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390篇
地质学   1265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7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小时台风业务资料,对比分析了2020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和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的环流形势和强度结构特征,发现二者的尺度都比较小;生成的时间和移动路径比较相似;并且都出现了近海快速加强的过程。从对比分析来看,造成两个台风近海快速加强的共同原因主要有海温异常偏高、环境风的垂直切变较小以及有利的高低层环流配置等,而造成两个台风近海快速加强的不同原因也较为显著,分别从位涡垂直分布、涡度收支和涡度拟能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得到一些有利于台风强度快速增长的不同因素。  相似文献   
952.
黑龙江省区域地球化学与地甲病,大骨节病关联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将黑龙江省1:50万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于环境问题的研究。通过将该省两种地方病发病率分布与土壤,水系沉积物中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进行对比,发现地方病发病率受多种因素综合制约,也与元素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大骨节病高发区与土壤中As,Ba,Sr,Pb高背景区有关;地甲病高发区与壤中Mo,Mn,U,Zn,Cu高背景区有关。由此初步确定了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与大骨节病致病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953.
本文主要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德兴铜矿地区低品位矿石堆浸场和大坞河流域的土壤样品进行元素形态分析。低品位矿石堆浸场中As、Cu元素含量最高分别达到95.7μg/g和1867μg/g,都严重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但是通过元素形态分析得到,As元素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百分比为50%-80%),Cu元素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百分比为50%-60%),能稳定存在于矿石中。其他元素如Cd、Mo、Pb、Zn都以有机物结合态为主,Cr元素以硅酸盐态为主,Hg元素以硫化物态占主要,重金属迁移性差,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大坞河流域上中下游元素形态组成变化不明显。Cu元素含量(平均为400-500μg/g)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但是Cu元素主要是以有机结合态存在(比例为35%),稳定性相对较好。而Cd元素虽然在样品中含量在国家三级土壤标准之下,其水溶态、吸附态和碳酸盐态所占的比例较大(30%左右),容易发生迁移转化,对环境的影响较大。Pb元素以有机结合态为主,百分比达到45%;As、Hg元素以硫化物态占主导,百分比大于50%,对环境有潜在的影响。其他元素如Cr、Mo、Zn的硅酸盐态比例最大(50%左右),能比较稳定的存在于土壤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4.
关于重力测量稳定平台倾斜改正模型选用问题,国内外学者和机构至今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前国际上推荐使用的三种重力平台倾斜改正模型的等价性,估算了平台倾斜重力改正的量值大小,并采用航空重力测量实测数据,对三种改正模型进行了数值验证和对比分析,得出了比较明确的结论,为实际作业选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改正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5.
张丕富  吴锡生 《地质论评》1991,37(5):429-436
浙江治岭头金银矿床系燕山晚期火山热液作用之产物。随燕山期火山作用的演化,蕴藏在岩浆中的金、银等成矿物质逐渐进入岩浆后期热液中形成含矿热液。含矿热液沿火山塌陷断裂向上运移,由于物理化学障的作用,致使含矿热液大量涌人火山塌陷断裂的次一级张扭裂隙中成矿成晕。  相似文献   
956.
杨峰  赵炼恒  阳军生 《岩土力学》2010,31(9):2958-2966
通过构建一种网格状多刚性块破坏机制,利用上限法研究了黏土地基各向异性和非均质对粗糙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该破坏机制允许滑动面和速度矢量沿破坏区域过渡区的径向和切向发生变化,形成了更为精确的破坏机制和塑性流动速度场。根据上限定理得到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黏土上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的目标函数,将其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通过编程对该计算模型进行求解。与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具有较好一致性,且优于现有同类方法。文中亦探讨了黏土地基非均质、各向异性以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7.
用宽频带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73,自引:31,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岩石层构造及其动力学过程,根据记录到的来自台站东北方向的大量宽频带远震林波波形资料,应用时间域的最大熵谱反褶积算法,得到了11个(全部)PASSCAL(地壳与岩石层的地震台阵研究计划)台站的接收函数.利用时间域广义线性反演的Jumping(跳动)算法,引入模型光滑度约束,并将合成地震图的Kennett完全算法及微分地震图的Randall快速算法用于接收函数的正演计算,由台站接收函数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一维S波速度分布.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Moho界面在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存在明显的深度错断;在日喀则、拉萨、桑雄和安多等地的地壳内部,可以连续观测到三个显著的速度界面h1,h2和h3,其中h1和h2可以连续追踪到温泉、二道沟和不冻泉等地,而h3在班公-怒江缝合带以北消失;在日喀则、拉萨、桑雄、安多、二道沟和不冻泉等地有壳内低速层.关于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Moho界面的错断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班公-怒江缝合带是印度地壳向欧亚下地壳挤入的前沿.  相似文献   
958.
浸油法测量黄土样品的容重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有斌  安芷生 《地质论评》2000,46(2):220-224
笔者通过对比实验,论证了一种新的测量黄土样品容重的方法--浸油法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并以甘肃灵台剖面为研究对象,测量了L9以上厚约70m的风尘黄土-古土壤堆积序列的容重值。结果表明,古土壤地层单元的容重值要明显高于其上下的黄土层,其变化范围为2.05 ̄2.18g/cm^3,而黄土层的容重值变化范围为1.85 ̄1.98g/cm^3;L9以上不同层位的黄土和古土壤单元容重值随深度变化不大,说明受天然压实  相似文献   
959.
通常认为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时地壳裂解作用发生在燕山晚期。对赣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双峰式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基性端元玄武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70-180Ma,酸性端员流纹岩和A型花岗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60-180Ma,表明它们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由此提出东南太陆中生代时最早的裂解作用应该始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960.
刘锋平  蒋年生 《湖南地质》1999,18(2):107-111
坪宝矿田矿床为伴、共生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是其成矿母岩,但银含量远离岩体有增高的趋势;银矿床与铅锌、锰矿床共生时银含量高,与铜钨钼矿床共生时银含量较低;银矿床还存在次生富集的现象。本文总结了坪宝矿田的银矿床成矿规律,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