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和林格尔地震地震地质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4月6日0时54分,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境内,发生了6.3级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仪器震中基本一致(北纬40°14′,东经112°12′)。  相似文献   
32.
大同二电厂扩建厂址工程区活动构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盆地西侧北北东-北东向鹅毛口-口泉断裂,属正平移性质,晚第四纪以来断裂继续活动,但北东、南西两段活动有明显差异。盆地东侧北东-北东东向六棱山北麓断裂,亦属正断层性质,至今仍在活动。距大同二电厂扩建厂址最近的水峪断裂,晚更新世末3~1.5万年以来已停止活动,对厂址稳定性不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33.
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工程区活动构造研究及地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东向的锦屏山-小金河断裂带从北东到南西斜穿整个锦屏水电站工程区。在它的东南和西北分别有北北西走向的羊坪子-纸厂沟断层组和北西走向的前波、高牛场等断层。锦屏山-小金河断裂带的马山头-周家坪断层组、瓦科断层组和北西向前波断层等晚第四纪继续活动, 但活动强度很弱。工程区新构造运动以整体抬升为主, 兼水平滑移和旋转运动。历史至今, 工程区地震活动微弱, 是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  相似文献   
34.
川滇菱形块体顺时针转动的构造学与古地磁学证据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受NE向丽江 -小金河断裂的切割 ,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次级块体和滇中次级块体等南北 2个部分 ;各次级块体东边界断裂有规律地左旋滑动、西边界断裂的右旋滑动及其滑动速率值的差异 ,反映出新生代时期各次级块体作向SE的水平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其中 ,川西北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 1 4°/Ma ;滇中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3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约 1 5°/Ma。在滇中次级块体内部姚安、大姚、永仁、昆明北马街等地采集到约 90个古新世地层的定向样品 ,通过交变退磁和热退磁获得了它们各自的剩磁矢量 (实验磁偏角和磁倾角 ) ,由实测磁偏角与期望磁偏角相比可知川滇地区滇中次级块体中新世早期以来的顺时针转动累积量可达 30°~ 4 8°。次级块体的整体转动与块边活动断裂的左旋滑动符合左旋走滑断裂作用区块体作顺时针转动的运动学模式  相似文献   
35.
贺兰山东麓断裂是银川地堑西侧的重要构造,控制着银川地堑的西侧边界,其最新活动特征是评价未来银川市地震危险性的重要依据。文中在贺兰山东麓断裂南段套门沟—榆树沟段断裂两侧1km范围内1:1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选择在大石头沟两侧进行探槽研究,获得该段断裂在14ka以来共发生了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距今13.8ka、7.9ka和3.0ka,重复周期约为6ka和5ka左右  相似文献   
36.
安徽南陵NW向第四纪断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东部地区,很难见到错动第四纪地层的断层剖面。在安徽省南陵县南陵至繁昌公路西侧,离南陵县城约2km处(30°55′456″N;118°17′774″E),见到南陵断层错动第四纪地层的剖面,此断裂在卫星影像上有所显示,但是,仅局限于南陵盆地南侧,其西北端终止于小丹阳-方山断裂,长度只有20km,走向NW,断面倾向SW。剖面中,断层由2条小断层组成,至少显示2期活动,第1期在中更新世之前,可能在早更新世;第2期则在中更新世或以后。最新活动为逆冲性质,逆冲位错量有40cm。此剖面显示在中国东部地区NW向断层虽然规模小但活动新  相似文献   
37.
郯庐断裂带青峰岭断层上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一条古老而今仍在活动的巨型断裂带,它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对区域构造、沉积古地理、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和地震活动等有重要控制作用.其总体走向北北东,一般由2~4条或更多近于平行延伸的断层组成宽达10~40 km的断裂带,切穿中国东部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绵延2 400 km以上(方仲景等,1986).1668年7月25日8.5级强烈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中昌邑-大店断层(F1)上,造成了北起莒县南至郯城130 km的地震破裂带(李家灵等,1994;晁洪太等,1995).古地震研究表明,昌邑-大店断层(F1)上,全新世以来共发现了3次、震级相等于8级的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发生在距今3 500 a,重复间隔约为3 500 a(林伟凡,高维明,1987).安丘-莒县断裂(F5)没有参与1668年地震地表破裂,它是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层(郑朗荪等,1988;高维明等,1988;晁洪太等,1994),且被怀疑是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的地震断层(晁洪太等,1994).青峰岭断层段是安丘-莒县断裂的组成部分,晚更新世活动强烈,但未发现全新世中晚期活动的证据(宋方敏等,2005).本研究通过对莒县青峰岭地震断层陡坎的考察,用探槽开挖、古地震标志(Yeats,1996;Anthony et al,2003;Klinger et al,2003;邓起东等,1984)识别、第四纪地层年代测试和确定古地震年代的逐次限定的方法(毛凤英,张培震,1995),确定了青峰岭地震断层上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年代和破裂参数,突破了郯庐断裂带中段北部没有强烈地震的认识,对郯庐断裂带中段北部潜在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8.
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了4.2级地震,在震中附近范围(35~50 km)内,主要发育3条断裂,分别为马金—乌镇断裂、湖州—临安断裂和昌化—普陀断裂,通过对这3条断裂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断层泥年龄样品测试等手段得出:北东向的马金—乌镇断裂、湖州—临安断裂均被近东西向的昌化—普陀为界分南北为两段,其中,马金—乌镇断裂北段以正断为主,南段以逆断为主,两段活动时代均为中更新世早期;湖州—临安断裂南北两段均以逆断为主,北段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南段活动时代为前第四纪。昌化—普陀断裂以走滑活动为主,自西向东分为西、中、东三段,活动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减弱,东段为前第四纪断裂,中西段为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39.
柯坪塔格推覆体的新生代变形与扩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坪塔格推覆体位于天山西南麓。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天山晚古生代褶皱和断裂构造重新复活隆起,并向南北两侧推挤,在前陆盆地中渐进式地形成多排褶皱-逆断裂带。文中讨论了皮羌近SN向断裂带以西推覆体的新生代变形与扩展特征。结果表明,推覆体的新生代变形为波浪式差异性隆起。从天山南侧到塔里木盆地方向,构成推覆体的各排褶皱-逆断裂带的形成顺序有先后之分,早期形成的靠近天山,晚期形成的靠近塔里木盆地,反映推覆体在形成过程中由北向南的扩展,其扩展距离最大约76km。除此之外,各排褶皱-逆断裂带前缘都由多条断裂组成,它们与褶皱伴生,具有不同的形成和新活动时代。早期形成的断裂靠近山地一侧,晚期形成的断裂靠近盆地一侧,反映褶皱-逆断裂带单排前缘断裂也具有由北向南扩展的性质,其扩展距离为100~500m。最后,对推覆体扩展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南天山地区巴楚-伽师地震(MS6.8)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期间强烈而持久的再生造山作用,在天山地区形成了大量近EW向逆断裂-褶皱带,引起地壳强烈缩短,穿插有NW向“类转换断层”,显示出天山地区近NS向不均匀的构造挤压作用;区域上地震构造主要为近EW向逆断裂-褶皱带或盲逆断层,其次为NW向“类转换断层”。巴楚-伽师地震区位于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系以南,NE向跨越极震区、长约50km的深地震反射探测表明,1997年伽师强震群的发震构造推测为NW向隐伏“类转换断层”,2003年巴楚-伽师地震(MS6·8)的发震构造为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系南缘尚未出露地表的近EW向盲逆断层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