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0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以梅州市大埔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右岸边坡为例,据现场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开挖揭露和坡体变形监测数据,分析该风化花岗岩边坡地质特点及不同开挖阶段监测点的位移。发现该边坡的滑移受到地质构造控制:断裂控制其后缘拉裂缝;节理密集带控制东边界侧缘沟谷;与斑状花岗岩相伴生的辉绿岩脉控制其西边界。工程上采取关闭滑体中部通过的公路、补充地质勘探、加强变形体监测、滑体中上部快速削方卸载、保护好西缘辉绿岩脉之下起抗剪支撑作用的块状斑状花岗岩体、减少西侧缘坡脚开挖范围并及早回填砼挡土墙、滑坡前缘跳槽式开挖等工程抢险和加固处理措施,取得了预期效果,保证了坡脚尾水房挡土墙下挖期间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2.
井间电阻率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工程应用很广泛的方法,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反演方法,目前国内外主要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综合国内外各种资料,本文借鉴医学CT引进等电位线的研究角度来进行电阻率反演追踪成像,根据测得的电流、电位推导出反演视电阻率的解析解,并在野外相对复杂的场地进行反演成像实践及解释,相对传统算法等位线追踪法计算简单快捷有效,反演成像精度比较高.该法可以结合传统的有限元等数值方法进一步研究以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83.
全风化花岗岩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香港全风化花岗岩三轴抗剪强度指标凝聚力c、内摩擦角 同微结构及成分的关系,指出微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强度特点, 值主要由其石英与长石总含量和颗粒中大于0.5 mm的含量所控制,而c值的影响因素复杂性决定了其试验结果的离散性。通过研究c, 值与应变之间的关系,说明摩擦力在强度中占的比重大,并能够进一步解释c值结果的离散性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4.
从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岩石边坡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上影响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地质和工程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出发建立关系矩阵,进一步得到它们各自权重,并求得岩体不稳定性指数(RMII);通过观察实际变形边坡影响料大的地质因素是同现及其作用程度计算出可预报性估值(PR)。结合实验对两者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5.
对不同埋深花岗岩采用重力法、电法和电磁法、地震法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结果差异性如何?本文以广东大亚湾花岗岩为例,先后开展了重力法、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等4种不同方法,探测中微子场地断层破碎带、花岗岩与沉积岩接触带、风化壳厚度、地下水埋深等与隧道工程设计方案和围岩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勘探以岩层物性(电阻率、波速和密度等)为基础,这些特征与岩性及地下水状态相关.同时相同物性特征对应不同岩层和含水状态,因而物探结果具有多解性.在工作中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了相互补充验证.勘探结果比较后发现,对浅表50 m以内风化壳厚度,以人工重锤为激发震源的地震折射法效果较好,对风化壳分带和厚度达100多米的风化囊,高密度电法探测效果较好,而对于深大断裂或密闭断裂,重力法和电磁法效果较好.这四种不同物探方法结果的综合分析,对全面深入认识花岗岩地质条件提供了依据,其结果得到了钻探和隧道工程施工开挖揭露的验证.  相似文献   
86.
研究老滑坡稳定性有助于邻近工程建设的安全,尤其是在防治技术手段有限的高海拔大型古滑坡分布区。以和田县大红柳滩509道班西老滑坡对尾矿库坝影响为例,采用地质调查、钻探、现场力学原位测试、数值计算等技术方法对老滑坡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老滑坡后缘中上部局部存在拉张裂缝,该裂缝为滑坡体后缘山体风化剥落坡积物浅表变形张拉所致,坡积变形体厚度较薄,在重力或冻融作用下局部产生溜滑失稳破坏后再次处于平衡状态。目前变形阶段规模小,难以对整个滑体产生影响;(2)在天然条件下,老滑坡稳定系数为2.03,开挖时由于规模不同使老滑坡稳定性产生差异。在开挖垂高10 m且倾角为30°、45°、60°时,稳定系数分别为1.84、1.38、1.78;在开挖垂高20 m时稳定系数分别为1.69、1.09、1.07;在开挖垂高30m时稳定系数分别为1.69、1.09、1.07。当坡体前缘向下开挖30 m、坡度大于45°时稳定系数接近临界值1.0,易发生大规模破坏;(3)在老滑坡开挖过程中应实行信息化施工,在拉张裂缝位置布设GNSS位移监测设备或分段施工、分段回填,减弱老滑坡前缘因开挖卸荷产生的局部垮塌。同时...  相似文献   
87.
结合前人对滑坡变形随时间变化关系研究结果,分析7个典型滑坡变形-时间曲线发展变化特点,划分为缓变型滑坡、突发型滑坡、趋稳型滑坡,据类型对比提出适宜的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发现:(1)改进切线角模型统一了横纵坐标量纲,以α=80°为缓变型滑坡进入临滑阶段的阈值具较强的普适性;(2)基于变形速率阈值和变形过程的综合预报判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突发型滑坡漏报和误报问题,提高了预报精度;(3)速率比值法适用于趋稳型滑坡的预测预报及边坡工程防治效果评价;(4)滑坡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缓变型、突发型、趋稳型滑坡间可发生形式转变。由此提出针对性防治对策:对需治理的缓变型滑坡,防治的重点应避免滑坡发生;对变形迅速、治理代价很高的突发型滑坡,应及时疏散撤离人员,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88.
北天山复杂的地质构造及多期演化使地应力方向和数值多变。在极高地应力区的深埋花岗岩施工中发生了较大范围的岩爆,影响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通过对地质构造发育和不同方向结构面配套分析,将北天山构造演化过程中地应力分为3个阶段,最大主应力由NE向、NW向转为近NS向。不同深度和不同时期地层岩体记忆残留了3个不同阶段地应力信息。采用水压致裂等方法在地面钻孔和洞内测试,结果显示最大主应力数值随深度不是线性增加,是在600~1 200 m深度呈接近45 MPa局部峰值。研究发现,地应力测试结果与钻孔饼状岩心和洞内中-强岩爆不是发生在埋深最大位置,而是发生于该峰值段深度上的花岗岩体中。说明了地质构造控制作用及3阶段地应力叠加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虽对天山天池冰碛-崩塌-滑坡综合成因已形成共识,但对堆积坝体结构及地质构造控制的老崩塌-老滑坡位置及形成过程尚不明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现场地质调查、钻探资料分析等方法圈出构造格架;在平行和垂直坝体轴线方向上利用高密度电法开展坝体电性结构探测,给出地质解释剖面。结合遥感影像变化,分析大小锅底坑反映的全新世发生的老崩塌和老滑坡两阶段发育特征。认为老滑坡北侧缘F2断层为控制边界,显露梳妆镜为分析滑坡运动的重要线索;末次冰期冰碛物后的崩塌和滑坡运动与堆积物,填塞淤埋天池原古河道并将泄洪道推向右岸形成现在的天池坝体形态;原古河道在电性结构剖面上显示低阻带,为西小天池源头泉水集中排泄区;靠近湖岸的断层F1起稳定湖水位的阻水作用。该结果可望对天池形成演化、堆积坝体稳定性分析和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0.
在帕隆藏布北岸的川藏公路上,有许多冰碛高陡切坡.这些冰碛切坡具有独特的结构力学特征,其几何形态(高度与坡度的组合值)不同于一般经验值的范围.根据其物理力学性质,采用圆弧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取得了与实际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