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篇 |
大气科学 | 12篇 |
地球物理 | 16篇 |
地质学 | 47篇 |
海洋学 | 12篇 |
综合类 | 8篇 |
自然地理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本研究利用2015−2019年海州湾方氏云鳚(Pholis fangi)耳石样本,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M)研究了方氏云鳚在2013−2018年内生长速度的年际变化,评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方氏云鳚的生长对底层温度、叶绿素含量和种群密度等外界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方氏云鳚个体在不同年龄的耳石增量具有明显差异,0龄平均耳石增量为0.327 mm,显著高于高龄耳石增量。模型随机效应表明,方氏云鳚的生长速度在2013−2016年呈现逐步变快的趋势,在2016−2018年波动较为明显。方氏云鳚0龄时期生长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底层温度和种群密度,其生长速度随温度的上升先加快后降低,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方氏云鳚1龄时期的生长速度受底层温度和饵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显著,体现了成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深入解析了鱼类的生长动态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响应,有助于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对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73.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74.
张浩浩王果杨文龙鲁克改张雷 《矿物岩石》2019,(4):18-25
新疆白杨河铀铍钼矿床独特的元素组合世界罕见。铀铍钼矿体主要产于杨庄花岗斑岩体与塔尔巴哈台组(D3t)火山岩接触带上,成矿与中基性岩脉有密切的关系。本次研究了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中基性岩脉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定年等,探讨了中基性岩脉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形成环境。对区内与铀矿相伴产出的4条较大的中基性脉岩,本次获得215 Ma,216 Ma,217 Ma和203 Ma 4个年龄数据,属印支晚期到燕山早期形成;中基性脉岩具有不相容元素(K,Rb,Ba,Sa,LEE)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Zr,Hf)亏损的特点,暗示岩浆源自与俯冲作用有关的交代地幔,属中亚造山带后碰撞阶段造山期后伸展环境下形成的。中基性脉岩在空间上与铀矿体分布密切相关,时间上与铀成矿年龄(197.8±2.8 Ma^237.8±3.3 Ma)相当,认为铀成矿作用与中基性岩脉侵位而引发的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5.
围山城金银矿田的主体构成为银洞坡金矿床和破山银矿床,两个矿床的规模均为大型.笔者根据区内以往的勘查成果及野外地质调查,对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依据地层岩性段的含矿性、指示矿床成因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黄铁矿中的Co/Ni比值、矿石中硫同位素(δ34S)的组成特点、碳同位素(δ13 C)组成、微量元素、成矿温度、成矿热液的PH值和氧同位素等要素的特点,得出矿田矿床的成因为多期次多成因复合型层控矿床,而不是先前认为的热液矿床.该矿田矿床受层位控制明显,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6.
塔里木盆地北缘处于强断褶带,缺乏稳定平缓的斜坡带。以中侏罗统、上新统为主的砂岩型铀成矿目的层在断陷区、褶皱区发育不同的层间氧化带样式,形成的铀矿有所不同。已经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分为陡倾型和反转型。陡倾型层间氧化带定位于山间残留断陷盆地和山前断裂附近,多数地段氧化带已经剥蚀殆尽,局部有残留。反转型层间氧化带受盆内复背斜(或隆起)的抬升隆起影响使得层间氧化带发生反转掀斜,部分过渡带及铀异常体—矿体被剥蚀出地表。主要的铀矿体呈倒卷状,部分呈透镜状。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铀成矿有利地段为断陷区、盆缘第一级褶皱露头区和隐伏的褶皱带。 相似文献
77.
以汉江中下游为例,基于MIKE 11模型的降雨径流模块、水动力模块、对流扩散模块建立了汉江中下游的降雨-径流模型、水动力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理想的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构建的模型模拟了汉江中下游2003年冬季、夏季不同水文情况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的运移扩散过程,定量模拟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汉江不同地点处污染物到达的时间和浓度值,并对突发风险事故的影响范围、程度、时间做出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78.
我们对宁夏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后小震综合断层面解进行了不同时间段及分区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几次强地震前,小震综合断层面解的P轴取向有明显的变化,有的偏离区域正常构造庆力场的P轴主压应力场的方向,有的求不出结果。震前显示异常的最长时间近四年之久。显然,前的这种变化对预报未来中强地震的发生是有参考意义的。同时还表明,中强地震后区域应力场有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79.
80.
我国西部处于构造活动带,在水电开发过程中的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问题一直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对约翰·杰克逊先生“中国西部地震灾害与水电大坝”中的一些问题做了针对性的讨论,对其文章的专业性和某些结论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中国西部地震灾害与水电大坝”的作者,引用的基础资料都是极小比例尺的图件,精度较差,不能作为精细论证的依据.构造板块学认为:构造板块的边缘地带,构造运动最活跃,板内次级断裂活动性就相对差些.我国西部除西藏处于板块碰撞的边缘地带外,四川、云南等大片水电能源蕴藏地属于板内构造,并非最活跃区.通过对近代地震工程学的发展和翔实的事例论证,说明他得出我国西部建坝是“灾难性后果的危险尝试”的结论是荒谬的.最后,对汶川大地震与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