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封志明  唐焰  杨艳昭  张丹 《地理学报》2008,63(12):1327-1336
以1km×1km 栅格为基本单元,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 构建了基 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 运用GIS 技术, 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 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揭示了中国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 中国 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 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显著相 关, 二者的对数曲线拟合度R2 值高达0.87, 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 适宜程度。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 中国人居环境适宜地区430.47×104 km2 , 接近国土面积的45%, 相应人口占全国的96.56%, 其中3/4 以上的人口集聚在约占1/4 人居 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 中国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225.11×104 km2 , 占国土面积的 23.45%, 相应人口4112 万, 占全国的3.24%,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 人, 是中国人居环境 适宜与否的过渡地区; 中国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304.42×104 km2, 人口249 万, 不到全国的 0.2%,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1 人, 大片地区沦为“无人区”。  相似文献   
462.
2000年春季孟加拉湾东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位置偏南;北支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弱,路径偏北偏东,南下势力弱;加之近两年来连续性少雨,是造成信阳地区2000年春季历史同期最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3.
青海省夏日哈木岩浆硫化物矿床是近两年于东昆仑造山带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其赋矿岩性与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和构造环境认识是制约找矿更大突破的关键控制因素。本文拟通过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来探讨其形成时的构造背景,进而指出东昆仑地区该类矿床的找矿意义和潜力。野外钻孔岩心详细编录,发现岩浆硫化物绝大多数都富集于橄榄岩相、辉石岩相等的超镁铁质岩类,与矿化较弱的辉长岩非同期的产物。对采集到的矿体顶底板无矿化的橄辉岩钻孔岩心样品挑选锆石进行U-Pb年代学测定,获得了(412.9±1.8)Ma(MSWD=1.2)和(410.9±1.6)Ma(MSWD=3.1)的谐和年龄。同样方法获得的辉长岩的年龄则老20 Ma,进一步说明含矿超镁铁质岩与无矿辉长岩非同期产物。系统的橄榄石成分及Fo值研究,初步揭示了岛弧岩浆特点的信息。综合区域内榴辉岩的厘定及年龄测试,初步认为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源区表现了东昆仑弧的特点,随着部分熔融发生的岩浆上涌,深部和浅部均产生了硫化物的不混溶作用,分异的岩浆于柴达木克拉通南缘东昆仑造山带碰撞后的构造薄弱部位成岩成矿,地壳浅部围岩S的混入对镍矿体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这一认识对于东昆仑其他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体的含矿性评价和拓展区域找矿潜力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64.
对取自南海西北陆缘海域的大型多金属结核进行了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XRD)、等离子质谱仪(ICP-MS) 和等离子光谱仪(ICP-AES) 等方面的分析.结核核心部位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伊利石、钠长石和绿泥石, 壳层的主要矿物为δMnO2等.铁、锰组分呈现Fe含量高、Mn含量低和Mn/Fe低的特征.Si含量高, Cu、Co、Ni含量低; 稀土元素(REE) 含量高, 平均为1472.30×10-6, 轻稀土与重稀土的比值(LREE/HREE) 达19.54, 并且存在较强的Ce正异常.元素含量的变化显示: 从结核内壳层到外壳层, Fe、Mn、Cu、Co等元素含量呈不规律变化, 具有典型的边缘海特征, 该特征反映结核在形成过程中受到边缘海沉积环境波动变化的影响, 陆源物质供应量的增加对Fe、REE、Si等元素的富集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对Mn、Ca等元素的富集则产生明显的稀释作用.多金属结核Mn/Fe比及Mn-Fe- (Cu+Ni) ×10三组分图解显示, 南海北部陆缘多金属结核为水成成因, 该成因与结核所赋存的边缘海环境密切相关, 反映了结核成长发育的过程中, 南海典型的边缘海沉积条件和多变的古海洋环境因素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65.
国家间地缘政治经济关系正在驱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边境地区首当其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橡胶市场的强劲需求以及中南半岛与域外国家40多个地缘经济合作机制的实施,引起了包括中国与老挝(以下称“中老”)-中国与越南(以下称“中越”)边境地区橡胶林扩展种植在内的显著土地利用变化。基于此,利用Landsat影像构建的橡胶林落叶-新叶萌生期内植被-水分指数(Re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 RNVI)组合算法,获取中老-中越边境地区1990年代以来中老、中越地缘政治经济关键节点的橡胶林种植信息,进而揭示中老、中越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对其边境地区橡胶林扩展的影响及其国别差异。结果表明:(1)在“替代种植”与边境农林合作等地缘政治经济影响下,中老-中越边境地区橡胶林种植面积由1992年的995.5 km2增加至2018年的5537.7 km2,增长近4.6倍,且呈明显的沿边性和跨境性;(2)随着中老磨憨-磨丁口岸开通、中老北部九省合作机制构建等,1992—2018年,中老边境沿线30 km缓冲区内橡胶林种植面积从244.7 km...  相似文献   
466.
