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内蒙古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有其本身的特点,其中有大量的铁矿和金矿的出现。新太古代活动带是早期为陆内硅铝盆地型绿岩带,其火上岩基性岩居多,常是双峰式的,形成一批与绿岩带有关的再生型热液金矿床。与蛇绿岩相关的细碧岩—角斑岩建造产出有含铜矿床的温都尔庙群。  相似文献   
62.
63.
64.
高纯石英技术包含高纯石英原料选择技术、加工工艺技术、加工装备技术和质量检测技术4个方面,它们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技术整体,发展中国高纯石英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中国高纯石英技术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主要标志是初步具有4N高纯石英中端产品的批量生产能力,并基本掌握了高纯石英质量检测技术;但中国目前还没有4N8及以上高端产品生产能力,表明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要改变中国高纯石英技术的相对落后现状,应从国家层面上调动和组织科研力量,产学研相结合,开展高纯石英原料选择技术、加工工艺技术和加工装备技术攻关,为中国高纯石英高端产品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5.
黑龙江霍龙门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接触带上,区内发育有早古生代花岗岩,岩性主要为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对研究区内的2个二长闪长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40.6±5.8)Ma、(471.3±8.7)Ma,表明其形成于中—晚奥陶世。该时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具有高钠、中-高钾、略富铝、富镁、钙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K、Ba、Rb明显富集,而Nb、Ta、P、Ti明显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呈弱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弱,稀土配分曲线较为平缓。花岗岩的R_1-R_2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与微量元素(Yb+Nb)-Rb、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期发育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为后造山或碰撞后环境,结合本区所处的构造环境推测研究区内早古生代花岗岩应为兴安地块向北移动拼贴额尔古纳地块俯冲、挤压过程中形成的后造山或碰撞后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66.
文章评述了增生造山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认为增生造山作用贯穿地球历史,是大陆增生的重要方式。用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解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出巨型造山系的形成与长期发育的大洋岩石圈俯冲制约的两侧或一侧的多岛弧盆系密切相关。在多岛弧盆系演化过程中的弧 弧和弧 陆碰撞,弧前和弧后洋盆的消减冲杂岩的增生,洋底高原、洋岛/海山、外来地块(体)拼贴等一系列碰撞和增生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边缘增生造山系。大洋岩石圈最终消亡形成对接消减带,大洋岩石圈两侧的多岛弧盆系转化的造山系对接形成造山系的联合体。拼接完成后往往要继续发生大陆之间的陆 陆碰撞造山作用、陆内汇聚(伸展)作用,后者叠加在增生造山系上,使造山过程更加复杂。对接消减带是认识造山系形成演化的关键。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经历的各种造山过程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一个增生造山过程。多岛弧盆系研究对于划分造山带细结构非常重要,是理解造山系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的基础,并制约了造山后陆内构造演化。大陆碰撞前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及陆缘系统更完整地记录了威尔逊旋回,记录的信息更加丰富。根据多岛弧盆系的思路对特提斯大洋演化提出新的模式,认为西藏冈底斯带自石炭纪以来受到特提斯大洋俯冲制约,三叠纪发生向洋增生造山作用,特提斯大洋于早白垩世末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67.
河网非恒定流汊点分组解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汊点分组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汊点分组解法的一般理论和算法。新方法的特点是可将河网汊点分片编码处理,而且汊点分组后可通过适用于一般分级解法的原汊点水位关系得到新的汊点方程组,新方法的通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69.
全球气候模式BCC-CSM2-MR(Beijing Climate Center-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2-Medium Resolution)由国家(北京)气候中心自主研发并参与了第六阶段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该模式在BCC-CSM1.1m版本基础上对大气辐射传输、深对流过程及重力波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因此,该模式对东亚地区降水和气温模拟能力的改进亟需进一步评估。本文主要基于不同格点观测数据集与中国区域站点观测数据,系统对比分析BCC-CSM2-MR、BCC-CSM1.1m两个模式版本对东亚地区季节平均降水(气温)和日极端降水(气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相比BCC-CSM1.1m,BCC-CSM2-MR改进了对东亚大部分区域季节平均降水的模拟能力,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平均降水,明显提高了对中国东南地区、朝鲜半岛及日本降水月际变化的模拟性能;(2)BCC-CSM2-MR对东亚地区季节平均气温模拟能力改进不明显,且对东亚大部分区域气温月际变化的模拟误差大于BCC-CSM1.1m;(3)对日极端降水(气温),BCC-CSM2-MR的模拟能力优于B...  相似文献   
70.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是目前理论背景最完善、构建方法最全面、实现精度最高的全球地心基准,也是世界各国在建立区域地心基准时的重要参考。给出了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统服务组织(IERS)最新发布的ITRF2020的理论定义,重点讨论了各专业技术组织提供的数据资源和计算模型,以及IERS在数据整合时的处理策略,并对基于震后形变(PSD)模型的位置计算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相对于ITRF2014的改进和转换参数。ITRF2020首次区分了地球的质量中心和形状中心,并考虑了PSD模型的季节性信号,提高了坐标框架精度,为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统一基准,对精化和维持我国地心参考框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