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91.
本文介绍了利用柯里奥利力效应判别余震的方法。据此对兰州地区将来发生强震时的余震类型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92.
海底电缆管道是一种重要的海底基础设施,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从我国海底电缆管道的发展特点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海底电缆管道管理存在的法规制度不健全、保护主体责任不明确、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信息共享机制不畅4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海底电缆管道管理法规、完善海底电缆管道政策制度、建立海底电缆管道动态监管体系、开展海底电缆管道普查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海底电缆管道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3.
影响广西酸雨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广西主要城市近13年酸雨观测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广西的酸雨频率较高,酸雨的酸度较大(即pH值小),pH〈4.5强酸性降雨的频率也较高。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半年酸雨频率较低,冬半年酸雨频率较高。广西酸雨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经分析造成广西酸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高空槽、切变线和锋面,约占广西酸雨的76%,而其它天气系统造成的酸雨所占的比例为24%。  相似文献   
294.
钟安宁  周翔 《沉积学报》2020,38(3):610-619
沙河子组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复杂多变的物源体系制约了研究区沉积体系刻画和致密气储层预测。综合碎屑岩骨架矿物、砾石成分、重矿物组合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对沙河子组母岩性质和物源方向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可分为安达凸起、中央古隆起、徐东斜坡三大物源区和安达、徐西、宋站、徐东四个物源体系;2)不同物源体系的物源方向存在差异,其中安达地区受西北安达凸起物源影响,物源方向以南西向、东西向为主;徐西凹陷受西部中央古隆起物源影响,物源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宋站地区和徐东凹陷受东部徐东斜坡物源影响,物源方向以东西向、北东向为主;3)断裂活动影响沉积物充填方式、物源供给决定沉积相发育规模、地貌特征控制沉积体延伸方向,断裂、物源和地貌特征的联合作用,造成断陷西侧陡坡带安达和徐西物源体系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而东部斜坡区宋站和徐东物源体系则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295.
锦州大笔架山岛与大陆之间发育一条由砾石组成的天桥,是典型的连岛坝地质景观,本文采用综合法(筛析法+沉析法)对锦州大笔架山海域7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发现连岛坝周边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砾石、粉砂-砂-砾石、砾石质砂,向两侧粒径逐渐变细,并用Flemming三角图示法指示其沉积环境,结合相关性分析,分析海洋水动力条件。通过对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取样分析,确定连岛坝轻矿物组合主要为长石-石英,重矿物组合为绿帘石-普通角闪石-褐铁矿,与周边河流入海沉积物中矿物组合对比,结合周边海域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动力环境确定大、小凌河输入物质、海底再悬浮物质以及大笔架山基岩风化侵蚀产物是连岛坝海域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96.
郭增建  韩延本  郭安宁 《地震》2006,26(4):129-132
从月亮赤纬最大年和台风地震灾害链讨论了2005年九江5.7级地震的预测问题。 这是灾害链预测地震的指标之一。 月亮赤纬最大年垂向引潮力对九江地区的地震有触发作用。 台风向内陆深入并奔向九江地区, 这可能是震前大范围地下放出热气形成的低压对台风的吸引。 上述两因素的重合对预测地震的地区是有用的, 考虑到九江地区和附近麻城地区曾发生过5级和6级地震,这对预测九江地区地震的震级是个参考。  相似文献   
297.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距离震中360km的平凉井下地电阻率出现了持续1年的趋势异常,NS和EW测项异常幅度年变化率均大于背景值(正常年变化0.6%和0.4%),分别为1.1%、0.6%;2017年6月27—29日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宁夏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组成联合异常核实小组,对这组变化进行分析研判,确定是地下介质电性发生了变化,属于震兆异常。在震前20个小时平凉地电NS和EW两个测道日变化率分别为8.9‰、1.5‰,主震结束后,测值基本恢复到背景值。该次变化对地震预测有积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98.
正0引言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发生在金县水准异常是可靠的,但是否可联系预测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有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是金县距两个震中的距离较远。本文用"震兆共迁法"讨论了可用于海城和唐山地震的预测的相关联系问题。  相似文献   
299.
九寨沟和其周围地区20世纪共发生3次强震,它们在时间轴上符合以42年为周期的三性分布。从1976年松潘地震起算跨越此周期可预测2018年再次发生强震。该地区实际地震前一周期比42年多一年,则从1976年松潘地震起算向新的周期减一年,可预测2017年再次发生强震。  相似文献   
300.
短临地震预测方法中,中国地震科学家提出了地磁低点位移法与磁暴倍九法。这两种方法经过了几十年时间的验证,但其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还是较为困难的,鉴于此,建议以低点位移作为第一预测方案的主方案,而以磁暴倍九法作为补充的第二预测方案,以这两方法相配合来预测强地震发生的时间。以此为思路,以期今后能有更多资料与数据来提高此方法在短临预测方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