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2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篇 |
大气科学 | 85篇 |
地球物理 | 105篇 |
地质学 | 315篇 |
海洋学 | 18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75篇 |
自然地理 | 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40年 | 1篇 |
1937年 | 2篇 |
1936年 | 3篇 |
1934年 | 2篇 |
1933年 | 5篇 |
193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以三门湾为例,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EMD)将原始风暴潮增水过程进行分解,并对各个子模态进行能量谱分析,研究每种波动对应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半封闭海湾内的风暴潮增水较为严重,造成三门湾内强增水的台风为三门湾南侧的西北向登陆台风。EMD分解结果显示三门湾内的风暴潮增水包含6 h,12 h,20 h左右的波动,其中6 h左右的波动来源于海湾共振,共振的频率是由海湾的形状、水深等固有性质所决定的。12 h的波动是由于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作用导致,20 h左右的波动是由于台风移动过程中外海波动的传入。结果表明EMD方法为风暴潮波动增水特征的精细认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加深对海湾内风暴潮波动增水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34.
2017年6月下旬至7月初,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中游区域性大洪水。以实时报汛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江\"2017·07\"暴雨洪水特性,依据洪峰水位判断,强降雨导致洞庭湖水系湘江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资水、沅江发生超保证水位大洪水,洞庭湖超过保证水位;鄱阳湖水系乐安河上游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昌江、乐安河中下游、修水发生10a一遇较大洪水,鄱阳湖超过警戒水位;长江干流莲花塘以下江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在应对此次洪水过程中,长江上中游重点水库防洪效益十分明显,有效避免中游干流莲花塘至螺山江段超保,缩短洞庭湖城陵矶站超保时间6d左右。 相似文献
35.
36.
喀斯特地区地形起伏大,常规的降尺度方法及所选择的因子对其不适用。该文根据喀斯特地区的特点,选取反射率、遥感指数及高程因子为尺度因子,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建立MODIS第31、32波段辐射亮度数据和尺度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适合喀斯特地区的随机森林(Karst Random Forest,KRF)模型,成功将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热红外辐射亮度降至100 m,最后利用劈窗算法反演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00 m的地表温度。将KRF方法与仅考虑常规因子的多因子随机森林回归模型(MTVRF)和热锐化算法(TsHARP)对比,结果表明:1)在不同高差的喀斯特地区,KRF方法可较大程度提高地表温度降尺度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在遵义市西北部和贵阳市以南地区分别为2.46 K和1.45 K,较MTVRF模型分别降低了0.1419 K和0.2928 K,较TsHARP算法分别降低了0.6204 K和0.6953 K,且在地形起伏度较低的喀斯特山区城市(贵阳市以南)表现更好;2)在喀斯特地区不同地类上,KRF方法效果也较好,其中植被区域最优,RMSE为1.41 K,破碎的裸土区域RMSE为1.84 K。研究显示,考虑特殊尺度因子的KRF方法可提高喀斯特地区地表温度的降尺度精度,为该地区以地表温度为基础的研究提供更精细可靠的地表温度产品。 相似文献
37.
地域系统研究的开拓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域系统研究的开拓与发展历程,总结了综合自然区划-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综合区划重要发展阶段的创新成果,介绍了重要的格局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地域系统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为了认识自然规律,为农业生产布局服务,开创了综合自然区划;20世纪90年代,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将生态系统观点、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引入地域系统研究,开展了生态地理地域系统研究;随着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从20世纪末开始探索综合区划研究,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有机融合成为近期格局研究的鲜明特色。在此过程中,地域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不断创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值模型等的深入应用,极大地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的地域系统研究,始终与国家的重大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成为今后自然地理学乃至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的研究指出红树林在海岸带碳固定和碳储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印度尼西亚的红树林面积在全球占很大的比重,对于该地区红树林的有机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来源的认识仍有限。本研究调查了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海洋型的Wori红树林中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有机碳的来源,以期加深该地区红树林“蓝碳”功能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Wori红树林0-50cm深度土壤中有机碳储量为15.4 kg/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部分(65%)。红树植物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8.3 kg/m2和23.7 kg/m2。土壤有机碳储量在不同离岸距离的采样站位中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而生物量碳储量则在外滩最高。13C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红树林土壤中蓄积的有机碳主要来源于红树林有机质,而潮水中的悬浮有机质和红树林外缘的海草并不构成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它们的贡献者都低于20%。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热带地区海洋型红树林湿地在碳储存以及红树植物对碳固定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9.
用RAPD技术分析海南近海野生鞍带石斑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从4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鞍带石斑鱼的DNA进行扩增,结果共检测出131个位点,其多态位点比例(P)为48.09%;利用RAPDdistance1.04软件获得海南野生鞍带石斑鱼群体21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矩阵,依此计算出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D)为0.2650,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S)为0.7350;利用POPGENE1.3软件计算出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H0)为0.2266;与其他种类的石斑鱼群体的RAPD分析结果比较可知,海南近海野生鞍带石斑鱼群体仍保持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在海南发展鞍带石斑鱼的养殖业,可以选择海南近海的野生鞍带石斑鱼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但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避免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40.
今年9月份以来,中共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按照省委警示教育大会上提出的部署和要求,把开展好反腐警示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有效防止腐败的重要途径,以案为鉴,用李友灿等反面典型警示和教育全厅干部,进一步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着力建设“政治坚强、遵纪守法、公正清廉、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他们采取以党支部为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