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9篇 |
免费 | 329篇 |
国内免费 | 3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0篇 |
大气科学 | 191篇 |
地球物理 | 283篇 |
地质学 | 915篇 |
海洋学 | 315篇 |
天文学 | 37篇 |
综合类 | 134篇 |
自然地理 | 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6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为深入研究川藏铁路沿线地灾景观格局的决定因素,针对雅安—昌都段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计算得到地灾与致灾因子空间格局的13个景观指数,对比变量相关矩阵分析方法,运用主成分变换结合夹角测量的手段,探究致灾因子影响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的主次关系.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景观指数之间的数值差异度大,不同数据集间景观描述相近带来的相关性研究失效等问题,让分析结果更为准确.研究发现:川藏铁路雅安—昌都段地质和地形坡度要素主导控制着地灾分布;冰川积雪融水作用影响地灾分布,使得降水影响不明显;未检测出高程、流域和土壤与地灾的分布特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2.
鲁东南莒南地区深层次构造岩的变形相及变形的温压条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鲁东南莒南地区深层次构造岩可分为两个变形相。(1)在钾长石变形相中,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皆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当斜长石不发生变质反应时具脆性变形,当发生变质反应时具塑性变形,随变质反应的增强塑性变形增强。(2)在斜长石变形相中,除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外,斜长石也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普通角闪石表现为脆性及脆韧性变形。根据构造岩中主要矿物的变形特征和同构造新晶推测二者变形时的温压条件分别为450℃~500℃,0.82~0.97GPa和500℃~650℃,0.76~1.17GPa。 相似文献
943.
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推动了泥页岩沉积机理研究的快速发展,使得细粒物质的搬运和沉积成为当今沉积学界和油气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尽管海洋环境下的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成果频见报道,但有关我国新生代湖泊环境中的泥质重力流沉积尚未引起沉积学界的关注。故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基础上,以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为重点,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湖相泥质重力流沉积特征;探讨了湖相泥质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湖泊沉积学研究和陆相页岩油气开发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泥质块体流、泥质碎屑流、泥质浊流及泥质异重流等多种重力流沉积类型;泥质滑塌岩、泥质碎屑岩、泥质浊积岩和泥质异重岩在时空上可以共生共存。认为泥质沉积物可以在动荡水体和较强水动力条件下沉淀;泥质重力流沉积在深水沉积区占有重要地位;泥质重力流对于泥页岩中的粗粒碎屑物质、有机质的搬运和沉积以及有机质的埋藏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非常规油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44.
郯庐断裂带在肥东桃源地区为一混合杂岩带,温压数据显示区域内变形变质环境为中下地壳构造环境。本文对剪切带的应变大小、应变速率、涡度以及应力场等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测量,结果显示该剪切带所受应力方向为170°左右,夹角为40°~50°,并以简单剪切为主,其变形矿物被拉长。此外,带内发育的长英质糜棱岩流体以及伟晶岩流体均发生同构造变形,本文结合前期年代学研究结果,整合出了3种不同流体之间的关系,并有效限定出带内韧性剪切活动发生在140~124 Ma之间。同时,通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年代学数据统计,发现郯庐断裂带肥东段主要记录了早白垩世的剪切活动,而大别造山带东缘、苏鲁西缘分别记录了同造山年代学数据,断裂带中南段在年代学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反映出郯庐断裂带递进变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945.
对大别山北麓0.78 Ma以来的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磁化率及Rb和Sr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相对高的w(Rb)和w(Rb)/w(Sr)值及低w(Sr)值指示夏季风占优势的湿润时期,对应古土壤层;相对低的w(Rb)和w(Rb)/w(Sr)值及高w(Sr)值指示冬季风占优势的干旱期,磁化率相对较低,对应黄土层。剖面的w(Rb)/w(Sr)值自下至上降低反映大别山北麓地区的风化作用逐渐减弱,也揭示自0.78 Ma以来气候具有由湿向干的趋势;磁化率与w(Rb)/w(Sr)值的对比分析表明,它们的变化曲线存在显著不同,原因可能是由于磁化率在古土壤中的增强机制比较复杂所致,w(Rb)/w(Sr)值作为气候替代指标比磁化率更灵敏。与洛川剖面相比,大别山黄土-古土壤的w(Rb)较高而w(Sr)较低及Rb、Sr较强的分异能力特征反映了大别山气候整体较为温湿,沉积物遭受的风化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946.
在大别造山带深地震测深剖面H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的基础上,从地震记录的水平分量得到S波地壳速度结构,并用P波和S波的资料共同约束地壳的组成.剖面上大多数炮点的记录均显示了清晰的Sg和SmS震相.在埠塔寺炮和金拱炮的记录上还较清晰地显示出莫霍界面的反射转换震相PmS,表明在相应的范围内莫霍界面是一级间断面.在Pn和SmS震相都比较强的记录截面图上缺少相应的Sn震相,表示在上地幄顶部泊松比随深度急剧增大,在这一深度上物质可能存在局部熔融状态.剖面的地壳泊松比模型表明,上地壳在深度10km以内泊松比为025左右,仅北淮阳弧后复理石带较低,为0.23;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下地壳泊松比为0.26-0.27;在大别选山带,上地壳下部泊松比为0.22-0.24,而下地壳泊松比为0.27-0.30,其中超高压变质带最高.P、S波速度和泪松比表明超高压变质带下地壳主要由基性麻粒岩组成.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组成的横向不均匀性反映了在三叠纪造山作用期间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以及存在与地慢物质相联系的岩浆侵入体. 相似文献
947.
948.
949.
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七一冰川融水径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2006年实测水文数据,找出冰川自动气象站气温与冰川融水径流量关系,并根据酒泉气象站与冰川末端气象站气温关系,重建1960~2004年七一冰川融水径流资料.近40多年来,酒泉站气温增加幅度为0.24℃/10a,冰川融水量增加幅度为0.076×106 m3/10 a,冰川融水量随气温增加明显.利用气候突变分析发现,气温发生突变点为1996年,1996~2004年冰川表面年平均气温比1960~1995年间高0.41℃,年冰川融水量1996~2004年比1960~1995年增加了0.41×106 m3(增加26.9%),冰川融水径流量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950.
通过对研究区含矿石英脉及云英岩化石英脉中6个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石英脉型辉钼矿等时线年龄及模式年龄分别为(157.2±1.4)Ma和(158.5±2.6)Ma,云英岩化性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85.4±2.5)Ma,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金属成矿时代相当。其成矿机制可归纳为:矿化围岩云英岩化→第一期成矿(早期云英化岩型多金属矿)→第二期成矿(晚期石英脉型矿化多金属矿)。其中云英岩化是本区多金属成矿的必要前提,第一期云英化岩型多金属成矿作用是第二期石英脉型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