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青藏高原北缘三危山断裂东北段的古地震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为阿尔金断裂带的一条重要分支,研究其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可为全面地把握青藏高原北缘的地震活动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在对三危山断裂东北段(十工口子西-双塔)进行遥感资料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并分析探槽内揭露的断层、地层和楔状堆积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堆积物的光释光断代研究,最终利用逐次限定法分析了古地震事件发生的年代。研究发现该断裂段上晚更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古地震事件:距今最远的一次事件E1发生在约5.3万年前,接近5.3万年;第二次事件E2发生于距今约4万年之前,5.3万年之后,更接近4万年;最近的一次事件E3发生于距今7.42—2.47ka。由于晚更新世以来探槽开挖地点地层沉积的不连续,或地层沉积之后发生的侵蚀作用,导致探槽内揭露出的古地震事件存在严重缺失。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晚更新世中晚期和全新世,三危山断裂东北段上确有破裂地表的古地震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着重指出了场址近场区断裂活动时代鉴定中控制性剖面缺失、测年数据应用不当、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方法的有效使用、钻孔探测的质量控制与孔间距、高密度电法的局限性等问题,强调应重视活动断裂活动性质、滑动速率、破裂分段和古地震事件等参数的获取;对场址范围活动断裂勘查和其他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中的若干问题也做了讨论;在发震构造判定和潜在震源划分中的一些不合理做法用实例做了论证。本文对提高今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3.
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体前缘断裂活动性质及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坪塔格推覆体位于天山西南麓,由多排NEE—EW向的褶皱-逆断裂带组成。文中介绍了皮羌—巴楚磷矿以西3排褶皱-逆断裂带前缘断裂的活动性质及速率。新获资料表明,各排褶皱-逆断裂带前缘皆由多条断裂构成,都具典型的逆断层性质。其中最新活动断裂位于褶皱-逆断裂带的最前缘,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它们切割冲沟T0、T1、T2、T3阶地堆积,形成不同高度的断层陡坎。根据陡坎剖面测量和年龄样品测试,求得T0面形成以来断裂的垂直位移量、位移速率、地壳缩短量和缩短速率分别是0.9~1.1m、0.53~0.65mm/a、1.93~2.56m和1.14~1.52mm/a;T1面形成以来分别是1.4~1.8m、0.36~0.46mm/a、3.00~3.86m和0.77~0.99mm/a;T2面形成以来分别是2.1~3m、0.31~0.45mm/a、4.50~6.98m和0.67~1.04mm/a;T3面形成以来分别是3.4~4.2m、0.28~0.35mm/a、7.29~9.22m和0.61~0.77mm/a。根据T0面形成以来的缩短量和缩短速率,计算柯坪塔格推覆体约1.7ka以来总的地壳缩短量是9.65~12.80m,缩短速率  相似文献   
44.
阿尔泰山活动断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军  李莹甄  汪一鹏  宋方敏 《地学前缘》2003,10(Z1):132-141
文中介绍了位于亚洲腹地阿尔泰山地区的活动断裂。中国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西南麓 )和蒙古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的东麓 )以NNW向大型走滑断裂为主 ,科布多断裂是阿尔泰山东麓的一条主要NNW向走滑断裂 ,长度近 70 0km。第四纪中晚期右旋走滑速率可达 6 10mm/a ,其上发现有长逾2 0 0km的古地震形变带。富蕴断裂则是阿尔泰山西南麓的一条主要NNW向断裂 ,中晚第四纪的走滑运动速率为 (4± 2 )mm/a ,在中国阿尔泰山的西端还发育规模相对较小的NNW向右旋走滑断裂 ,中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为 (2± 1)mm/a。中国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的西南麓 )还发育NWW向右旋走滑逆断裂 ,其规模相对较小 ,至中国阿尔泰山西端NWW向的额尔齐斯断裂具有明显的右旋走滑性质。蒙古阿尔泰山的南端则发育近东西向的左旋走滑逆断裂。在与戈壁阿尔泰山交汇部位 ,左旋走滑运动具主导作用。戈壁阿尔泰山发育的戈壁阿尔泰断裂带断续延伸可达 10 0 0km以上 ,目前的研究认为 ,其滑动速率为 12mm/a。其中的博格德断裂上 195 7年发生了戈壁阿尔泰 8.3级地震 ,形变带长约 2 5 0km。阿尔泰山活动断裂的规模、运动强度和强地震活动表明这里不仅受到遥远的印度板块北向推挤作用的影响 ,而且受到较近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或控制。  相似文献   
