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51.
宋彪 《地球学报》1994,15(Z1):206-217
讨论了锆石由于铅丢失造成自晶体表层到晶体内部放射成因207Pb/206Pb的变化趋势,热离子质谱计直进行单颗锆石石蒸发-沉积测年时,锆石在灯丝上加热蒸发和在冷灯丝上沉积时物质的分布状况,锆石中的U-Pb体系是否为封闭体系的判别标志,并对锆石年代学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2.
北祁连山西段北大河岩群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云母石英片岩中碎屑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及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北大河岩群变质沉积岩的蚀源区存在1400~3035Ma构造热事件,除了年龄为约2457Ma的变质事件外,主要表现为岩浆事件,其中以1800Ma左右的岩浆事件最为强烈,1400~1700Ma事件次之,中-新太古代的岩浆事件也比较明显;北大河岩群可能遭受过863Ma左右的变质作用影响,其沉积岩的沉积作用发生于1400Ma(最小的碎屑锆石年龄)至863Ma(变质年龄)之间,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古元古代;根据46%的碎屑锆石为1800Ma左右这一事实,最起码可以肯定北大河岩群的沉积年龄新于1800Ma;北大河岩群的蚀源区存在中-新太古代的古老陆壳。同时,北大河岩群碎屑锆石年龄资料也为朱龙关群蛇绿岩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有力的制约:朱龙关群蛇绿岩很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而非中元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153.
沂水杂岩中超镁铁质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以捕虏体形式存在于沂水岩浆杂岩和变质杂岩中的超镁铁质岩石不发育鬣刺结构,岩石化学组成以高MgO和低SiO2、TiO2、K2O含量为主要特征。按岩石中是否含有橄榄石大致可以分为橄榄辉石岩和尖晶角闪二辉石岩两种,前者以强烈发育蛇纹石化为特征,矿物组合以单斜(透)辉石+橄榄石为主(偶见斜方辉石),蚀变矿物组合为蛇纹石±铬铁矿+磁铁矿±角闪石±尖晶石等;后者以局部发育滑石化为特征,矿物组合以斜方(古铜)辉石+单斜(透)辉石+尖晶石为主,其次是角闪石+磁铁矿±滑石等。岩石总体以稀土元素总量(∑REE)相对较低、LREE/HREE=1.64~4.40为特征,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解显示所有样品均具Eu和Ce的负异常,除3个橄榄辉石岩样品外,多数样品无明显的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分异。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以不相容元素Rb、Ba、U、Nb、Sr、Zr等具有明显不同的异常为特征:Ba、Nb呈现负异常,而Rb、U呈现正异常,Sr部分呈正异常,Zr和Ti负异常出现在橄榄辉石岩中,其他样品无Zr异常。样品YS0631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变质锆石年龄值为2 560~2 605 Ma;另有一颗结晶锆石的年龄值为2 719 Ma,εHf(t)值为8.2,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2 680 Ma。综上所述,该超镁铁质岩石源于地幔,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随后遭受深熔及岩浆作用影响,经历了变质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4.
b值作为地震预报与危险性评价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通过非线性混合模型对中国地震目录数据库开展地震震级-频数分布拟合,并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b值对地震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文章首先以中国26个地震带为研究区,收集1920—2019年的4.7级以上地震数据为完整地震目录,分别通过非线性混合模型与传统G-R模型进行拟合,并对比其效果;进一步以西藏地区为具体试验区,选择1920—2019年的地震目录数据,以10年为间隔,将非线性混合模型应用于西藏地区地震震级-频数模型的拟合。其次,利用矩震级与地震矩转换公式计算出非线性混合模型中的相关变量。最后,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b值出现低值时,对应时间段前后有地震发生,b值较低时,发生的地震震级大、频次底;b值相对较高时,地震震级小、频次高。将非线性混合模型应用到中国及邻区完整地震数据中,能够对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克服了传统模型方法对高震级和地震数据分析中的局限性,合理分析计算b值,进而增强对地震目录数据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