相邻基坑土条土压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亚兵  刘吉波 《岩土力学》2009,30(12):3759-3764
基坑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相邻基坑土条土压力如何计算的问题,现行基坑规范尚没有计算方法。通过理论探索和工程实践,对前、后期的基坑支护型式进行了归类和组合,提出了相临基坑宽度的确定原则;提出了建立在库仑土压力理论基础之上的简化计算方法--叠加法,推导并给出了非黏性土和黏性土在不同坡率和地面分布有荷载条件下主动土压力系数和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临界宽度的概念和土条土压力折减系数的计算公式。利用所提出的叠加法、临界宽度的概念和土条土压力折减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简捷地计算不同土层、不同坡率和地面荷载条件下的土条土压力合力及土压力强度。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理论依据充分、计算公式简便,以此设计的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合理,可供类似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67.
塔克拉玛干沙漠深部石英砂微结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存海  钱亦兵 《地质论评》1995,41(2):152-158
笔者对采自塔里木盆地腹部钻井岩芯中的石英砂及地表风砂时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结合沉积岩相和孢粉分析,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第四纪沉积环境做了初步分析,认为深部石英砂形态和结构具有多种外营力作用相互叠加的特征。近地表层显示风-冰川-水流作用的组合形态和结构类型;沉部则主要为水流-冰川-化学为主的组合,随深度增大,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地表风成砂不具备成熟的沙漠形态和表面结构,这可能同沙漠本身的年青性有关。  相似文献   
468.
刘君科  文俊  支兵发 《地下水》2009,31(4):76-79
根据近年来中山市地下水调查监测结果,分另4采用单项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法,评价该市地下水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抽样调查的21口井中,水质合格率仅为9.6%,主要污染物为锰、硝酸盐、亚硝酸盐、全铁、铵氮。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的平原区,以五桂山为中心的丘陵地区及其边缘地带所受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469.
长期以来,盆地中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与找矿仅关注表生低温氧化作用形成的铀矿化,忽视了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中多阶段、多模式的成矿作用.中国北方东部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伸展-挤压-伸展的多阶段演化过程,铀成矿作用必将对这种多阶段构造演化密切响应.本研究通过中国北方东部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矿床、二连盆地哈达图矿床、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白兴吐矿床等大型、巨型砂岩型铀矿床的精细解剖,分析矿床中矿体的变化特征和含矿目的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标记,探索矿床形成的构造、沉积、铀源、还原剂等成矿控制因素,尤其是(古)太平洋板块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俯冲给研究区盆地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确定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早期,盆地在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下发生伸展裂陷和拗陷作用,厘定砂岩型铀矿含矿目的层巴音戈壁组(K1b)辫状三角洲、赛汉组(K1bs)辫状河、姚家组(K2y)辫状河及曲流河等沉积环境.晚白垩世晚期,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由高角度转变为低角度,盆地首次出现由伸展裂陷转变为挤压抬升的正反转演化,表生含铀含氧流体与砂岩相互作用,形成以赤铁矿、褐铁矿化等氧化作用为标志的早期氧化带型"卷状"铀矿化.始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再次由低角度转变为高角度,盆地构造由挤压抬升转变为伸展张裂的负反转演化,导致正断层与基性岩浆活动,并伴随热流体与含矿目的层砂岩相互作用,出现大量的Fe、Mg碳酸盐、热液硫化物、绿泥石、绢云母等蚀变组合,铀矿体形态由原来的"卷状"变成了"透镜状"、"囊状"、"板状",并伴有高温钛铀矿的出现,形成晚期热液叠加铀矿化.两个成矿时期和两种不同方式的成矿作用被本文凝练为"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结果表明,针对在中国北方东部提出的"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作用模型,下一步找矿上既要关注早期的氧化带型铀矿化,更要注重晚期的热流体叠加改造型铀矿化.  相似文献   
470.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证,耕地资源安全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我国耕地安全是基本态势是:人均耕地不足、后备资源有限、地域分析布失衡。世界粮食态势同亲不容乐观,中国粮食问题全球瞩目。要保证我国耕地与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解决“藏粮于库”问题,有必要实施“藏粮于土”计划,全面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力。其主要战略内容是:切实保护耕地,建立国家级耕地保护区;实施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