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890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安徽庐枞地区位于怀宁庐江“磁高重高”一级异常带的枞阳--庐江次级异常区.采用重磁场联合反演技术的多层面边缘检测方法(WORMS法)对庐枞地区多层面边缘进行检测,得到了地下不同深度的密度或磁性信息以及重、磁异常边界.根据上延层高度布格重力异常,结合航磁区域和局部异常分布特点,进行了断裂构造的推断与基底隆起区的划分,再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对这些圈闭区域进行相交计算,划分出重磁同高、重低磁高、重高磁低、重磁同低等4种组合空域,提出庐枞盆地磁性基底为“一隆两凹”形态(庐枞盆地基底界面三维结构图)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32.
杨宇  付晓婷  宋茂德 《吉林地质》2012,31(2):11-13,24
托库孜达板—野狼沟地区分布于祁曼塔格成矿域西段,是白干湖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岩性主要为石炭系喀拉米兰河群火山岩,浅成岩及花岗岩广泛分布,又位于在阿尔金断裂带及昆中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两断裂的次一级在区内特别发育。从以往1/50万化探成果及1/5万遥感解译成果看,矿致异常在区内大面积分布。近年发现的野狼沟铜多金属矿于石炭系次火山岩及北西向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所有地物化遥等特征都预示了该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33.
对某省5个产地21种烟叶样品用微波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直角加速时间飞行质谱(ICP-oaTOF-MS)测定砷、镉、汞、铅的含量。对称样量、微波消解及质谱检测参数、同位素及内标、方法准确性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0.9998,方法回收率为91.49%~106.25%,精密度(RSD)<2%,检出限为0.093~0.168μg/L。对在同一品种、同一部位、不同地区的烟叶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各地区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As为0.503~1.737 mg/kg,Pb为1.826~4.969 mg/kg,Cd为0.656~2.641 mg/kg,Hg为0.042~0.584 mg/kg;As、Hg含量差异较小,Pb、Cd含量差异较大。相比于其他分析方法,ICP-oaTOF-MS适合对浓度低至ng/L级超痕量组分的分析,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可用于烟叶重金属的检测及质量控制,对于判断烟株的丰缺情况、鉴别烟叶制品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4.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暴露测年方法中石英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的暴露年龄测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测年技术,已在地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需要选用经一系列前处理过程获得的纯净石英作为待测样品,制备成BeO和Al2O3以供加速器质谱仪测量。因此获得高纯度的石英样品,是该测年方法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在已有报道的石英提纯化学流程的基础上,尝试对流程进行部分优化,通过实验对比不同粒径组分、不同固液比水浴振荡器和滚筒HF-HNO3蚀刻效果,确定使用HF-HNO3(1%或2%,固液比15.0 g/L)滚筒加热法刻蚀样品以去除铝硅酸盐,多钨酸钠重液分离样品中的石英和其他组分。优化的分离纯化流程应用于处理采自祁连山北缘河流阶地含石英的岩石样品,经纯化的石英纯度可达98%以上,Al的含量小于200μg/g,表明采用优化的提取流程获得了高纯度的石英样品,可以满足10Be和26Al暴露测年所需样品要求。  相似文献   
935.
庐枞盆地位于怀宁-庐江“磁高重高”区域异常带的枞阳-庐江异常区,其区域重力场特征与区域磁场特征明显。本文利用上述特征异常,采用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对庐枞盆地重力和航磁数据进行了边缘检测,得到庐枞盆地不同深度的密度和磁性信息及重磁异常边界。结合重磁异常分布特点进行构造格架的推断、基底隆起区划分,建立了庐枞盆地构造格架。认为庐枞盆地基底断裂有四组方向,以北东走向断裂为主;盆地包含四块基底隆起区和一块基底残块隆起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庐枞盆地主要矿集区与构造格架的关系,提出了“S”形重力高异常带是寻找中深部隐伏矿床的有利部位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36.
“内蒙地轴”南缘断裂带的活动时代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玲  宋鸿林 《中国地质》2002,29(4):369-373
通过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及大量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提出“内蒙地轴”南缘断裂带的西延部分是临河-集宁断裂,该断裂带在航磁,重力资料中均有显著异常,莫霍面等深资料显示是一条影响达地幔的深断裂带,同时,该断裂带还是一条长寿断裂带,分别在中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均有不同形式的构造活动,笔者系统总结了该断裂带在不同活动时代的构造活动特点,并首次分析了该断裂带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多种断裂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937.