45.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探等成果,分析了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的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特征。资料表明,该段谷地及其两侧新构造时期总体以弱的间歇性隆升运动为主,其中无为、安庆一带受NE,NNE向断裂活动的影响,古近纪—新近纪有较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并一直持续到早、中更新世。谷地及其两侧基岩中发育NE—NNE向与NW向2组断裂,前者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后者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其中控制新生代盆地发育且规模较大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而发育在前新生界内部且规模较小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前第四纪。谷地中第四系厚度为10~50m,主要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堆积,等厚线总体分布平稳,为正常的河谷堆积。沿谷地及其两侧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仅发生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地震为1585年巢湖南534级地震,另有1次541级地震、2次43/4级地震,1970年有仪器记载以来,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ML3·7。这些特征有利于该段谷地的地壳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46.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以龙门山断裂带北段中的青川断裂、茶坝-林庵寺断裂沿线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青川断裂沿线的土关铺、大安,茶坝-林庵寺断裂上的薛家沟、胡家坝等地,对断裂附近的河流地貌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地貌制图。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所在地区的河流一般发育5级阶地,T1阶地拔河高度3~5m,为全新世堆积阶地。T2阶地拔河高度10m左右,为晚更新世基座阶地。T3阶地拔河高度一般为30~35m,为晚更新世早期形成的基座阶地。T4阶地拔河高度60~70m,残留的阶地砾石层中花岗岩、砂岩砾石已经被强风化,只保留砾石的形态。T5阶地拔河高度为90m左右,阶地堆积物被剥蚀殆尽。青川断裂、茶坝-林庵寺断裂在河流的T4和T5阶地上形成宽30~180m的断层槽地,深度达8~20m,T4阶地砾石层底面落差达10~15m。T3阶地上不发育断层槽地,或断层两盘的T3阶地拔河高度一致,一些地段断层被T3阶地砾石层覆盖。因此认为,这两条断裂在T3阶地形成之前,T4阶地形成之后有过强烈的活动  相似文献   
47.
甘肃马衔山北缘断裂西北段几何结构及其新活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马衔山北缘断裂在大地构造上属昆仑—祁连—秦岭加里东-华力西造山系,其西北段位于兰州中生代盆地内部。通过对该段的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弄清了其几何结构,获取了新活动时代、活动性质的若干地质地貌证据和年龄证据。结果表明,该段断裂由咸水沟—马泉沟、新城沟和青石咀3小段构成,其中咸水沟—马泉沟小段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活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新城沟和青石咀两小段晚更新世以来未见活动。全新世晚期以来,咸水沟—马泉沟小段的左旋位移量5~8m,位移速率0.5~1.72mm/a  相似文献   
48.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错断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证据   总被引:48,自引:14,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实地考察基础上,研究人工开挖剖面并使用现代测年技术后,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前山断裂和中央断裂自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强烈的活动。可以分辩出龙门山前山断裂南段大川- 双石断裂错断距今5-74 万a 以来的冲积层,垂直位移1-74m ;中央断裂南段五龙断裂在错断距今9 万a 左右的冲洪积地层后,被距今约7-85 万a 的坡积层覆盖,剖面上地层的垂直位移为0-73m  相似文献   
49.
落儿岭-土地岭断裂是东大别地区重要的发震构造,然而限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前人对其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以发生多次中强地震的落儿岭-土地岭断裂为研究对象,在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尤其是对典型断层剖面进行分析,研究落儿岭-土地岭断裂的断错地质地貌特征、几何结构及活动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其他资料分析认为落儿岭-土地岭断裂为发育于大别造山带内部的一条走向NE、向NW陡倾的断裂带。依据地质地貌特征及地震活动性,断裂可以划分为杨树沟-黑石渡段和黑石渡-横塘岗乡段两个几何段落。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断裂最新活动继承了中生代以来的运动方式,以兼具右旋走滑的拉张正断为主。  相似文献   
50.
根据马衔山北缘断裂西北段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和史料考证资料,对兰州1125年7级地震的极震区范围、发震断层、地表破裂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次地震的极震区范围位于兰州市及其西南,震中在咸水沟一带,发震断层为马衔山北缘断裂西北段咸水沟—马泉沟小段。该次地震形成了长约7km,宽300~1000m的地表破裂,其破裂类型有地震断层、地震陡坎、地震裂缝、地震滑坡、地震陷坑等。其中可细分为2小段,东南小段为麦地湾—咸水沟段,由两条平行的地表破裂组成;西北小段为大马家滩—马泉沟段,由单条地表破裂组成。根据大比例尺平、剖面图实测,该次地震的左旋位移量2.4~2.5m,垂直位移量0.45~0.92m。文章最后,对地震的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