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滁州绢云母矿物中铁赋存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韧  尹琳  赵连泽  熊飞 《矿物学报》2004,24(3):309-314
绢云母中含铁量多少是影响产品品质,特别是白度的重要因素,对滁州产出的绢云母的显微结构、化学组成、谱学特征、Fc含量分配等一系列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物中大部分Fc存在于二八面体中,并且得出其含量分配系数。研究结果对绢云母的具体加工和生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Zn-粘土催化剂对染料废水的O3氧化降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尹琳 《高校地质学报》2000,6(2):260-264
对于生物难降解性有机染料废水,用矿物催化剂进行复合催化氧化获 得了比较理想 的实验处理效果。以粘土为载体加载金属锌氧化物制成的可重复使用的固体催化剂,对人工模拟的染料废水进行复合催化臭氧氧化实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法进一步提高了臭氧的降解效果,降低了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包裹缓释外壳的缓释氧材料的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朱晓明  阮晓红  尹琳 《地下水》2012,34(6):173-175
针对地下水水质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由于缺乏氧气导致的生物活性降低、修复作用受抑等问题,以过氧化镁(MgO2)为释氧原料,塑性剂、缓冲剂、造孔剂为载体材料,采用共混滚动造粒技术,分别制备出包裹和不包裹缓释外壳的释氧材料(ORC)并进行材料性能对比分析。扫描电镜和静态实验研究表明:粒径在0.6~0.8 cm之间未添加缓释外壳的ORC材料,其机械强度约为14~18 N,固液比投加量2 g/L时,氧释放系数K为0.005 89,氧平衡浓度Cm为10.641 mg/L,材料在实验四个月后溶解氧含量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粒径在0.6~0.8 cm之间添加缓释外壳的ORC材料,其机械强度达到30~70 N,液固比投加量2g/L时,氧释放系数K为0.004 66,氧平衡浓度Cm为10.57 mg/L,八个月后溶解氧浓度开始逐渐下降。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缓释外壳的ORC材料其强度和释氧周期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去除工业废水中的苯酚,本文结合臭氧化技术,引入天然碱性矿物水镁石及其煅烧产物氧化镁作为催化剂,进行了催化臭氧化处理水中苯酚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的两种碱性矿物对臭氧化降解苯酚都有显著的催化效果。同时,碱性矿物的加入明显的改变了臭氧化过程中水体的pH值,从而对促进苯酚的降解起到了主导作用;除此之外,吸附实验及改变催化剂加入量的实验表明,碱性矿物表面对羧酸的吸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苯酚降解效率的提高。本文工作为臭氧化降解水中苯酚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处理方法,同时为天然水镁石矿物找到了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有机染料废水臭氧化后水体严重酸化、导致臭氧化效率显著降低的问题,提出利用矿物材料改善臭氧化水体酸度,进一步提高臭氧化效率的思路。一方面采用高比表面积丝光沸石岩加载铜的氧化物作为吸附剂提高臭氧化效率,同时引入天然矿物水镁石,解决有机染料废水臭氧化后水体严重酸化的难题,进一步提高臭氧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u_丝光沸石岩/水镁石岩(复配方案为Cu_丝光沸石岩与碱性矿物质量比分别为2∶1和1∶1)可以改善染料废水臭氧化后水体的pH值,提高臭氧化效率。其中复配方案为1∶1的水体COD去除率与单独臭氧化相比提高近30%。经详细分析对比,提出矿物材料体系染料废水臭氧化反应中存在Cu_丝光沸石岩表面吸附作用反应机理、与水镁石溶解有关的碱催化机理及Mg2 与有机酸根络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一种对饮用水进行降氟、矿化处理的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种由多种天然矿物组成的复合材料,可将高氟饮用水的含氟量降至0.1mg/L,Sr增至矿化水水平,其他指标也符合卫生标准,且使用寿命长、成本低、操作简便,是一种新型的环保矿物材料。  相似文献   
17.
地质环境与农产品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地质学(Agrogeology)作为一门边缘科学,本世纪初就问世。但由于对农业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有关农业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一直研究不足;它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发展缓慢。但在当今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远低于地球上人口增长速度的严峻形势下,各国(特别是苏、美)开始重视农业地质工作,增加对农业地质的投资,促进了农业地质学的发展。农业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概括起来包括:(1)土壤的形成、变化及其改良;(2)农  相似文献   
18.
凹凸棒粘土中坡缕石的内标法X衍射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聚丙烯酸钠(PAAs)作分散剂,从凹凸棒粘土中提纯得到坡缕石纯样,再被按照5%的含量间隔将坡缕石和刚玉以及石英配比制成一系列的混和样品,采用NBS方法制成X衍射样片,扣除X射线衍射背景后计算出坡缕石110衍射峰和刚玉113衍射峰的积分强度比,以此为y轴,以坡缕石含量为x轴作图,拟合出线性方程,可用于凹凸棒粘土中坡缕石的定量分析。实例验证了该方法中定量分析线性方程的可行性,证明了粘土中非晶态物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可分为代谢性和非代谢性两类。前与代谢产生的酶、化学配位体、排泄物对铀酰的络合、还原有关;后是由细胞的负电位与带正电荷的UO2^2 间产生生理-化学作用,导致铀的生物吸附、吸收、离子交换和沉淀。它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力无关。综述了厌氧菌、喜氧菌富集铀的实验结果、富集机制和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闵茂中 《中国科学D辑》2004,34(2):125-129
报道在中国首次模拟新疆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主要物理化学条件(35℃, Eh≈-0.1 V, pH = 7.0 ~ 7.4, 与现代成矿流体化学成分相近的实验溶液), 采用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厌氧菌Shewcenella putrefaciens实验还原U(Ⅵ), 迅速地(7昼夜)在该菌胞外壁生成纳米级晶质铀矿(沥青铀矿)沉淀. 发现该类沥青铀矿中的大量纳米级(2 ~ 4 nm)晶质铀矿单晶, 以其排列的完全无序性, 区别于有序排列的天然沥青铀矿.最后探讨了该矿床中微生物富集铀的可能机制.本实验结果还可望为核污染水环境的修复和砂岩型铀矿的地浸开采提供生物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