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2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241篇
地球物理   329篇
地质学   1122篇
海洋学   366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24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统筹能源安全保障与“双碳”战略目标、促进海洋能源开发绿色低碳转型,结合典型场景提出海洋碳汇与海洋能源协同开发路径,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研究考虑典型开发场景、碳汇技术现状、协同开发匹配性、生态环境效益等因素,提出基于生态修复工程、基于增殖放流或海洋牧场、基于大型藻类和基于矿化固化的四种海洋碳汇与海洋能源协同开发路径。同时,为加快推动协同开发的实施,建议重点从鼓励试点区域结合低碳零碳油田建设示范先行、构建海洋碳汇方法学体系、建立海洋碳汇核算认证机制以及探索纳入市场交易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2.
海水中微量元素存在形式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模拟数值方法,引用Davies离子强度校正方程和热力学稳定常数,计算了海水中Cu、Pb、Cd和Hg的无机和有机络合物的百分比含量,从理论上探讨了重金属化学形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93.
现代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O和δ~(13)C值J。C。Scott等在过去的34年里,许多科技工作者利用古代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值作为古海水δ18O值或温度的长期变化的指示物。最近,腕足动物壳体的δ18O值被用来计算古海水的温度、密度和盐度,以了解古...  相似文献   
94.
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可明显地分为北部区和南部区,除CaO和Sr之外,均为南部区元素含量高于北部区,海洋化学沉积起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96.
江西乐平沿沟剖面均一的碳酸盐相岩沉积, 完整地记录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生物演变过程.通过对该剖面系统的化石切片研究, 共鉴别出有孔虫27属39种, 包含类4属7种.该剖面有孔虫的演变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呈现出单幕式的消减过程, 对应于华南两幕生物灭绝中的第1幕.有孔虫的个体数和多样性在21-2层顶部发生了突然降低.4个不同有孔虫组合的演替关系, 揭示了有孔虫在灭绝事件中的演变过程, 即由灭绝前的高丰度、高分异度组合转变为灭绝后低丰度、低分异度组合.通过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鲕状灰岩的化石和沉积特征研究, 发现Hindeodus changxingensis带内的鲕状灰岩中仍存在较为丰富的有孔虫等化石.剧烈的海平面变化以及鲕状灰岩形成使下伏地层中的化石颗粒发生再沉积作用, 是形成这一特殊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鲕状灰岩中化石和沉积特征的深入研究, 论证了该鲕状灰岩形成于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之后, 是当时特殊的海洋生态系产物, 反映了当时较高的海水回旋速率、微生物繁盛、海水碳酸盐超饱和等异常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7.
吴燊先 《广西气象》2004,25(1):40-43
使用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南宁市2002年10月6~15日的较高空气污染指数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南宁市高空气污染指数与气象条件的一些规律,为南宁市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基线校正是强震动记录数据处理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现有方法大都依赖主观经验,得到的永久位移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实现自动化处理。为此,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强震动记录基线校正方法,以汶川地震中汶川卧龙台站(051WCW)获取的强震动记录为例叙述新方法的每个环节,并与已有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新方法的计算准确性。最后,将新方法运用于汶川地震主震中,得到了37个强震动台站的永久位移场。通过与Wang等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除3个台站由于数据不全无法比较外,新方法给出的24个台站的最大永久位移无论是数值还是对应方位角都与其一致。表明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对比也发现新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9.
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61  
在华北、华南板块碰撞期间,郯庐断裂带究竟是何种边界仍是没有解决的重大地学问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构造解释模式。关于郯庐断裂的平移距离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与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在华北、华南板块拼合之后,郯庐断裂带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左行平移,其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32~119Ma,指示为早白垩世的平移活动,平移活动中伴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这期左行平移标志着中国东部构造的重大转折,是滨太平洋构造对前期古特提斯构造的叠加,其动力学机制为太平洋区伊侨奈岐板块突然出现的高速斜向俯冲。  相似文献   
100.
莱州湾东岸的海底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浅海区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明显有别于海水,目前已被大量开采利用。从内陆向海区分别取地下水样化验分析,其pH值、密度、钠吸附比(SAR)、rCl/rBr等化学特征值呈现出从陆向海逐渐变化的规律,内陆含水层地下水中较高的硝酸盐类污染物,在海底地下水中也有明显的反映,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也由ClCa·Na·Mg型转变为ClNa·Mg型和ClNa型。另一方面,海底地下水的主要组分、浓度和矿物相组成也有自己的特点。研究发现,从内陆向海区,地下水的离子强度和矿物质的饱和指数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地下水中的这些离子以及矿物相在空间上的水岩交换变化,使地下水逐渐从淡水演化为微咸水和咸水,构成了海岸带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的一般模式。鉴于海底地下水与内陆地下水的紧密联系,今后陆地含水层一旦被污染,地下水向海区的化学输移将带来一定的环境效应。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