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341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载炭泡塑分离土壤中不同价值态痕量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32.
秦岭群中条带状混合岩质量等比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景波  游振东 《岩石学报》1997,13(3):427-438
对采自秦岭群中的五块条带状混合岩所作的质量等比线分析显示了两种情况:(1)古成体或围岩与脉体加暗色体确定的质量等比线揭示古成体或围岩是脉体加暗色体的原岩。脉体加暗色体有小的质量剩余,主要是Na+K的带入,一块标本有Ca的带出,而另一块标本有Fe的带出。后一标本的古成体与暗色体确定的质量等比线表明这类条带状混合岩的形成还涉及分异作用,它由分异作用和交代作用共同形成。(2)古成体与脉体加暗色体确定的质量等比线表明脉体加暗色体有大的质量剩余,剩余物质是花岗岩成分,没有物质的损失。这一情况存在两种解释:其一是原岩有不同的成分层,富长英质的成分层发育为脉体加暗色体;其二是原岩均匀,脉体加暗色体的形成中有大量外来物质的加入。本文倾向于第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633.
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综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极低级变质作用是指变质作用最低级的部分,包括成岩作用和浅层变质作用,其变质温度范围大体介于150-370℃之间。本文简要地对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的特征和研究领域进行综述,可以看出,通过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的研究,能够提供造山带、沉积盆地演化及板劈理发育等有关地球动力学过程和流变状态信息;强调指出进一步研究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34.
页岩气储层纵横波叠前联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氏模量与密度乘积(Eρ)能够突显页岩气储层的异常特征,泊松比能够指示储层的含流体性.与常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相比,基于Eρ、泊松比和密度的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弹性参数,为页岩气储层识别和流体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首先,推导了基于Eρ、泊松比和密度的纵波和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方程,利用典型模型对新推导的反射系数方程做精度分析,当入射角小于30°时,新推导的反射系数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其次,充分利用纵波和转换波的信息,在贝叶斯的框架下,建立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流程,进行Eρ、泊松比和密度的直接反演,避免了间接反演带来的累积误差;最后,利用实际工区井模型数据进行算法测试,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所获得的Eρ、泊松比和密度的估计值与真实值吻合较好,满足精细地震反演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35.
为探讨吹填超软土的固结特性以及含水率与加荷比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改装后的低压固结仪和常规的高压固结仪进行了分级加载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沉积重塑土的固结系数随着固结压力的变化整体上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超软土则表现为S型,即在低应力水平作用下,超软土的固结系数呈现下凹型增长; 之后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加,固结系数近线性增长,但增量比逐渐减小。与正常沉积重塑土不同,超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着固结荷载的变化存在峰值; 加荷比对超软土次固结系数影响较大,较小的荷载增量可降低次固结系数; 超软土及正常沉积重塑土的次固结系数均表现为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36.

对流层延迟对导航定位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再分析资料提供的高精度气象参数计算的对流层延迟可应用于定位过程中以提升定位精度.本文针对三种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对流层延迟进行精度评估,并将其应用在精密单点定位中,分析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首先,利用2020年全球范围内125个IGS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站的对流层天顶总延迟(Zenith Total Delay,ZTD)作为真值对三种再分析资料(ERA5、MERRA2、CRA40)计算的ZTD进行了精度评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ERA5-ZTD的均方根误差(RMS)最小(12.1 mm),其次为CRA40-ZTD (15.8 mm)和MERRA2-ZTD (16.9 mm),整体上ERA5-ZTD的精度最高;据所选的IGS站点的比较结果发现赤道平均偏差(BIAS)呈现负值,在中高纬度地区CRA40的精度优于MERRA2,在低纬度地区则相反,而ERA5在各纬度平均精度均为最优;当考虑季节因素时,三者计算的ZTD-RMS在夏秋季较大,其中ERA5的RMS季节变化最稳定.之后还利用180个探空站点对三者计算的ZTD、天顶干延迟(Zenith Hydrostatic Delay,ZHD)、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y,ZWD)进行了进一步精度评估,ERA5、MERRA2、CRA40的年均ZTD-RMS分别为13.2,18.7,14.9 mm.而年均ZHD-RMS分别为8.2,8.5,8.2 mm,差异较小,年均ZWD-RMS分别为9.3,14.6,11.6 mm,变化较大.最后,使用ERA5、MERRA2、CRA40计算的ZTD进行精密单点定位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Saastamoinen模型,其在N方向分别提升了59%、56%、47%、E方向提升了51%、47%、41%、U方向提升了81%、78%、75%.总体而言,ERA5对流层延迟精度在各方面表现均为最优.

