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是潜在的新勘探层系,勘探研究程度极低。在野外露头观测、岩芯观察、测井数据解释和显微薄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古流向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确定古水系分布;在古地貌和古水系的约束下,基于500余口钻井的测井解释结果,确定8个亚段的砂体宏观分散体系和沉积相分布。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侧的西秦岭造山带;早期物源较强,沉积环境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形成了灰色厚层砂岩夹泥岩;晚期物源较弱,沉积环境转变为曲流河三角洲,以发育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为特征;直罗组砂岩储层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溶蚀孔次之,孔隙度为0.87%~31.20%(平均值为16.34%),渗透率为(0.13~53.70)×10~(-3)μm~2(平均值为17.83×10~(-3)μm~2),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高于15%;直罗组沉积初期古地貌既控制了砂体的发育分布,又制约了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优势部位及后来的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潜在的油藏勘探目标包括古河道上游高地、中游汇水坡咀和下游河间丘等3种古地貌聚砂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3.
134.
遥感技术在冀西北坝上地区土地沙化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利用多种遥感技术手段对坝上西部地区土地沙化的调查研究。对调查区的土地沙化现状及沙化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沙化治理对策。通过多时相对比研究,得出了坝上西部土地沙化向轻,缓方向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5.
在兴隆-遵化一带,密云和兴隆两个遥感巨型环形构造等,所反映的两个幔枝构造占有重要位置,且对该区的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起着严格的控制作用。两者的重迭部分是寻找金银及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6.
在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上布设10个测区,每个测区布设4条土壤气测量剖面,共640个测点,跨断层测量了土壤气CO2、CH4、H2、Rn和Hg的浓度,分析了土壤气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讨论了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断层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土壤气CO2、CH4、H2、Rn和H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4%、12.0 ppm、5.3 ppm、13.53 kBq/m3、11.29 ng/m3;(2)鲜水河断裂炉霍段、安宁河断裂冕宁—西昌段和则木河断裂上高土壤气浓度值表明,历史大地震离逝时间越短、近期小震活动性越强、滑动速率越高的断层,其裂隙发育程度越高,从而导致土壤气浓度也越高;(3)鲜水河断裂雪门坎段和小江断裂北段低土壤气浓度值表明,历史强震离逝越久、现今地震活动性越弱、滑动速率低的断层,其裂隙发育程度越低,从而导致土壤气体浓度也越低。  相似文献   
137.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古海洋生物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前,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扬子地台发生了真核生物进化与辐射的事件。陡山沱组地层中发现的真核生物化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磷酸盐化或硅化保存的微体化石群;另一种是在黑色页岩内发现的宏体藻类化石群。对陡山沱期古海洋中的生物群从类型、分布、生物群组成和生物地层等方面进行探讨,系统地概况了中国南方陡山沱期生物事件的整体面貌。相对于埃迪卡拉生物群,陡山沱期的生物群更接近新元古代大冰期过后生物复苏时的最早形态,表明陡山沱期是真核生物演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8.
139.
本文概括介绍了在对DR-200数字记录的开发应用中,用BASIC语言编制的屏幕图形显示、波谱分析和应流动地震台网需要引进的震中定位程序等应用软件。将各独立的程序块但合在一起,该程序链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人机对话式的、适合于地震观测现场使用的工作软件。运行时可通过主程序中的菜单选择项、指定完成各工作内容。它具有直观性强、操作简单和运算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0.
《全天星图》重印由北京天文馆、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和北京天文学会编印的《全天星图)是根据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业余观测用星图之一的日本(野外星图》编译而成。共8幅:南北天区各1幅;以赤道为中线的6幅。以2000.0年为历元,收暗至6.5等恒星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