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9篇 |
免费 | 439篇 |
国内免费 | 2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2篇 |
大气科学 | 177篇 |
地球物理 | 247篇 |
地质学 | 849篇 |
海洋学 | 252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18篇 |
自然地理 | 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5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对河南淅川丹江沿岸龙山时代若干遗址出土陶鼎残片内壁残留的炭化物,开展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该类型器物所盛放或烹煮过的食物来源以及器物的用途。结果显示,δ 13 C值介于C3和C4类植物之间,表明大部分器物曾烹煮过C3和C4类食物,根据该地区当时为稻粟混作区的状况,推测稻、粟可能是食物的主要来源; 结合δ 13 C与 δ 15 N 值表明部分炭化物的生物来源包括豆科类植物、食肉类动物或鱼类资源,说明先民的蛋白质摄取来源较为丰富。因此,当时陶鼎加工的食物种类并不局限于肉类,这表明了陶鼎使用功能的广泛性以及当时人类食物来源的多样性,从而深化了对古代社会食物结构以及生存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2.
鱼洞子杂岩是秦岭地区最古老的复杂的地质体。前人对鱼洞子杂岩不同的地质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年龄测定,但结果差异较大,且总体测试精度不高。依据锆石CL影像的特征,结合锆石成因分析和锆石微区的U-Pb同位素,进行了LA-ICP-MS测定,在鱼洞子杂岩糜棱岩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强片理化黑云母花岗岩中分别获得2661Ma±17Ma和2703Ma±26Ma的岩浆结晶年龄,同时在糜棱岩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获得2647Ma±65Ma的变质锆石年龄。其中2703Ma±26Ma是秦岭造山带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侵入岩的形成年龄,为研究秦岭造山带早前寒武纪构造岩浆事件和地球早期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3.
贵州遵义镍-钼富集层中独居石的发现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遵义天鹅山-黄家湾镍-钼富集层中镍-钼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研究,在镍-钼矿石中发现了稀土独立矿物——独居石,呈不规则的细粒、蠕虫状分布于矿石中,并与镍、钼的独立矿物共生;独居石La和Ce的含量高(La2O3含量变化范围为25.70%~30.52%,Ce2O3含量变化范围为22.96%~27.68%),贫Sm、Th(Sm2O3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49%~0.80%,ThO2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19%),具有热液成因独居石的化学成分特征。镍-钼矿石中稀土矿物独居石的发现为镍-钼矿层的热液成因提供了直接的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4.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中国南极长城海湾的地形、地貌特征。长城湾海岸地貌以海洋堆积为上,其次表现为海蚀地貌;湾底地形复杂、水深多变、暗礁众多。鼓浪屿岛附近的礁群对海湾内地形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5.
186.
187.
在评价防雹总效果时,现在的看法认为不仅要考虑防雹后所得到的收益,而且也要考虑用成冰物质播云引起副作用的问题。本文就防雹工作中引起影响降水状况和降水量的问题进行仔细探讨。作者从两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一方面,研究播撒成冰引晶剂对单个作业云的降水量和强度的影响;另一方面,集中研究在防雹作业期间对防雹所在地区和其附近地区以及位于催化云主要移动方向上的地区的降水总量的影响。根据高山地球物理研究所北高加索防雹队的工作,通过对雷雹云演变雷达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确定用碘化银和碘化铅等成冰剂进行影响后作业云的参数有以下的变化规律。作业(4—5分钟)后,由于冰晶化放出潜热,雷 相似文献
188.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