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531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82.
WRF和MM5对2008年6-9月温度数值预报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WRF模式和MM5模式分别对吉林省50个地面观测站做了温度预报的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检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0-24h定时预报的预报准确率,WRF模式高于MM5模式5%~20%;24-48h定时预报的预报准确率,WRF模式高于MM5模式的6%~20%;0-24h最高和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WRF模式分别高于MM5模式12.8%和10.9%;24-48h最高和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WRF模式分别高于MM5模式11%和26.8%。表明WRF模式的温度预报性能优于MM5模式。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天山和阿尔泰山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基于树轮资料的25条历史气候序列,集成重建了天山和阿尔泰山近150 a的年降水量和夏季气温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世纪上半叶是天山区域极端气候年份频现时期,而阿尔泰山极端气候年份在20世纪上下半叶分布数量相当且在19世纪下半叶相对较少。两个山系极端低值气候年份的一致性更好,且与部分历史记录吻合。天山在过去150 a内大致经历了5个偏干时期和5个偏湿时期,以及3个偏冷时期和3个偏暖时期;阿尔泰山则经历了5个偏干时期和6个偏湿时期,以及4个偏冷时期和4个偏暖时期。此外,除均存在2~6 a左右的变化周期外,天山年降水量重建序列存在27~30 a和38~39 a的变化周期,夏季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存在10.5 a、53.5 a和63.7 a的变化周期;阿尔泰山夏季均温存在12.6 a的变化周期。分析表明,ENSO对天山和阿尔泰山年降水量有显著影响,而太阳黑子数与阿尔泰山夏季气温呈滞后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4.
王万春  吉利明 《地球化学》1998,27(5):507-513
对现代松粉的在热模拟过程中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表明,低温阶段(250℃以下)松粉热模拟生成的甲烷相对较高温阶段生成的甲烷更富集^13C,松粉热模拟残余干酪根松粉原样稍微富集^12C,反映低温阶段的热模拟产物主要来源于相对富集^13C的松粉原生质,高温阶段(300℃以上)松粉热模拟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的δ^13C值随温度升高而富集^13C,松粉热模拟残余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没  相似文献   
85.
安徽庐枞盆地中巴家滩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巴家滩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中心地带,出露面积约4km2.岩性主要为辉石二长岩和含英辉石二长岩,发育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野外及室内证据表明该岩体可分为两期,第一期表现为闪长质岩石包体;第二期主要为旱阶段的辉石二长岩和晚阶段的含石英辉石二长岩.巴家滩岩体随着由早到晚的演化,其SiO2含量、总碱含量(Na2O K2O)和岩石的氧化度不断增高.稀土配分整体呈右倾趋势,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岩石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巴家滩岩体成岩物质来源于富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Ⅱ.巴家滩岩体属于橄榄玄粗岩系,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巴家滩岩体具有高Al2O2、Sr、St/Y、La/Yb,低Y、Yb、Sr正异常,Eu弱负异常,与沙溪岩体的特征相似,早期包体的Cu含量高达0.8402,推断在其深部可能有可能有类似沙溪岩体的矿化岩浆存在.  相似文献   
86.
1989-1999年开展光诱鱿鱼浮拖网渔具渔法研究的生产试验结果为:1998年生产试验86个夜(航次),总产量33.225t,其中鱿鱼产量为12.470t,占总产量的37.5%,总产值139000元,比同村光诱敷网的平均产量(31.62t)高5.1%左右。1999年生产试验80夜(航次),总产量54.66t,其中鱿鱼产量31.92t,占总产量的58.4%,总产值187000元。试验网产量比同村光诱敷网的平均产量(45.64t)增产19.76%,产值增加22.65%,鱿鱼产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提高近10个百分点,投入产出比为1:1.684。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达到了预期试验目的。此外,文中还讨论了水上灯数量,网具规格和柔性网板等对生产效果和捕捞对象的影响及适应性情况,并建议开展光场强度及其分布的海上实测和光场强度对鱿鱼,趋光性鱼类的行为习性以及生长影响等试验研究,制定出光诱鱿鱼浮报网和敷网作业诱鱼灯数量和分布标准,以合理利用鱿鱼和中上层鱼类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索周围型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评价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方法对4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多层螺旋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4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腺癌32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3例..周围型小肺癌的MSCT主要征象为:深分叶30例、棘状突起25例、空泡征5例、胸膜凹陷征8例、以及血管集束征7例.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征象起着重要作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88.
1988-2016年洞庭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其水文条件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水环境恶化日益威胁湖区水生态系统健康.然而,有关底栖动物水生态健康评价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物种群落结构方面,缺乏底栖动物群落功能对水污染响应的研究,尤其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因而,本研究分析了19882016年近30 a来洞庭湖的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数据,探寻底栖动物群落功能对水环境恶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总氮浓度是威胁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群落变动的主要因素.此外,不断恶化的水环境驱动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群落结构改变,表现为敏感水生昆虫的比例下降,寡毛类、小型软体动物比例的上升,并伴随着体长为1.00~1.99 cm、背扁型、侧扁型、不移动等功能性状类别比例的下降.同时,水环境恶化降低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和劳氏二次熵多样性.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体氮营养盐、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共同驱动底栖动物物种群落结构的变异,而营养盐类与无/有机污染物决定着其功能群落结构的变异.鉴于洞庭湖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本研究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管控湖区周边废水直排入湖、取缔湖区内的非法采砂以及调控枯水季洞庭湖水位等.生物监测和评价方面,建议将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群落一并纳入评价体系,且优先选用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和劳氏二次熵指数评估换水周期较短的大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对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基于三维四面体模型的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志明  游珍  杨艳昭  施慧 《地理学报》2021,76(3):645-662
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与综合计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由分类走向综合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从系统角度出发,提出了"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资源承载力限制性分类——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分等——资源环境承载力警示性分级"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构建了具有平衡态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三维四面体模型,对区...  相似文献   
90.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是人口空间分布最直观的表现。以1982-2010年4期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指标,结合人口增减变化分级、人口商度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表明:近30年来,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总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人口空间分布日益不均衡,区域人口分布存在明显的南北、东西差异;人口增加是主要特征,人口集聚效应凸显,人口增加地区的县域单元比例在80%以上,以人口显著增加为主;人口减少只是零星分布,人口减少地区的县域单元比例占不到20%;人口流动比较频繁,以人口流入为主,主要流向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市辖区,人口流出地区仅是散落分布在张家口和承德的山区贫困县域;无论从静态人口指标还是动态人口分析方法,都表明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地域集疏特征十分明显,已形成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中心,其他地市(县域)人口分别向外依次扩展的人口多中心分布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