本文通过对安徽桐城挂车河、宿松河塌下-中侏罗统剖面岩石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和碎屑组分的分析,揭示了燕山早期大别山隆升和侵蚀的演化历史,并结合构造变形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区域动力学背景。结果显示,两地在早-中侏罗世时期分别为扇三角洲-半深湖和河道-河泛平原沉积,物源都来自北部的大别山。又因为挂车河剖面富含大别山变质碎屑颗粒,而河塌剖面相对缺少,由此提出大别山带南部在早-中侏罗世时期,东南部比西南部隆升较高,而相比大别山北麓的砾石和碎屑组成,则认为大别山北部隆升剥蚀更快,且剧烈。两剖面碰撞造山-火山岛弧和再旋回造山带大洋物质的物源,指示由北向南海沟-岛弧和盆地的构造格局。依据两地断层面和擦痕产状进行古应力分析,显示研究区晚侏罗世受到了燕山主幕近南北向的挤压应力。桐城挂车河的另一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可能表明该时期大别山东南部地区已受古太平洋构造的改造。  相似文献   
938.
污染企业空间管治和优化是提高欠发达地区开发过程中抗风险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空间正义视角,以内陆型欠发达地区黄土高原为例,依据理论指向和侧重点差异,构建了集维度、属性和空间于一体的“5+5+4”污染企业区位分析框架,探讨污染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内部形成的格局特征、区位规律及与空间正义的辩证关系。主要结论:① 综合“城乡+边界+权力+经济+环境”5个维度研究结果的共同指向,当前黄土高原污染企业区位整体呈现出典型的区域开发初期“低水平均衡+能矿资源依赖”的空间特征。② 城市网络发育相对成熟的城市群地区是污染企业的主要集聚区,但与发达地区类似的非均衡演化和去一级中心化趋势已初步显现。③ 在城乡空间和制度空间上,研究区未表现出明显的环境保护“城市中心主义”和“污染避难所”现象;在经济空间上,研究区整体处于EKC曲线的上升阶段,地方经济对污染企业存在至少不排斥的依赖关系;在环境空间上,空气质量与污染企业数量属于低水平的正向耦合,但未出现随污染企业集聚空气质量显著下降的演化特征。④ 相对发达的省会城市和区域副中心城市在污染企业布局中呈退出趋势,具有较好工业经济基础和能矿资源赋存的城市群二级节点城市应成为今后环境规制和产业准入等政策关注的重点地区。⑤ 欠发达地区开发过程中污染企业存续或承接的正义性判别是具有辩证性的复杂命题,地理学区域综合分析的学科优势能为该类研究提供科学支撑;本文立足中国区域发展实践构建了以空间正义为理论指向的污染企业区位分析框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空间视角下的测度工具。  相似文献   
939.
通过对研究区含矿石英脉及云英岩化石英脉中6个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石英脉型辉钼矿等时线年龄及模式年龄分别为(157.2±1.4)Ma和(158.5±2.6)Ma,云英岩化性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85.4±2.5)Ma,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金属成矿时代相当。其成矿机制可归纳为:矿化围岩云英岩化→第一期成矿(早期云英化岩型多金属矿)→第二期成矿(晚期石英脉型矿化多金属矿)。其中云英岩化是本区多金属成矿的必要前提,第一期云英化岩型多金属成矿作用是第二期石英脉型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0.
昆仑山深部结构与造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INDEPTH-Ⅳ剖面所做的地质?地球物理探测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昆仑山造山模式,论述了:(1)在早二叠世松潘—甘孜洋向昆仑—柴达木地块下俯冲使地块南缘形成陆缘弧和弧后拉张区,使昆仑—柴达木地块在持续碰撞挤压过程中,分别形成了造山带与古近—新近纪盆地的不同构造演化特征;(2)昆仑地段老结晶基底在地块对挤中不断向上抬升成山,同时又受到强烈剥蚀,使老结晶基底及深成岩呈现在地表;南昆仑地块则沿昆仑地块中央断裂向北逆冲到北昆仑地块之上,断裂深10 km;昆仑地块没有发生向北逆冲推覆到柴达木地块上;(3)昆仑地块地壳增厚主要发生在中地壳(6.2~6.6 km/s),是中基性岩石层的增厚;(4)柴达木盆地作为昆仑弧弧后拉张地带,随昆仑造山隆升而下沉,新生界陆相沉积达12~14 km厚,由“沉积”与“挤入”两个作用造成了地壳增厚;结晶基底发生断陷形成新裂谷,裂谷宽度约12 km,深度约4 km,导电带显示裂谷通过断裂与深部发生热流体联系;(5)再次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莫霍界面深52 km,昆仑山的莫霍界面深65~70 km,莫霍界面台阶位于格尔木附近(185 km距离处);(6)松潘—甘孜地体复理石层厚度为10~14 km,其下面的6.2~6.3 km/s 均匀速度层(同时有高导电性显示)是本地块所特有,推测为残留洋壳的堆积,约15 km厚;浅层通过古近—新近系风火山推覆系增厚,另在中地壳部位挤入了15 km厚岩层;(7)否定了亚洲岩石圈地幔向柴达木地块地幔岩石圈之下俯冲的模式,提出印度大陆地幔岩石圈从高喜马拉雅下拆离成两层,并沿高原地壳底部向北伸展,直到中祁连山之下,成为高原南北对挤过程中岩石圈地幔长度调节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