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为了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使反射同相轴容易被识别和追踪,这里提出了一种应用小波算法及C3相干算法检测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新方法。利用小波算法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减少大部分随机噪声,再运用C3相关算法和倾角扫描法检测地震剖面同相轴。应用该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了试算,证明了可行性,然后检测实际地震剖面同相轴,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品质及连续性都有了明显改善,信噪比增强,分辨率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32.
层状介质弹性参数反演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地震波动方程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由于高维波动方程反演问题理论研究的困难和巨大的计算量,层次介质弹性参数研究在数学界和地球物理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经过前人近三十年的努力,一维声波方程的单参数反演理论已趋成熟,并已逐步实用化。基于矢量波动方程的多参数反演,非脉冲响应对应的反问题是层状介质弹性参数反演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天然气水合物体系动态演化研究(Ⅰ):地质历史演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1995年Dickens对55.5Ma前古新世末增温事件进行了研究,提出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全球环境变化重要因子的假说.认为古新世末增温事件溶解无机碳-2~-3‰的13δC位移可以用水合物所含甲烷的释放与随后氧化成二氧化碳来解释.此后,地质历史演变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演化研究蓬勃发展,本文总结古新世末增温事件、新元古代末期雪球事件、第四纪千年尺度事件等最新进展,为天然气水合物动态演化研究提供基础.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体系动态演化过程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可望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变化与碳循环中作用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34.
天然气水合物体系动态演化研究(Ⅱ):海底滑坡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大陆边缘沉积物强度变弱的一个因子,从而能解释大陆边缘海底滑坡的一些观测现象。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使沉积物强度增加,而其分解则使沉积物强度变弱。虽然无法直接观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活动过程与相应的海底滑坡,大量的背景资料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崩解常常有助于触发海底沉积物块体的运动。此外,大型滑塌可以释放大量的固态天然气水合物,水合物在水柱中上浮。大块天然气水合物可以在分解前到达海洋的上部层,一些甲烷可以直接进入大气中。本文综述与天然气水合物体系演化有关的海底滑坡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5.
应用重力资料估算东海冲绳海槽地壳厚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东海地区的重力资料,并参考在该地区进行的地震测深结果,应用线性公式估算了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分析了研究区地壳结构特征,根据与中国东部地球物理场、地壳结构的对比,指出东海大陆架地区应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对冲绳海槽的地壳性质进行了探讨,指出冲绳海槽应该为东海大陆架的自然终结.  相似文献   
36.
华南及其相邻边缘海域一些重要断裂的地球物理证据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通过对华南及其相邻的边缘海域的布格重力异常和磁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利用水平方向导数、小波变换及典型剖面反演的共同结果,在研究区中分辨出方向各异的主要断裂共39条,根据重磁异常特征并结合层析成像结果分析了研究区内断裂的分布与延伸,特别对红河断裂带等重要断裂进行了重点讨论,并探讨了它们的延伸及与周边各地质单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赋存于大陆边缘的天然气水合物是20世纪后期海洋地球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从地震,测井,地热,岩石物性4个方面阐述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地球物理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8.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资料表明,莺歌海盆地区麻坑众多,浅层气发育,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可以识别出到达海底的地震模糊带,在3.5 kHz的浅层剖面上可见穿透到海底的气体聚集带,在声呐图像可以识别出麻坑.莺歌海盆地不仅在其边缘隆起带沉积层较薄的地区存在海底天然气渗漏现象,而且在中央坳陷带沉积层巨厚的地区也存在海底天然气渗漏,海底天然气渗漏在莺歌海盆地是广泛分布的.莺歌海盆地广泛分布的海底天然气渗漏是全球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排出的大量甲烷气体的一部分可能穿越水层到达海面.  相似文献   
39.
南海北部东沙海域巨型水下沙丘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多波束测深和高分辨率多道反射地震数据研究了东沙海域深水巨型水下沙丘的特征.巨型水下沙丘发育在230~830m水深的上陆坡范围内,呈斑块状分布.NW-SE向的近海底流体运动不仅冲蚀地层,形成了三条与水下沙丘间隔分布的冲蚀带,为水下沙丘提供了沉积物来源,同时也为水下沙丘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源.研究区水下沙丘波长(L)范围55~510m,波高(h)范围1.5~20m,二者呈指数关系分布.沙丘的波长随水深增大而增大,波高则在500~700m水深范围内最大.水下沙丘NE—SW向展布的脊线和几何参数关系是与现今水动力条件相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
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在南海北部陆架和上陆坡区域发现了15个雾状层.这些雾状层的延伸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厚度十几米到一百米,其顶界所处水深在135 m至715.5 m范围之间.雾状层在地震海洋学剖面上表现为强反射特征.不同于其他传统声学或光学方法,地震海洋学方法分辨率高,且能在短时间内对整个水体进行成像,可以记录到雾状层的时空变化特征,实现对雾状层的"四维"观测.南海北部上陆坡区域是内孤立波浅化、能量耗散集中的区域,在此过程中内孤立波会导致较大的波致流速,侵蚀海底使得表面沉积物再悬浮,进入水体,形成和维持雾状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