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21.
2005年我国共出现了11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4次、强沙尘暴1次,是沙尘天气频次明显偏少、强度明显偏弱、影响范围明显偏小的一年.春季(3~5月)的沙尘天气过程明显少于近6年的平均值,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远少于2000、2001和2002年,该季累计出现的沙尘天气、沙尘暴总站日数较2000~2005年同期平均水平偏少4~7成,创近6年的最低值.分析表明,2004/2005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雨雪偏多,地表积雪偏多,土壤表层湿度偏大,是导致2005年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强度偏弱的主要原因.此外,冬末春初北方气温偏低,土壤解冻晚,延迟了沙尘天气的发生,造成早春沙尘天气显著偏少,沙尘多发期偏晚.  相似文献   
422.
423.
地震载荷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根德  宁书城 《地震学报》1997,19(4):393-398
用流固两相混合物连续介质理论研究了土-结构物耦合体系的动力响应,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建筑物基础体系受地震波激励的响应问题.给出了随时间变化的变形图和孔隙水压力等值线分布图、某节点位移和某单元剪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本项研究加深了对多孔介质耦合性状的认识,本文所提供的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从缓慢的准静态到很快的地震激励这样相当广泛的荷载条件.   相似文献   
424.
亚暴事件中磁尾多重等离子体团的数值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EOTAIL卫星于1994年1月15日亚暴期间,在深磁尾(x=96RE)观测到多重等离子体团及与之相对应的高能离子爆,作者以宁静磁尾平衡位形为初态,考虑介质的可压缩性,数值研究亚暴期间磁尾动力学过程.计算结果展现了等离子体团间歇性形成及其运动发展过程.体现了强亚暴事件中储存于碰尾的能量,通过多重等离子体团的排放而逐渐释放的进程.数值结果还表明:持续施加于边界上的晨昏电场及由此引发的驱动重联是导致等离子体团准周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作者还考察尾瓣内任一点磁场强度及其分量随时间的演化,它与行进压缩区(TCRs)的观测特征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25.
浅论反天山构造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天山构造带是一组线性构造及异常地貌的组合体,它具有极强的“穿透性”,独立于天山古生代构造格局之外,又可以叠加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之上,为新生的上叠构造,而不是继承性构造;其成因与深部地幔物质的不均一性及相关的运动状态有关,主要成生时限为早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反天山构造带有较好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426.
海域GPS测量数据坐标转换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GPS技术已经在海域测量中广泛应用,本文从海域GPS测量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目前海域测量中常用坐标系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具体工作的坐标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427.
本文研究1988年4—5月采自广东省惠东县稔山、宝安县西乡、湛江市新墟和民安的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sinensis Lecépède四个群体样品,在标准体长—体重的关系、年龄组成、性别组成和性腺发育状况等生物学性状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第一背鳍棘数、第二背鳍和臀鳍的鳍条数等可数性状分布稳定,群体间变异不显著。长度测量的形态量度经逐步判别函数分析和主因子分析也表明,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形态特征分化不明显,而且没有间断性。  相似文献   
428.
安玉林  管志宁 《现代地质》1990,4(2):116-129
为了适应卫星磁测资料解释的需要,作者在磁性界面和磁性层磁异常正反演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球壳形磁性层磁异常正反演理论和方法。 作者首先阐述了垂直磁化球壳型磁性层模型,导出了场垂直分量Z_(λο)的球谐系数正演公式。然后,给出了磁性层上,下层面埋深变化值与磁化强度变化值的球谐系数反演公式。进而导出了迭代反演收敛条件。本文的磁化强度反演方法不同于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方法,其反演对象是磁化强度变化值△J_(λθ),磁化强度平均值J是必须给定的定解条件。这种反演方法能给出尽可能满足人们解释要求的解,克服了前人反演方法总存在负值的困难。 为了增加球壳形磁性层反演方法的实用性,作者还在类似平面频率城反演方法所作假设的前提下,把这种利用球谐分析理论在全球面导出的方法,严格地推广应用于局部区域。这也是球谐分析理论在局部区域应用的一个实例,在理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9.
The Upper Shuaiba Member (USH) is the main force pay bed in the Daleel field in northern Oman; 5 layers including A, B, C, D, and E were divided in profile, and layer D and layer E are the main be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ploration in the Daleel oil field, studying the sedimentary systems about their inner composition and the collocation in dimension, and setting up the sedimentary models in the USH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meet the further explora- tion requirement. Based on the data of geology, seism, and paleo-biolog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method on carbonatite depositional system, the litho-facies assemblage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USH were studied. Intershoal low-lying sub-facies (where the water depth is 10–50 m) and shallow shoal sub-facies (where the water depth is not more than 10 m) were extinguished in the layer D, and storm deposit was found in layer E1, in which intershoal low-lying sub-facies also developed. The feature of the sedimentary sub-facies and the sedimentary condi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sedimen- tary model was set up in the article: the carbonatite intershoal low-lying develop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pen land in shallow sea, where storm events usually occurred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430.
国际冰冻圈研究动态和我国冰冻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 /气候与冰冻圈 (CliC) 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 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 其气候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正日趋显著并广泛地影响到西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水资源持续利用, 因而不仅具有科学上的重要性, 而且具有国家战略需求上的紧迫性。 提出未来我国冰冻圈研究应重点加强冰冻圈过程研究、记录研究、冰冻圈与气候模拟、冰冻圈与水资源以及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对策综合评估等5个方面的工作, 逐步完善并形成我国冰冻圈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