥相关”,即在时间—气候性质上的变化节奏基本一致。这是首次在中国的南亚热带发现的MIS5b以来高分辨率的元素/气候波动,其意义在于它展现了自那时以来一个比较完整的D/O气候旋回在东亚大陆更南部区域的存在。表明,这个时代东亚季风旋回的发生、发展和演化,除了北半球冰量变化幅度的影响外,西太平洋暖池(温度与消长幅度)亦对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中夏季风时期对低纬地区的影响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