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闽西南苏桥-小溪洋井田推(滑)覆构造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资料,深入研究了闽西推覆构造带前峰处的苏桥-小溪洋井田地质特征。结果显示:井田剖面几何形态为一典型的"仑"型背骑式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拆离滑覆构造是井田两种基本的构造类型;层间拆离滑覆构造形成于早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和喜山期;井田在区域拉张环境下遭受剥蚀改造,发育飞来峰构造,并使F5、F6断层产生反转。从而,在构造推覆体下找煤应特别注意地层缺失情况,区域隐伏煤田的预测应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1996年3月13日阿勒泰发生6.1级地震,震中距阿勒泰市约67km,震源深度33km,震中烈度为Ⅷ度强。地震造成的各类建筑物破坏面积为400676m2,山区牧业设施、部分市政设施和水利设施遭到了破坏,死亡牲畜409头(只),直接经济损失达2961.12万元。  相似文献   
103.
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砂岩中自生绿泥有4种产状:颗粒包膜、孔隙衬里、孔隙充填和蜂窝状;3种成因类型:粘土矿物转化、物质的溶蚀结晶和富铁镁外来流体的渗入。时间形成顺序为:颗粒包膜绿泥石→孔隙衬里绿泥石→孔隙充填绿泥石;蜂窝状绿泥石的形成时间取决于外来流体的渗入时期。绿泥石的表面电荷特性受成岩流体pH的控制,并进而影响其产状。绿泥石的分布受铁镁物质的来源、孔隙流体性质、温度、砂岩的成分和结构控制,且不同产状的绿泥石具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颗粒包膜绿泥石主要由沉积环境控制,孔隙衬里绿泥石由砂岩中富含铁镁的岩屑和黑云母等的分布约束,孔隙充填绿泥石受砂岩结构影响;蜂窝状绿泥石取决于外来流体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104.
105.
对地震灾害区域等级划分模型进行了分析,并以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为例,对此次地震的地震灾害指数进行计算。讨论不同震害特征地震如何选取相应震害因素,能够充分的反映出灾区区域灾害等级差异。  相似文献   
106.
分析了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发生背景及震害特征,介绍了ShakeMap_CNST震动图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原理及地震动参数的校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鲁甸6.5级地震的震动图预测中,进一步分析了震区场地条件对局部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震动图预测的地震动特征与现场宏观调查的结果总体上是相适应的,最后对震动图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分析了"新疆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软件功能、接口及运行模式,根据目前技术系统运行的安全要求和现实需求,提出了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软件远程触发功能设计方案,并通过RouterOS、防火墙规则、日志管理、电源控制等软件和计算机网络设置实现系统软件远程触发以及远程查看。通过测试,该设计方案在确保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应急指挥的效率,同时也为我们实现远程调试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兰陵  宋立军  周文 《内陆地震》2009,23(2):251-257
通过解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和信息网络机房动力环境设备的控制与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介绍了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在网络机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研究断层的性质,可以反映不同时期区域应力场的性质,而区域应力场与油气之间的关系又很密切。通过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不同时期的断裂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研究其走向和长度,对该地区的区域应力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梨树断陷经历了火石岭期的北西-南东向伸展,沙河子期的左行挤压,到营城期区域应力场达到最大,以北西-南东向伸展为主;其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反映和记录了东北亚构造域中生代以来构造体制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变革、转换和演化过程及其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1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物源及其演化是进行区域原盆恢复和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及华北克拉通西部破坏的关键。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汭水河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锆石LA-ICP-MS测年方法,通过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变化,结合区域背景及古水流资料,系统地研究了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物源及其演化。研究认为,晚三叠世早期(231~225Ma),盆地西南部延长组沉积物源主要为盆地东北部阜平杂岩及盆地北部的海西期岩浆岩,部分搬运来的物质与来自秦祁造山带的剥蚀物质一起经宝鸡—武都裂陷槽流入松潘—甘孜地区;晚三叠世中期(225~218Ma),来自秦岭造山带的挤压开始增强,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地层中来自南缘秦岭造山带的物源开始增加,盆地西南部沉积物源开始与松潘—甘孜地区出现明显差别,宝鸡—武都裂陷槽开始关闭;至晚三叠世晚期(218~210Ma),秦岭与祁连造山带完成拼贴,宝鸡—武都裂陷槽最终完全关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