  相似文献   
637.
地下地层存在普遍的各向异性,随着集群计算性能和野外地震采集的迅猛发展,使得逆时偏移技术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基于声学近似的标量波逆时偏移技术既能克服弹性波逆时偏移建模复杂、计算量巨大的限制,又能对地下构造准确成像,是工业界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从TI介质的弹性波理论出发,基于声学近似的思想,提出了一套稳健的TI介质标量波方程及逆时偏移策略.通过对模型的标量波数值模拟表明,文中提出的标量波方程能较好地压制横波干扰;Hess VTI模型的逆时偏移结果验证了将拟声波方程应用到逆时偏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8.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东亚古气候的演化历史。为获取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夏季风强度演化特征,以甘肃灵台邵寨L9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X荧光光谱(XRF)方法分别对880 ka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粘粒组分的粘土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南部地区880 ka以来风尘堆积序列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蛭石,含少量的1.42 nm混层矿物(HIM)、高岭石和蒙脱石(含I/S),不含绿泥石;粘粒组分中常量元素含量从高至低排列如下:SiO2>Al2O3>TFe2O3>K2O>MgO>CaO>Na2O>TiO2>P2 O5>MnO。将粘土矿物组合、粘土颗粒显微结构与粘粒组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结合,系统揭示出邵寨剖面中,蒙脱石(含I/S)和高岭石主要来源于原始风尘碎屑,伊利石包括原始风尘碎屑和后期风化成壤两种来源,蛭石和HIM为成壤风化产物。由于含Na、Fe、Mg元素的蛭石、HIM和蒙脱石(含I/S)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成壤作用的强弱,因此基于上述元素获取的粘粒组分的CIW'(CIW'=100×Al2O3/(Al2O3+Na2O))和TFe2O3/MgO指标很好地记录了古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变化历史。研究发现,880 ka以来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呈间冰期/冰期的强/弱变化特征,在约850 ka、约620 ka、约550 ka、约420 ka和约127 ka等几个间冰期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39.
在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环渤海地区与华北平原成为中国东部汇流盆地和堆积平原.第四纪时期阶段性河流进积,造成研究区出现构造气候旋回性的环境变迁.晚更新世以来沿海平原进入一个快速沉降阶段,在全球性冰川海平面变化叠加背景下,研究区水热对流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更加剧烈和丰富.在晚全新世河流造陆过程中,河流的沉积速率超过了海平面的上升速率,陆地才得以形成.在现代海岸带依然持续构造沉降、河流输沙减少、相对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认识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变迁机制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640.
轮古东地区主要发育两期断裂,断裂使碳酸盐岩地层形成了以大型溶洞占主导,网状构造裂缝和孔洞相辅的溶洞裂缝储集空间体系。早期断裂主要控制了瘤状灰岩尖灭线西北的潜山高地岩溶,形成深切峡谷式沟壑相连的古地貌,流体溶蚀裂缝形成溶洞为主的储集空间。晚期断裂一方面形成新的储集空间并将早期形成的未充填或半充填的裂缝和溶蚀孔洞沟通; 另一方面,为大气淡水进入下部岩层提供了通道,形成在奥陶系下部地层发育的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岩溶体系。此外,火山热液沿两期断裂进入碳酸盐岩地层,对通道附近的碳酸盐岩产生显著的溶蚀,主导了深部的岩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