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372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61.
据法新社雅典1981年8月12日报道:最近,雅典的物理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提前七小时预报地震的仪器(但是这个仪器不能确定震中),这一成果已于8月11日向雅典报界公布。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阿莱克索波各斯教授指出,由雅典大学物理大学助教康斯坦  相似文献   
762.
分析杂交水稻生育期间的气候资源,目的在于使杂交水稻生产做到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气候的优势,夺取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63.
南疆作为气候干旱区,夏季常发生不同类型的降水,2013年6月南疆短历时、高强度、小范围降水事件和2016年8月长时间、持续型、大范围降水事件在预报和服务方面有较大差异。分析两次强降水事件,南亚高压双体型是南疆夏季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强度降水事件环流经向度大,高、中、低纬低槽同位相叠加,是造成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持续型强降水事件在500 hPa高空平均环流场上显示,欧亚范围内中高纬度地区为两脊一槽的经向环流,西西伯利亚至中亚地区的副热带大槽呈东北—西南向分布,长波槽底伸至38°N附近,是造成持续型强降水和气温持续下降或偏低的直接影响系统。本文在预报基础上,从气象服务的角度出发,结合长期、中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重点分析在时间、范围和强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类型强降水过程中气象服务的递进式思路和方法,为精细化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4.
安北江 《地理学报》2018,73(8):1604-1605
复旦大学教授李晓杰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修订版于2017年付梓。李教授其先亦撰写先秦卷,合编秦汉卷,五代十国卷又是另一巨著,耗时许久。唐末至宋初半世纪之余,本就政权林立,干戈俶扰,纪纂荒阙,史料散佚不彰,其研究困难较大,但作者不畏艰难,终究成卷,为研究五代十国政区沿革提供了价值极高的参考。  相似文献   
765.
河南省区域发展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型协调度评价为基础,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河南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县(市)协调度高,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县(市)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中心城市协调度低,主要中心城市处于资源环境滞后型失调发展阶段;弱协调区域与经济社会滞后型区域面积广,后者主要分布在豫西南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和黄淮平原广大地区;区域协调度在空间上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和豫东地区。最后,根据不同协调性类型区提出了分区管制策略。  相似文献   
766.
767.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的溯源分析法,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2000—2018年原州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 原州区的三生空间向生产空间增效、生活空间扩容、生态空间提质的方向演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结构由2000年的44.76%、2.90%、52.34%调整为2018年的41.17%、6.29%、52.54%。(2) 原州区的三生空间变化与现行国土空间优化目标有较高的契合度,生态用地的转入主要发生在不宜耕作或不宜居住的区域,体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导向;生产空间通过坡改梯田、提供灌溉条件以提升水土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体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导向;生活空间的扩张主要发生在居住条件更为适宜的河谷区,体现“生活空间宜居”导向。(3) 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呈现出六盘山阴湿区为带状高值区、黄土丘陵沟壑区为散点高值区、清水河谷为团块状高值区的特征,且不同地类变化的空间集聚性特征有所不同。(4) 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溯源法提出了原州区三生空间演变的“动力-响应-结果”传导性动力机制;生态建设是国土空间格局演变最重要的驱动力,其次是水土资源集约利用,二者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作出重要贡献;水土流失是各类用地向未利用地转化的重要动力,今后仍需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通过探究经济与生态双重制约区国土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68.
为了定量划分分散式乡村聚落的形状类型并探究其形成原因,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龙镇为例,尝试使用Alpha Shape算法对聚落形状进行提取,通过Boyce-Clark指数计算并划分聚落形状类型,最后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回归树的方法探究影响聚落形状的因素。结果表明:100 m滚动半径下,Alpha Shape算法能够提取76.1%聚落的精确轮廓;研究区乡村聚落形状类型可以分为块状矩形及其变种、延伸形、哑铃形和串珠形、带状矩形及其组合、线形5种,Boyce-Clark指数依次增加;高程和Boyce-Clark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水资源可获取性与Boyce-Clark指数在高海拔地区呈负相关,聚落面积与Boyce-Clark指数先呈负相关后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分散式聚落生活空间边界的划定提供参考,增进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分散式聚落形态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9.
胶东半岛金矿区脉岩广泛分布,将其典型区域划分为玲珑地区、郭城地区和牟平-乳山地区三大地区,各区脉岩产状基本相似(主要为NE、NNE和NW向)。三大区域脉岩以镁铁质为主,但在郭城地区有少量长英质产出;其中镁铁质脉岩包括煌斑岩类、辉绿岩和辉长岩,长英质脉岩有闪长岩和二长岩等。胶东脉岩富碱、高钾,属于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其中,三大区域中镁铁质脉岩化学性质基本相似,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具有俯冲类型特征。在Sr-Nd同位素研究中,主要镁铁质脉岩(87Sr/86Sr)i=0.705 8~0.713 9,并具有较低的εNd(t)值(-23.92~-0.79),显示其源于富集幔源的特征。但是,玲珑地区少量镁铁质脉岩具有较高的εNd(t)值(0.11~5.46),显示亏损地幔端元。郭城地区长英质脉岩的(87Sr/86Sr)i=0.708 7~0.713 2,εNd(t)=-20.8~-6.1。镁铁质脉岩Pb同位素特征为(206 Pb/204 Pb)i=17.48~18.115,平均值为17.244;(207 Pb/204Pb)i=15.078~15.641,平均值为15.473;(208Pb/204Pb)i=34.93~38.436,平均值为37.635。郭城地区长英质脉岩Pb同位素特征为(206Pb/204Pb)i=16.971~17.344,平均值为17.151;(207 Pb/204 Pb)i=15.401~15.484,平均值为15.454;(208Pb/204Pb)i=37.319~37.946,平均值为37.624。镁铁质与长英质脉岩Pb同位素比值均显示与富集地幔(EMI)Pb同位素比值相近,揭示其源区具有共性。通过年代学研究可得,胶东脉岩主要形成时间在135~115Ma之间。结合年代学与Sr-Nd-Pb同位素约束可得,胶东金矿区大量早白垩世镁铁质脉岩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构造复杂区域脉岩源区受到相应的影响,如玲珑地区少量镁铁质脉岩源自亏损地幔,而郭城地区少量长英质脉岩源于壳幔混合源区或源区受地幔物质的混染。胶东脉岩与金矿联系最紧密的是早白垩世镁铁质脉岩,它们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在时间上属于同一时代,为相同构造背景的产物,在源区上具有相似幔源特征,早白垩世镁铁质脉岩可能为金矿提供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70.
长距离输油管道穿越鄂尔多斯丘陵地区,管道水毁地质灾害有独特的发育类型和危害特征。论文结合呼包鄂管道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总结了该区管道水毁灾害的发育特征,半定量分析了水流在各类水毁中对防护工程的冲刷破坏作用。根据已有防护工程的变形破坏模式,对鄂尔多斯地区管道水毁灾害的防护措施提出了优化建议,同时提出采用土工格栅护坡对管道过崾岘进行防护。为长输油气管道穿越鄂尔多斯地区的建设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